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月23日讯,北京)
“十八大”胜利闭幕,“责任之声”仍余音绕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短短1500字讲话,十次提及“责任”一词。如习总书记讲话中所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无论在政府、企业还是公众的层面,“责任”的基石是否坚固,都将至关重要。
2013年1月23日,以“责任进化:底线的挑战”为主题,由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多个部委正式指导,环保部大力支持,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2最具责任感企业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务院侨办主任、党组书记李海峰,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滕佳材,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阎晓峰,商务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姚坚,中国新闻社副总编、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刘小青等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党组成员何亚非, 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工信部政策法规司范斌司长、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别涛司长出席论坛。
在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南车、中信银行、中国人保财险、中国平安、道达尔(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奔驰(中国)、现代汽车(中国)、安利(中国)、旅游卫视等15家企业获得了“2012最具责任感企业”奖项。部分企业代表就企业社会责任中“创新”、“生态文明”、“公益”等话题展开了现场对话,深度探讨企业新时期履责之道。
责任底线不容触碰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责任进化与经济下行压力并行,一系列关乎环境、质量、安全、诚信等“底线”的责任事件频发:毒胶囊、塑化剂、校车侧翻、空气灰霾……这些责任事件无一不关乎公众的生存发展,关乎社会容忍的底线。
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论坛上指出:“可以预见,‘责任’将成为贯穿2013年的一个关键词。对于企业而言,社会责任的实践需要内外兼修。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将责任意识融入到企业血液当中,生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员工成长,善待自然环境,最终形成企业与社会、环境共赢发展的良性循环。”厉无畏说。
同时,他还表示,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之一,种种触及底线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反思。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也应有所作为。社会责任之于企业,不能单单是一种道德义务层面的软约束,而有必要进化上升为一种制度层面的硬约束,要清晰界定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在这里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
对此,国务院侨办主任、党组书记李海峰表示,政府部门应引导支持企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上履行社会责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伟大的发展转型,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尤其需要推动社会责任的持续进化与成长,这也更加凸显了责任议题的紧迫与重要。”李海峰说。
政府:以责任助力转变
作为经济主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承载着重要使命,而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企业实现责任进化的基础。
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滕佳材表示:“通过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实际努力,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从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发展到如何做好社会责任的管理。各级工商机关引导企业在‘出生’时就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治理。各级工商机关积极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为抓手,建设国家经济户籍库,不断完善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的坚定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各地工商行政机关努力把法律宣传、行政告知等纳入工商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刚柔相济,宽容有度,使得企业履行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2012年,在责任进化的同时,事关底线的质量问题却频现报端。如何全面提高质量水平,既关乎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又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在论坛上说:“建设质量强国离不开质量诚信的助推。2012年4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把落实长远规划和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相结合,要求强化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积极推动企业对消费者、投资者、社会、环境等相关方的社会责任,要求广大企业应该把确保质量发展纲要作为重要的指导方针。”
他还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将把诚信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治度,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以多种方式加强产品质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责任进化的必由之路,为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劳资关系,201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正式实施。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表示:“让关于职工的各项法规全力落到实处,应当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近年来全国总工会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直接、主动地参与立法;对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类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有急难职工的帮扶等举措,不断推动和协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张鸣起还表示,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在不断增强。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阎晓峰说:“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我们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全方位的,其核心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从决策到义务都要统筹兼顾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利益,致力于实现自身发展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可以简单归纳为:重视理念、建立机制、实践探索、沟通承诺、对标管理。”
阎晓峰介绍说,今年国资委还将通过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开展社会责任评价等措施,推动企业进一步树立责任理念,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实现中央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责任进化的进程中,如何以国际化的视野实现与世界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然而,2012年,中国与世界经贸摩擦不断,稀土出口受限、光伏遭遇“双反”、汽车零部件补贴问题一再谈判,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更多挑战。要增强企业国际化生存和竞争的能力,不但要加强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还要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化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商务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代价,现在国际上正在推进更加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要求消费者购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求政府采购时优先采购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进出口贸易国,最大吸收外资国,第五大海外投资国,我们在参与海外经济和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和国际同行共同接受国际上各种各样的规范,来让我们参与国际化的过程变成更加负责任的过程。”
自2005年至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已历八届。再过八年,中国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中国新闻社副总编、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刘小青代表主办方呼吁:“让‘责任’的灵魂追上‘发展’的脚步,让良知跑赢底线的比赛。面对责任,企业能不漠视、不妥协、不苟且;面对底线,政府能更透明、更健全、更严格。只有这样,财富的增长才能经得起责任阳光的照耀,全面小康的实现才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尊严、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