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静宇 进入12月,义乌今年的圣诞用品外贸生意几近收尾。来自温州的外贸商老许开始盘点今年的生意:出口额比去年总体下降近一成,利润率持平在8%左右。“这一年总算熬过去了。”
对于700多个义乌圣诞商人来说,2012年过得并不轻松。根据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的调查,可能有25%的圣诞用品企业今年出现了出口额下滑。欧美等传统市场的采购量减少,同行竞争者却激增近一倍,致使分到单个贸易商的采购量明显下降。要不是有国内市场和俄罗斯、南非、南美等新市场的支撑,今年的形势可能会非常惨淡。
在小商品城义乌,再也没有哪个行业比圣诞用品更能感受外贸风向的变化了。在玩具、饰品、日用品等另一些外贸支柱行业,尽管市场的竞争没有这么惨烈,情况也大抵相似。
不过,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义乌圣诞用品出口增长四成多。此外,今年1月至11月,义乌市出口总额超过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9月份以来的出口呈“井喷”态势,11月,义乌出口同比增长4.3倍。义乌在全国出口形势普遍低迷的局面中一枝独秀。
导致统计数据和外贸商直观感受较大反差的原因,主要是义乌开展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之后,一些外贸“新政”导致的统计口径的差别。
去年3月,义乌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近一年来,义乌实行了“异地外贸公司落地”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两项政策。这两项改革内容,旨在使义乌的贸易环境更加便利,客观上也让更多外贸商转战到义乌发展。另外,以前大量从上海、宁波港口通关的义乌小商品,现在也归结到义乌海关统计,使义乌出口数据接连“井喷”。
新政
今年是义乌建市场30周年,这期间,义乌从“鸡毛换糖”的路边集市,一步步发展到浙江省内的商品集散中心、全国小商品基地,近十年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采购中心。
这一年来,义乌外贸商们感受最深的,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相关部门针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工商、海关、检验检疫方面制定一系列市场创新和便利政策。
在检验检疫方面,由于义乌小商品出口的特征是数量少、品种多,要求出口商每一种货物都报检不切实际。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贾宗金说,新政策按照自检、验证、核查三种方式实施分类检验,使80%左右的商品实现了窗口审单放行,大大提高了报检效率。
另外,从今年8月起,义乌开始试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是,工商部门颁发专门用于从事市场采购贸易的营业执照,只要是经营户从事义乌各类市场及专业街商品的出口,2人以上便可申请注册,注册资金只需3万元。这意味着两个个体户就能成立一家“市场采购外贸公司”,甚至与外国人合办也行。
在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之前,义乌市场一直沿用“一般贸易”的通关方式。2006年,海关总署为义乌量身定制旅游购物商品出口模式,小商品出口不超过5万美元的可享受“旅游购物”退税政策。经过几年的推广,购买人群逐步转变为专业的国外小额采购商,选购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泛旅游商品化”,几乎扩展至义乌市场的所有商品门类。
但是,由于商品种类太多,找每个经营户开发票、退税很麻烦,很多外贸公司不愿意做这类生意。在当前新政下,只要外贸公司跟经营户签订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协议书,就可以免征免退税。而且,在“市场采购”这种几乎“无门槛”的贸易新政下,以前需要通过外贸公司代理的经营户也纷纷成为外贸主体,积极性大增。到10月底,义乌注册登记的外贸公司已达4785家,同比增长近30%。
在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看来,市场采购的最终目的是做到贸易便利化、管理规范化和市场现代化有机统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能走多远,义乌外贸就能走多远。”
挑战
不过,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业内竞争更加激烈,这也是今年义乌圣诞行业最大的变化之一。
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的感受是,近几年经营圣诞生意的企业不断增多。
事实的确如此。在义乌,圣诞用品销售有多个区域,其中,国际商贸城对面的福田二区是最大的一个,被称为“圣诞村”。2009年“圣诞村”刚建起来时,大约聚集了280多家企业;2010年,“圣诞村”发展到了400多家圣诞用品企业;而今年,“圣诞村”里的企业增加到750多家。
老许就是“圣诞村”里的村民。以前,他一直通过代理商销货,去年上半年他把自己的店从温州迁到了义乌。近两年,有许多像老许这样来自温州、广东等地的小商品外贸商,纷纷到义乌设店建厂。
“蛋糕就这么大,抢的人多了,分的份额自然就少。”老许说。
外商的采购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一位专门经营圣诞配件的商人小张告诉记者,今年外单比往年多,但每笔订单量少了。
“有一位南非老客户,已经合作多年。以往,南非客户每年来义乌一次,采购一次性完成,一般是10多万元的圣诞配件;今年,南非客户选择‘少吃多餐’,一共下了三个订单,4月、7月、9月各一个,每次都是三四万元。”
其中的原因,一是怕一次性采购过多,造成库存积压;二是担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过快,影响利润。
义乌的出口形势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德新社12月3日在报道中指出:“在过去,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意味着,中国南方的制造商为了丰厚的利润而全力生产,成千上万的打工者也将拿到丰厚的工资。然而,由于欧美出口市场疲软,中国许多圣诞用品生产商今年遭遇了一段焦虑期,一些运气好的厂商顶多是不赔不赚,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义乌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一些小商品领域的优势产业开始向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转移。体现在义乌市场上的一个直接变化,就是不少外商在义乌市场上逐渐减少成品采购量,改为采购原材料或半成品。
老许有一个合作多年的英国客户,今年采购量只有去年的1/3。在他看来,如果老客户大量流失,或是采购量下降,对企业稳定性影响很大。
另外,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浙中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荣庆认为,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为主,在新型市场销售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冲击下,当前的义乌市场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丰富销售模式,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在离义乌不远的杭州,阿里巴巴集团12月5日宣布,截至今年11月30日晚9时50分,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首次突破1万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2011年中国小商品城515.12亿元的年成交额。尽管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小商品城每年的实际成交额可能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但即便以10倍放大,也远远低于今年淘宝和天猫前11个月的成交额。
“如果大家都上淘宝做生意了,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在义乌经商多年的市场经营户流露出一丝对义乌实体市场能否有效应对电子商务挑战的担忧。
实际上,如果除去义乌企业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出口值,1月~10月义乌的进出口增速已连续4个月收窄。义乌市市长何美华也坦言,9月份以来的同比快速增长,主要是统计口径的差别。
应对
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困难,义乌的市场主体和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应对。
今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开通了网上商城“义乌购”。与一般网店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实体市场,客人可以通过视频,像逛商店一样,从3万多家义乌商户那里购买商品。
专业经营箱包生产的东方巨龙公司,今年的销售同比增加了三成左右。公司总裁邵宝玲表示,快速的增长,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实现的。
同时,出口企业也开始把目光聚焦于国内市场和新兴出口市场。
在“圣诞村”和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喜庆用品专区,商户产品外包装的文字已越来越多元,不仅有英文,也有葡文、西班牙文,比较常见的还有俄文。
“俄罗斯市场今年增长最快,销量翻了好几倍。”老许说,俄罗斯今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客商的采购量快速上升,单次采购量动辄10多万元。
此外,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客商也大量涌入。海关今年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巴西成为今年义乌圣诞用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国,前8个月累计出口1460万美元,同比增长77.3%。
面对崛起的新兴市场,不少义乌商人开始“抱团取暖”谋求新商机。一个有意思的举措是,义乌300户商家建立了一个QQ群,大家可以在其中分享订单。
不少商家则直接到西欧国家的大超市进行现场销售。陈金林透露,今年上半年,义乌曾有10多家实力较大的圣诞企业,联合进军德国大超市,开了义乌圣诞用品专营店。据悉,这一销售模式赚取的利润是原先外贸订单模式的8倍。
更多商家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陈金林说,现在不仅是一二线城市的圣诞氛围浓厚,许多三四线城市的订单也开始增多。“我们针对国内市场设计了不同的产品,比如在圣诞产品中增加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
不仅是圣诞用品行业,义乌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进行市场和产品结构的转型。“无内不稳,无外不强,”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翁荣弟说,“我们身在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自己家门口的生意不经营好,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