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次序之辩
2012-11-28 08:16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欧阳晓红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纠结于资本项目开放、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次序之争,是目前“横亘”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待解难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近期,RQFII新增2000亿元额度的获批,意味着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渐行渐近,这也反映出政府正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如何处理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与路径是否有迹可循。

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12全球年会上,来自学界、金融界的代表们共同探讨,旨在寻找解决路径。

步骤与路径

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看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非常低,还处于初级阶段。他说,即使香港人民币的存款达到6000多亿,相比国内人民币存款总额,数目还非常小,不到1%。在全球储备体系中,此份额几乎为0。

逻辑上,“结算、计价和价值储藏”是国际货币的三种主要职能。2012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2519.5 亿元,同比增三成。决策层希望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展开”这项制度安排,推动另两项国际货币职能的形成。

不过,IFF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并不同意学界“三步走”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他说,货币的国际化不是一个从“交易媒介、计价到储备”的机械步伐。现实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三方同时推动的过程。

譬如,交易媒介职能,在国际贸易中近10%用人民币交易;但目前看,人民币的使用仍然较少。除了香港发行各种人民币的金融产品外,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远远不够。计价方面,香港开始在推动。前段时间,港交所收购伦敦期货交易所便旨在“日后如何把大宗商品发展为以人民币计价的一种产品”。财富储值也是如此,目前很多央行和中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不少国家开始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事实上,国际金融论坛副秘书长王元龙便是“三步走”观点的倡导者。他认为,从地域扩张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是一个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如果从货币职能的角度来看,则是“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但这只是理论步骤,实际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千变万化。

他说,中国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外力推动下的改革,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一个倒逼机制,有利于加快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

对于如何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王元龙说,恐怕要从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的高度来把握。

既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市场化过程,就不可能人为去加快。王元龙认为,只有积极稳步推进,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国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过程。

资本项目开放的悖论

而纠结于资本项目开放、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次序之争,是目前“横亘”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待解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共识。下一步应通过资本项目开放来积极主动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他认为无需过于担忧“资本项目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在马俊看来,资本市场开放后净流入未必会很大,即使净流入的量很大,或者净流出的量很大,汇率波动比原来大一些,也是合适的,因为我国年化汇率波动率,几乎是全球最低的。

加拿大多伦多罗德曼管理学院国际商业所共同所长温迪·多布森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她说,要让国际投资者将人民币作为储值工具,资本账户交易要完全地充分利用资本账户,而金融市场也需要进一步开放,减少政府干预。

在温迪·多布森看来,中国政府审慎地开放市场的方向正确,但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以利率自由化为着眼点推行汇率改革,还有一些基础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需要考虑;如创建比较稳健的令人信服的债券市场、更加透明的股票市场、存款保证系统及退出机制。“这样才能让金融体系产生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让资本账户最终实现可兑换性。”

相反,张礼卿表示,政府不要急于通过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去刻意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他说,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期待。但那是一个需要积累各种条件的过程,就此,政府可以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但值得一提的是,多数观点认为,金融改革和资本账户自由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不过,张礼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赖于国内金融改革,特别是利率自由化。但利率自由化也有风险,必须在推动利率自由化的过程中间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因为利率自由化而产生过度竞争、过度冒险,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更加需要谨慎,中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完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但可以选择性地推动。诸如,现在可以允许直接投资更多的自由化,证券投资选择性的自由化。

实际上,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IFF学术委员华而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是“促进人民币境外使用”。华而诚坦言,当前在实践人民币境外使用的过程中有一些争论。人民币可能有不少的需求是基于人民币稳步升值的前提之下,很难说是投资需求还是投机性的需求,至少在贸易结算的部分,进口是用人民币结算,但出口还是以美元计算,这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比较多,就是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而宋敏的观点是,在内部不断地改革的基础上,内部改革和外部开放可以同时逐步进行;未必是内部做好了再对外开放。

如果离岸人民币太多,对外开放可能会对内地的金融体系带来冲击,但未必是坏事情。“如果从负面看确实如此,但也可能是正面的一个冲击。”宋敏认为。其逻辑是,如果在海外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对内地的金融改革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会有冲击,但冲击未必是坏事情,如果是海外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它对我国内部的价格体系有所冲击之后,迫使国内的改革往市场化方向走。

“资本项目开放并不是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最大原因。只要采取适当的改革,例如调节汇率波动率的水平,资本项目开放将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马俊说。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