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朝鲜核爆?

丁力2013-02-10 14:56

 

朝鲜又要放一个大炮仗。

核爆炸虽然在朝鲜境内,却在中国的家门前,而金正恩同志显然不是在向我们庆贺春节。用官方词汇来说,朝鲜核爆炸是世界和平发展主旋律的跑调之音,破坏国际和谐社会,还威胁到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国家安全,搅动中国梦的梦境。这好像您正在梦中,楼上咣当一声,一个坚硬的重物砸在楼板上。您不仅被吓醒,心脏一通乱跳,还担心那个重物是否会砸穿楼板,掉在您每天做梦的床上——您明白,这年头房子的质量实在太没有保障。您斗胆上楼敲门询问,那位好邻居却隔着房门“超级强硬”地告诉您,他在自家屋里练举重,您无权过问。

核扩散的威胁

核的威胁无时不在,无论是把原料做成炸弹还是别的什么。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虽然还不至于威胁到中国,但“炎黄子孙”一下子陷入“盐荒”,全国人民掀起了抢购食盐的高潮,因为据说吃碘盐能够抵御核辐射。那次恐慌显然得益于宣传机构的无禁令报道。这一次,宣传机构可以假装朝鲜核爆是一个小事件,只是美日韩的麻烦,以确保食盐不会再次脱销。然而,这场核试验对于中国确实是一件大事。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一国靠近边境的核爆炸不可能不危害到另一个国家。虽然朝鲜的核武试验是在地下进行,但钚239(朝鲜可能使用的核原料)的半衰期是24100年。10多年以后,朝鲜的密闭措施是否还牢靠?况且水泥块堵不住水中的核污染,而地下水没有国界。20多年前处理核原料的办法现在已变得很不可靠了,俄罗斯正在为沉在北冰洋之下的核潜艇发愁,想办法减少今后核泄漏带来的危害。

福岛核泄漏是因为地震和海啸造成的事故,朝鲜核爆炸却是人为制造的威胁。朝鲜领导人非常清楚核爆炸的危害性,所以他们把核试验尽可能地放在远离平壤、靠近中国的地方,以确保首都的安全。毕竟,谁都无法确保不会发生意外。据说,鞭炮能够意外地摧毁大型桥梁,参见2月1日的河南义昌大桥事故。核爆炸的威力更可怕了,核尘埃将造成“核冬天”。科学家描述的景象如同笼罩中华大地的烟霾——当然核辐射更多。环保局公布的数字能够有效地清除污染,久经考验的我们也习以为常,日本却非常担心被风刮过去的污染物,政府向国民发出了警报——虽然漂洋过海的污染物已经淡出个鸟来了。如果是核烟霾呢?中国人还能这样淡定吗?

不论朝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最受朝鲜核武器威胁的国家是中国,不是美国。这次核爆炸位置的选择就对中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朝鲜在去年底成功发射了卫星,同样的火箭技术也可用来发射核弹。不过,它的核弹头小型化、弹头与火箭的结合等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今后几年里,朝鲜核弹的威慑范围将局限在周边地区。

美国在韩国有两万多驻军,他们是朝鲜核弹的人质。但美国有发达的预警系统和成熟的反导能力,而且报复意志坚定,朝鲜不会轻举妄动。朝鲜对韩国使用核弹的可能性也不大,那将伤害到美国人和“祖国统一”路线的正当性。

但是,朝鲜仍有可能随时使用核弹。实际上,只有让其他国家坚信这一点,朝鲜非常简陋的核武器才具有最基本的威慑力。朝鲜现在最可夸耀的是军队,而核武器是朝鲜武装力量的核心。在国内,统治者把外部描绘成魔鬼的世界,把仇恨作为维持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不可预测性和战争叫嚣是朝鲜的两大法宝。西谚有云:会叫的狗不咬人。但是别忘了,朝鲜还有不可预测性。它的前两代领导人都是又叫又咬,多次挑起战端并生存下来。

在核武器问题上,朝鲜不受信任的原因正是它的好斗。在这个世界上,核武俱乐部成员的资格已被冻结;核门槛国家大都逡巡不前,不肯轻易迈过去。印度和巴基斯坦被接受为有核国家是很坏的先例,但还不是最坏的。这些国家大都表现克制,只有朝鲜和伊朗是例外。

伊朗领导人曾宣称将用核武器毁灭以色列。1月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敦促美国尽快打击伊朗核设施。其他国家还对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抱有希望,但以色列不敢掉以轻心。以色列曾经成功地空袭伊朗的基地,推迟了伊朗的核武进程,这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美国拥有远程精确打击的技术,由美国遂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能够解除以色列受到的威胁。远程精确打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和对方的伤亡,从而减少了使用武力的顾虑。

在小布什总统时期,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打击的战略,准备对未来可能的威胁发动预防性攻击。但是,在需要盟国合作的时候,这个战略受到重重障碍。如果美国对朝鲜的核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韩国很难同意。它担心“光脚的”朝鲜可能做出激烈报复,陷半岛于战火之中。这个前景是“穿鞋的”韩国不愿意接受的。可是,如果朝鲜制造出几颗可以用于实战的核弹,韩国肯定是大输家之一,在与朝鲜的对抗中处于下风。可以想见,朝鲜将动辄威胁使用核武器,使韩国人的日子过得更加心惊胆战。中国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很多,不仅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中,还要时时提防核事故的威胁。到那时,韩国和中国都会被挟持。

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

在重大问题中犹豫不决必将后患无穷。中国对朝政策飘忽不定,其中有多种原因,基本上是战略思维的惰性造成的。

中国和朝鲜彼此是意识形态最接近的国家。60多年来,朝鲜在政治上保持“一贯正确”,家族统治在去年顺利地传至第三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起飞,第五代领导人在年前开始接班。为了维持这个贫穷芳邻的稳定,中国每年向朝鲜贡献大批物质。

中国自许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朝鲜将要建成为一个“强盛大国”。虽然其他国家不认可朝鲜的“大国”地位,但“大国梦”是一种心理现象,领导人的个人看法就足以建成一个大国。回顾历史,两个相邻的大国很难友好相处,两强总要相争;如果这两国的领导人都被当作太阳,那一定是“天无二日”,闹得不可开交。在朝鲜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中朝关系就有了深深的裂痕。在随后的年月里,更是跌宕起伏,几次翻脸。朝鲜反对帝国主义,同时也反对修正主义。

中国支持联合国为核试验一事制裁朝鲜,而制裁按照中国的意见做出了修改,变得更加柔和。朝鲜暗批中国是“糊涂的大国”。中国的宣传机构在忙着看其他国家的笑话,报道美日韩对朝鲜核试验的不安,摆出一副隔岸观火的样子,仿佛这个危险与自己毫无关系。虽然三十六计里有“隔岸观火”这一计,但这次中国并不在岸的另一边。狭窄的图们江阻挡不了核辐射和冲击波,也不能使地缘政治现实更符合中国利益。实际上,在这次核爆炸中,中国和美日韩的利益是接近的,我们和他们站在岸的同一边,只是中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其他国家也会在宣传报道中发现一个“糊涂的大国”。我们可以聊以自慰的是,虽然糊涂,好歹还是大国。

冷战史告诉我们,意识形态是靠不住的国家关系粘合剂。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已经比朝鲜更“先进”了,30多年来陆续产生了“摸着石头过河”、“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现在更要“保持先进性”。

在地缘政治方面,朝鲜作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区不再必要。冷战之后,不再有两大对峙的阵营。中国军事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即使爆发新的冷战,也没有哪支军队愿意主动在陆地上与庞大的中国军队对抗。那时,如果非要在朝鲜半岛设立缓冲区,美国至少像中国一样需要它——虽然我们非常珍惜东北地区的安全。可以肯定,即使没有金家的朝鲜,美国陆军也不会再次贸然向中国边界挺进;如果美国空军的飞机袭击中国,没有必要非绕道朝鲜不可;而在朝鲜半岛设立围堵中国的海军基地,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不是一个好主意。美国已经开始把一部分驻扎在东亚的军队撤到关岛。在远程和全球打击的时代,前方基地的重要性下降了,危险性却增加了。更何况中美都是核大国,它们手里拿的家伙远不是朝鲜核武可比的。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韩国不会允许再次把半岛变成大国之间的一个战场,即使美国真的想这样做。在这件事情上,青瓦台有很大的发言权,能够有效地约束美国。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基于意识形态或地缘政治的担心都已经过时,而朝鲜本身却构成了一个威胁。如果刨除意识形态同盟这一要素,减少地缘政治缓冲区的考量,那么,中朝关系将被还原为正常的国家间关系,由国家利益主导。朝鲜核爆炸威胁中国的安全,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就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中国外交将获得更大的腾挪空间。

如果采取新的对朝政策,中国必须接受以往的教训,认真考虑把埋在朝鲜的志愿军将士的遗骨迁回国内,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真正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