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不透明的升迁机制何以服众
导语:80后女副市长 热回应冷调查 北京咳

80后女副市长

背景:80后女副市长董海涛的破格升迁,引起网友的质疑。21日,有媒体援引丹东日报去年7月份的公告,其中显示遴选笔试成绩董海涛倒数第一。人民日报发表“求证”文章,认为其个人条件符合标准,选拔程序合规,另外,对于备受关注的董本人的关系背景,该报道亦回应称,无证据表明官员亲属对其升迁施加影响。

公众的质疑在于,无法从这次“公开选拔”中看到“破格”遵守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董海涛或许真有过人之处,但面对这些质疑,希望丹东市考录机构能够说明理由,说服公众。

                                                                       ——《新京报》

公务员系统人才结构吐故纳新是正常现象,值得尝试和鼓励,然而,在创新尚未有完善的制度做支撑,而潜规则如影随形的青黄不接时期,任何剑走偏锋的努力都应当慎之又慎。

                                                                       ——《南方都市报》

人们不服的,不是谁当市长副市长,而是这种不透明的提升机制,所有写在纸面上的规章制度,都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但它在某些人面前固若金汤,在某些人面前却软若河泥,这种选择性明确的升迁机制本身就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激发民众不信任感的催化剂。

                                                                       ——《华商报》

微声音

@鲍迪克:面试直播三次,此女表现如何当地百姓最有发言权,请当地网友评论。建议有关部门将视频上传。建议以后这种面试模仿超女,将专家打分和观众投票结合起来,估计可以成为官场版的“非你莫属”。

@东方小嘎:作为一名80后,我也很希望他是因为能力过硬才被选拔上的,但是看了他的简历,实在让人很难相信其中没有猫腻,去韩国留学读英语,去新加坡还好点吧,起码人家是官方语言,还有简历也太简单了,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杰出的事迹啊!

@没毛眉毛:研究生咋读的?在职能公派去韩国读英语吗?国内知名大学的英语专业比比皆是,为什么跑韩国读英语?谁出钱?值得深究深思深挖。

热回应冷调查

背景:毒胶囊、矿难瞒报、山体滑坡……对这些热点事件,很多地方往往“迅速表态”。不过新华社日前指出,在部分热点事件处理中,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热回应冷调查”成了有些地方应对危机的套路。

“热回应”转移了公众注意力,“冷调查”或能实现利益共同体的苟全。只不过,监督不会“永远地退场”,舆论倒逼和常态化制衡一旦“联袂”,只会让“蒙混过关”的算盘落空。

                                                                       ——《华西都市报》

“热回应、冷调查”的危机公关,之所以越来越被人诟病,主要是它根本不准备深究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具体责任,地方最关切的就是公众的关切本身。所有的应对措施,都围绕着如何让事情快点过去,如何防止“负面报道”,而不是想办法真正解决问题。

                                                                       ——《燕赵都市报》

热点新闻成“烂尾”,预演下一次热点新闻。反反复复,民众的希冀就如此被生生揉碎,就算是生命的代价,也唤不醒那些个在“烂尾新闻”里装睡的人。

                                                                       ——《华商报》

更多的机制应该建立在政府及部门权力责任的落实上面,配套权力监督和问责机制,找得到惩治的标尺,用责任体系、问责机制支撑起责任政府。总之,热点关注要有“画句号”的机制,只有常态的处理机制完善了,非常态的舆论监督才会更有力。

                                                                       ——《广州日报》

根本的原因是民众力量式微,民众“无权”——民众只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而非参与者。一些热点事件如何调查、如何处置,民众不仅缺乏有效的路径过问,更没有条件“干涉”,民意民情动辄被摒弃。

                                                                       ——《长江日报》

微声音

@风动彩云清: 我们的关注不是希望政府尽快作出回应,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的谴责是毫无效力的,对他们毫无影响。而是唤醒更多的网民的公民意识,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让 大家从被催眠和自我催眠中醒来,让大家了解社会的种种不公及黑暗,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仇富仇官不是目的,目的是将来我们及后人不会仇富仇官。

@日夜晶彩:"热回应"不应成为政府暂避风头的法宝,事件的发掘和跟进也需要媒体的持续关注。政府的"热回应"、"热调查"和媒体的"冷观察"、"冷思考"缺一不可。

北京咳

背景: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主任医师称引发咳嗽原因很多,在没有证据之前不能称“北京咳”,还表示“这个词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

比争论“北京咳”是不是对北京构成了侮辱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放下那些虚妄的自尊开展一番令人信服的空气治理运动,让北京市民的喉咙舒服一些。

                                                                       ——《燕赵都市报》

享受福利而不自知,对头上光环自以为得计,才是对首都人民集体声望的最大不敬。首都人不应该以“北京咳”为耻,实应以“北京人”这个户籍身份所造就的各种不平不公为辱。

                                                                       ——《南方都市报》

要想走出“热回应冷处理”的怪圈,一方面需要强化问责追究,通过建立由第三方参与的调查机制,避免一些地方和部门自说自话自查自纠,从而确保责任追究到位,制度堵漏到位;同时,舆论监督也要持续发力。

                                                                       ——《中国青年报》

微声音

@Thin_walker双重的Mind:怕侮辱就把空气质量搞好啊,人家在北京就咳嗽,不是北京咳是什么?

@道同相谋:其实就是一句调侃,不必动不动就和政治挂钩......北京人自己都不敢出门,还怕什么侮辱,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