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13-03-27 10:3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朱熹妍 10万投基金;100万买信托;如果你有1000万,就可以通过一家PE去买公司了。不过近年投资渠道的业绩已经让这种募资游戏规则改变,PE开始走下神坛并将募资渠道下移。
日前,美国著名私募股权公司凯雷投资集团、KKR集团先后相继大幅调低新纳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门槛,以期扩大客户和投资池。据本报记者了解,国内PE机构也有类似做法。国内长期从事私募股权研究的清科集团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表示,今年募资困难,降低门槛招揽LP已经是普遍现象。
之前因为国内证监会对个人投资者门槛的硬性要求,这种渠道下移一般多通过结构化产品变通完成。随着募资新政的出台,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一位PE基金的管理者担心,如何避免渠道下移的同时风险也下移才是关键。
5万美元门槛
只要你拥有5万美元,就可以成为PE巨头凯雷资本的LP。
这是3月中旬,这家世界著名的私募股权机构为其旗下项目宣布的一项募资新政。之前这家世界著名的私募股权机构,只服务于富裕个人、基金组织、外国主权基金和巨型养老保险基金,其门槛为500万美金—2000万美金不等。
无独有偶,另一家私募股权巨头KKR集团在募资渠道上也宣布了类似的“创新”——他们将通过债券形式向客户提供针对共同基金的投资服务,此类渠道的投资门槛为2500美元,投资一只购买不良债务的KKR基金也只需要2.5美元。之前,合格投资者参与该公司19只收购基金中的任何一只都至少需要拿出1000万美元,而这些资金可能要被锁定十多年,且净年度回报率在亏损1%至盈利39%之间波动。
大多数评论认为PE渠道下沉的动力来源于募资困难。“去年底开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推高股市,大量的资金涌向股票和债券,PE募资却不似以前繁荣。”目前,旅居美国的孙先生如此表示,他的观感是“今年,PE募资经理的问候明显殷勤了很多”。
不过,PE转型的说法也不断被提及。此前,凯雷曾在年报中多次宣布将向类似高盛集团、先锋集团等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发展。KKR集团全球资本与资产管理部门主管斯科特·纳托尔也表示,他正在带领这家37年历史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向普通公众开放。
一位哈佛商学院教授投资银行业务的学者乔希·勒纳这样对媒体表示,“在今后的五至十年内,对于另类资产投资经理而言,个人投资者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你会看到他们对各自的经营模式予以重新思考。”
为了应对渠道下沉所带来的管理难题,凯雷与KKR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应对。凯雷的做法是找一家第三方独立咨询公司,消息称这家公司将负责向这些小额投资者募资以及项目存续期的沟通管理。KKR的做法是借道债券的形式向小额投资人募资。
中国式“创新”
据记者了解,一些国内PE也在变相降低门槛,只是这种创新的动力与国际巨头不尽相同。
大牌PE机构如鼎辉、九鼎等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财富管理中心。同时,部分机构通过结构化设计产品来吸引潜在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者,或者通过平行基金同时在国内、外募资。
另一个现象是,在发给客户的邮件里一些门槛只有100万、300万左右的PE、VC产品被广泛提及,这往往都是单个项目的投资基金产品,与普通PE产品相比,风险指向更加固定。
“单个项目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一位PE基金管理者表示,不过为了不放过对于一些单个项目的融资服务,PE公司也会为其单独操作,“这就像跟信托抢生意一样”。
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广泛存在。王方,是一家媒体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年收入近百万元,但是他从未想过会有PE向自己吆喝。不过最近,他确实收到很多推荐入股PE基金的产品介绍。这些项目大致如此,由一家第三方理财公司成立的合伙制基金,门槛只有不到50万,投向为准上市公司股权,不过仅有一家担保公司进行担保。
“其他的我不懂,但是50万连买信托都不够,投一家不知道上不上得了市的公司风险太大。”王先生认为。
据记者了解,这种介于信托与PE之间的民间融资并不在少数,其征集对象往往是那些投资意向在50万-100万左右的小额客户们。
这种中国式“创新”的背景,同样是PE募资受困于收益下降,募资困难。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8至2012年的5年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和创业投资(VC)共投资了约6447家企业,投资总额约7000亿元。而这仅仅是根据PE/VC机构主动披露的投资案例所统计的结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年内,获得PE/VC支持的6447家企业中,仅有610家在境内外实现IPO,占比不到9.5%。这也意味着PE/VC投向企业的7000亿元投资总额中,有约九成即6000亿元未能通过IPO实现退出。
以存续期为5-7年计,创业板推出引发的国内PE狂热期(2008年)之后成立的PE基金第一批已到面临结算。在退出收益不佳的情况下,新基金的募资压力不小。数据已经有所显现,根据清科数据库最新统计,2013年2月国内PE/VC合计新募集基金共计4只,新增可投资本量4.67亿美元,募集金额环比下降73.2%,较去年同期31.54亿美元的募资规模也大幅缩水85.2%。
不过,与国外巨头不同,国内PE渠道下沉的障碍来自于监管规则,长久以来国内监管层都是以最低投资额度对投资者适当性进行管理。之前,发改委曾出台规定称,在发改委备案的PE/VC基金(5亿元以上)必须满足出资人最低1000万元的投资门槛。今年2月,证监会出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包括PE/VC机构)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
这与信托投资门槛相同。“这就意味着PE、VC的募资必然开始与信托募资重合。”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表示,这也是他们开始寻求与PE合作募资的原因之一。
现实反映,在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为了避免通道费用,部分PE公司更愿意自建渠道募资。这就出现了以上的种种“创新”。
不过,上述PE基金管理者担心,硬性门槛突破后,怎么吸引、挑选、管理这些百万级的投资人对于PE来说是个考验,尤其是经济不景气时,LP违约撤资的情况常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