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在思科等美企面前形同虚设(视频)

冯娟2013-03-07 19:26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近期,美国国会以国家信息安全的理由明确限制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使得国家信息安全这个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在中国的政府、金融、化工等核心领域内,有大量设备来自思科、微软等美国企业,他们占据着国内庞大的市场份额,控制着我国大部分网络命脉,

其背后存在的国家安全隐患可能让我们不寒而栗。

(画面)近日,经济观察报社主办了一场名为《国家安全与信息主权》的论坛。邀请了信息安全领域内的学者、专家、媒体人就这个命题进行演讲讨论。论坛上,大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包括信息产业领域的发展和信息安全的发展各陈己见,共商中国信息安全的应对之策。

同期声: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 孟雷

我们的以往三十年前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没有动摇,真诚的接受全球化,市场逐步开放,在全球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欧美在保守主义影响下从开放向回缩,中国没有缩,我的媒体同行同事们给出这么一组数字,还专门找多处信源对比了一下,差不多,那么我们仅举一个例子,就是数字显示,中国四大银行以及部分的城商行数据中心,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以美国思科公司为代表的这样的数据,大约占到在金融业占到的份额是70%甚至以上,在海关公安、教育等国家的部委机关,份额超过50%,在铁路、民航、公馆、机场、码头港口普遍的份额超过60%甚至以上,有的接近百分之百。在与信息产业关联最密切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思科的份额有60%,还有一个更具体的数,中国电信的163和中国联通169是中国的骨干网,大约承担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公开的报道说是什么呢?说思科目前大约占这两个骨干网,在163骨干网占70%以上的份额,占有所有的超级节点和绝大部分普通核心节点,在169骨干网,思科的份额超过了80%以上,占有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国际交换节点的互联互通节点,这个我数字开始看了不是太相信,但是检索做了一下多信源比较,这个还是各种信员的互相印证,应该是可靠的。

像思科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到全球利润的30%,这仍然在中国的企业已经在技术上等等突破了以往的能力限制之后,我们仍然在坚持产业开放的政策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对照一下,我昨天查了一下,这个去年美国国会以国家信息安全的理由明确限制华为、中兴,还有一个企业的名字,明确限制进入美国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美国的这些政策,欧洲的有一些政策,实质意义上起到了我想除了政治意味之外,起到了产业保护主义,迎合了社会的民粹排外情绪,保护了本土的主流企业的利益,这个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主持人: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产业开放这条路我们依然要走,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无视信息安全。美国、欧洲重视信息安全有他的道理,中国也应从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重视起来。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有人用中国是“玻璃龙”来形容我们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尽管一直有国外媒体宣称中国黑客组织威胁其国家安全。但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博士看来,中国的攻击能力偏低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同期声:

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杜跃进博士

我们每年会发布很多的数据,我现在拿到的是2011年的数据,实际上2012年的数据已经公开了,比如说我们每年有多少国内的计算机被国外秘密控制,2012年的数据是超过1400多万,2011年的数据是超过890多万,我们看到很多的计算机被人家控制,我们也能够看到是控制的IP来自什么地方,我们还可以知道是这些被控制端的,这次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其中有一个概念叫控制和指令中心,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控制和指挥中心位于美国,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内被控的机器分布在哪些省,哪些行业等等,看上去都很挺热闹的,我们还有很多数据是包括网站的篡改的情况,因为网站被篡改现在和过去非常不一样,过去网站被篡改比较丢脸,现在网站被篡改影响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影响到网站背后大量非常敏感或者重要的数据等等,这些我们每年也看到很多。

所有的我们的设备已经是高度的功能融合,我们的网络是高度的融合,我们后面的服务也高度的融合,

从攻击者的角度来说,也会利用到这些特点,除了融合之外,泛在很多地方随时都可以上网,智能,什么东西里面都带着智能,智能就是人编写的程序,考虑不周到,就可以成为黑客攻击的路径,所以我有一句话说得比较吓人,就是智能对黑客来说就意味着机会,因为里边有软件。

我太讲我们的技术网络安全不安全,系统安全不安全,用户数据保护好不好等等有一些启发,这些东西是很多我在其他一些国际会议上面讲的,这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杂志上面,一个人研究的,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国的探测,他探测的结果是中国的网络非常脆弱,所以他说中国是“玻璃龙”,很多人说中国很厉害,他就想试试,这是一个搞技术的人,我自己说得不算,西方的研究者的结果可以说。

也有人来研究中国的攻击能力,我们不知道中国的攻击能力是什么,因为各种动机的攻击,你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但是国外有人研究,结论也是中国的这种攻击能力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我们只是能力看到发生在中国内部的一些攻击,从技术角度可以看见,从一些角度来说比较对,像稍微技术一点,我们圈子里边叫拒绝服务攻击,在中国大量的拒绝服务攻击非常多,但是依然在使用非常低水平的,差不多很简单的干扰的。像这些年来国外的文章发表出来的非常高级的,效率还很高,很难发现的国内这样的案例很少,这个从一个侧面来说,另外除了这些之外,要扪心自问,如果是震网病毒不是针对伊朗,而是针对中国,我们能扛得住吗?属于像火焰病毒不是对中东的,是对我们的,我们能扛得住吗?结论是肯定是我们扛不住,然后仔细一看,我们在哪些环节有问题?我们发现在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在技术能力上面都需要提高。

其实它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是到了我们怎么样能够实现复兴,都是关系很密切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个人信息保护不好,我们的信息产业生态环境就不好,你就不太可能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到更重要的应用,国际上面你做国际上面的生意不敢信任你,如果这些都不到的话,我们在信息产业里面的深度和高度就上不去,上不去我们怎么改变中国过去拿几亿双袜子换一个飞机?所以其实这些都是连在一起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信息,它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在这个时代,信息安全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它已成为国家主权的另一种承载方式。然而一直以来,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在中国被严重低估了杜跃进博士的演讲中精确的提到了信息安全的威胁和风险的数据,并提到信息安全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接下来《中国信息安全》执行主编崔光耀则从媒体的角度谈信息安全。

 

同期声:

《中国信息安全》执行主编崔光耀

华为和中兴的事件,正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信息安全的教育课。这个报告提出了5条建议,核心就是中国华为中兴的设备存在安全的威胁,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结论是因此建议政府和民营机构拒绝使用华为和中兴的设备,那么他提出这些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基本上都是可能的,莫须有的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不仅仅我们中国的媒体,包括大量的西方媒体路透社都有点看不过去,美国以这样一种方式发布了一个不科学不严谨的报告。但是这个报告虽然没有法律效益,但是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于美国政府,美国国会,美国的其他机构,有很强的影响力。

我们的情况从思科的情况我们看,我们的核心技术设备大量使用国外的设备,有数亿台的使用思科、微软、英特尔的这些设备,充斥着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左右着我们的网络的命脉的,有一些数据,刚才孟老师提到这样一些数据,这个里边大概90%、80%、70%这样的数据,这个数据应该系比较准确,应该说大家比较的就是70%这些关键的网络设备是使用的国外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很可怕的,可怕在什么地方?里面的安全问题存在这些,原代码不公布,微软给我们测评中心,有条件的察看以外,思科原代码自己弄的,这些操作系统的后门,漏洞可能所有的设备都有,后门就是人为设置的一种通道,这里面有很多安全的隐患,

那么我想就是说在大量的使用国外的这种设备,特别是思科的设备,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使用了这样一些设备,我们的风险是非常大,另外还有一个报告,这是国内有一家机构,反映的数据是这样,我们大概在政府采购里边,对于安全产品,特别是防火墙、入境检测、防病毒等等,大概是国产的,在安全产品方面,我们的国产化做得还是可以,特别是在重要的部门,但是在网络基础设施、设备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够,正是因为如此,刚才才有7、80%的比例分在里边,在和平时期,大量的使用了这样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设备,关键的系统被他们控制着,他们至少有能力操纵你,影响你,如果在非正常时期,非和平时期,这些东西可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所以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些,国务院政府采购中心有一些政府采购,但是这个法律是不完全的,也不充分的也不完备的,另外我们监管不够,对国外设备纵容过多,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国家力量的介入还比较薄弱,美国说把网络安全称为举国一致的行动。国防部长在去年说如果美国网络遭受攻击的话,他们可以动用常规武器进行还击,当然我们不说打仗,就是国家力量的介入,像我们相关的一些机构,市场准入,这样一些监管,安全检查,

主持人:十年来,每年两会信息安全都作为一个提案和建言的热点。今年两会也希望继续推动重视信息安全的建设进程。我们一直的理想是什么呢?国家有界,信息无疆,这是我们的理想,但是现状跟理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说不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国家有疆界信息目前也有疆界,信息安全已是不容忽视的国家根本性战略问题。好,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这期论坛的信息你可以关注我们下周一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节目内容您还可以登录经济观察网以及爱财经网进行收看,感谢收看,再见。

2008年2月至今受聘于经济观察报社,现任经济观察报EEO TV视频部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