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谈选书
导语:我选书一定首先是而且也只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我从来不受任何人的干扰。

未命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阿怪 一身中山装打扮的梁文道突然出现在轩尼诗XO第六代发布晚宴现场,对众人讲起了中国人与石头的故事。不难猜测,这是活动主办方的命题作文,这场晚宴正好设在桂林的芦笛岩洞中。

读书人无论谈起什么都能引经据典,梁文道没谈这岩洞中的钟乳石有多奇特,倒是说起了中国人对石头的格外偏爱。除了最有名的小说用了《石头记》这样的名字外,石头是古代中国最喜欢的“家居用品”。人们把石头放在鱼缸底衬托鱼的灵动,或者放在案头供奉或者制成印章,要么就放在花园的角落装饰庭院,中国人喜欢石头,而且仿佛是越欣赏石头,便会越懂得它的魅力。在梁文道的眼里,平凡之眼与有教养的鉴赏家的区别,正在于当后者越懂得一件事物为何而美后,便越会欣赏这种美。

庸人与聪明人的区别也许也在于此,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便会发现他不知道的更多。读书,几乎是改变这种窘境的唯一手段,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并不爱读书。梁文道说自己即使主持着一档讲关于看书的节目,但对于促进阅读,“也许它根本也没什么用。”

在这场山洞里的演说开始前,我们专访了梁文道。

经济观察报:最近最红的一本书可能是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据说跟领导人的喜好有关,你觉得大家对政治人物阅读口味的效仿说明了什么?

梁文道:其实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由政要人物或者商业人物带红一本书的先例。最有名的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在法国有一场总统候选人的辩论,结果两个候选人突然莫名其妙谈起《蒙大犹》这本书,它本来是一本很冷门的历史书,是由法国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学家,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研究的关于法国一个农村的故事,算是史学界划时代的书。他为了研究那几个年代农村人口关系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他不知道那个村子那几年的收成怎么样,就找了气候学家,砍了大概两百多棵树,看它的年轮,就能看到三四百年前,粗还是细,就能知道雨水怎么样。这本书本来只有历史学家比较感兴趣,但那场总统辩论里的两个侯选人讨论起了这本书,两个人好像都很博学,结果这本书一下就火了。

当然这个跟现在大家讲托克维尔还是不太一样的,你记不记得前几年,在中国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流行,是温家宝推荐的《沉思录》这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我觉得之所以红起来,不仅是一个政要在推荐读,而且还因为,它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回应中国当下的局面和当下的选择。我们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想法,对今天中国状况的一个观察,是有借鉴作用的。它里面提到一个重要问题是,法国为什么爆发大革命?它当年比较流行的原因是,托克维尔是大革命后的第一代人,人们正在讨论法国大革命,大革命后的社会和传统旧体制,有教会有贵族的体制完全不同,有些人认为大革命是偶然的,有些人又认为它是必然的。托克维尔想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所谓的大革命,又有多少是适应不了新时代才爆发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今天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状况,我们难道又要面临一场大革命,还是说今天的中国有旧东西在推倒新的东西。人们在猜测,现有政治架构里面有没有推动体制往新的方向发展。我倒是觉得,这本书,无论有没有政要人物推荐,在当下走红都是一个必然。

经济观察报:但这是不是说明大家现在读书有很强的导向性?除了这本书以外,最红的是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后的莫言,最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卖得很好,但它其实是一本2002年就出版拿到布克文学奖的小说。

梁文道:这个我倒是觉得无所谓,跟着热潮看书在全世界都存在,当然我个人觉得中国比其他地方的人更热衷于追逐热潮而已,但反过来讲,中国人阅读习惯比较匮乏是真的,虽然读书不像摄取维他命,能够清晰地给出一个一年需要的读书量。但是跟全世界相比,我们的人均阅读量确实低得可怜,我不提倡我们跟芬兰这个全世界人均阅读数最高的国家比,他们一年人均阅读23本书,我们和邻国日本相比,日本的人均阅读量一年12-15本,中国,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0.8本。我想这可能就是日本经济越来越衰弱,而中国经济越来越强的原因吧。(笑)所以,有时候我们能够跟随某些热潮看点书也是好事,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也许有些人从来不读中国当代文学。现在,至少他们看书了。

经济观察报:你的电视节目怎么在8分钟里全面地介绍一本书?

梁文道:我不是非常系统地,或者会全面客观地讲一本书,把作者是谁、里面有ABC三个部分讲清楚,每部分给大家讲一讲,我会选择将自己的兴趣或者是最近发生的热点,跟书相关的东西串联起来,跟着自己组织内容,写成自己的内容,有点像散文,借书发挥一下。

其实电视读书节目,这是一个长久的习惯。早在一开始有电视的时候就有读书节目了,法国和德国都有文学评论节目,德国的一档文学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还被人称为文学评论教皇,我们中国传统的读书节目,限制跟呆板,主持人请专家来谈对一本书的见解。《开卷8分钟》最大的好处是,它让很多人,在现在不可能接触到书的环境碰到了书这个东西,提醒他书还存在着,有什么书也许就能重新提起它的兴致。就算它真没有时间看书,也不会对现在发生的事完全无知,至少能保证不脱节。我觉得我的节目大概是这样的功用吧,但至于它到底有什么功用,很难说。我甚至怀疑它也许没什么大用,但我现在做得高兴,人家也乐意找我做,就先继续做下去吧。

经济观察报:出版商找你在节目上推荐书怎么办?

梁文道:我几乎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出版社寄来的书,但你去香港问,圈子里流传一句话的,“千万不要送书给梁文道。”我喜欢自己买书,偶尔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我会很高兴,我选书一定首先是而且也只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我从来不受任何人的干扰。你知道凤凰卫视很多人都出了书,有很多人忽然过作家瘾,就出这么一本书,他们三番四次找人来推荐,包括我们老板刘长乐也会推荐书给我,但我从来没介绍过一本,一本都不能介绍,就算他写得好。这个原则我从来没打破过,他们介绍的书我通常都不看,有利益关系的,不管好坏,都不能介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