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迷途

李娟2013-04-09 11:1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娟 即使距离2008年牵手可口可乐失败已经过去将近5年,汇源果汁(下称“汇源”,01886.HK)依旧未能彻底走出“阴霾”。

这家国内龙头果汁饮料公司的2012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企业总营收39.81亿元,同比增加4.1%,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616万元,较2011年大幅下滑94.8%。与此同时,公司负债率高达71.2%。

如此低迷状况持续已久。从2009年至2011年,汇源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1.98亿元、3.11亿元,增幅有限——而这些净利数字还是建立在汇源几乎每年都可获得大约2亿元的政府补贴收入基础之上,直至2012年,补贴额达到了2.8亿元。“汇源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多,除了企业主营业务与行业发展重点不一致外,内部管理很多既有弊端也直接阻碍了公司转型的进程。”东方艾格软饮料分析师肖尧对《经济观察报》称。

相比汇源2008年9月3日的公告时,可口可乐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共计约179.2亿港元的出价,截至2013年4月3日,汇源股价仅为3.31港元,港股市值约48.92亿港元。

侥幸免亏

不幸中的幸运,汇源此次侥幸躲过亏损“噩梦”。

汇源公布的2012年度财报显示,虽然公司2012年营收、毛利均有小幅上涨,但是净利润却有巨大下滑,净利润仅有1616万元,较2011年的3.10亿元大幅下滑94.8%。

而能够让净利勉强维持正值的根本原因,则是来自政府的2.8亿元相关补贴进行了“对冲”。此外,公司负债比例增高至71.2%,同比上升10.2%。

“汇源果汁净利润下滑不符合2012年整个饮料的发展态势”,中投顾问食品行业分析师简爱华对此表示不解。她称,过去一年中,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整个饮料行业的利润空间都出现了一定的提升。此外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果蔬汁去年在中国的总销量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9.8%。

中投顾问另一分析师向健军在仔细分析财报后认为,汇源负债比例不断攀高主要是业绩增长不及债务增长导致,企业毛利增加而净利大幅减少则是由于费用的增加。

“汇源为提升知名度在2012年以近4亿元的巨额价格竞得央视《星光大道》冠名权,这对其净利润形成较大压力。”他对本报称。

事实上,类似的业绩“不温不火”对于汇源而言并不陌生。

港交所网站上提供的汇源历年年报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汇源的营收分别是28.33亿元、37.08亿元、38.26亿元,增速为 1.5%、30.9%、3.2%。其对应的净利润则分别为2.33亿元、1.98亿元、3.11亿元。

表面稳定的净利数字背后则是政府的持续“输血”。资料显示,汇源在2010年的政府补贴为1.08亿元,占净利润的54%;而到了2011年,这一补贴数字达到2.01亿元,在其净利润中的占比达64%。换言之,若剔除政府补贴,汇源的实际净利润空间会更小。

汇源公关部负责人拒绝对于财报作出进一步回应和解读。

业绩颓势

“汇源业绩不振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与行业发展重点不一致”,向健军称,汇源从起家开始一直主打高浓度果汁(即百分百果汁)和中高浓度果汁,但是当前国内果蔬汁饮料行业的市场主体则是中低浓度果汁。

汇源一度希望能够将“百分百果汁更健康”的理念传达给消费者和市场,以此抢占市场。但遗憾的是,这一细分品类始终不温不火。欧睿信息咨询数据显示,果汁行业中,浓度低于24%的果汁饮料规模为920亿元,占比高达80%。此外低浓度果汁利润水平也更为可观。“两手准备”的汇源也曾试图发展低浓度果汁,但作为后来者,汇源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片“红海”。“它进入的时间晚了,当汇源大举进入低浓度果汁业务时,市场格局已定,在统一、康师傅、美汁源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下,汇源难有良好表现。”简爱华称。

除了时机问题,汇源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渠道劣势。汇源一位离职高管对《经济观察报》透露称,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案期间,由于被认为双方渠道存在严重重合,为配合收购方案,汇源渠道的大多数业务员几乎一夜之间被裁掉。并购意外失败后汇源又再次仓促招人。他称,这使得汇源的销售系统遭重创,“几乎元气大伤,至今没有恢复过来”。

而内部管理上的问题频发也让汇源日常经营变得举步维艰。2012年9月,汇源正式承认旗下饮用水公司总经理朱胜彪因在商标转让当中操作违规而被免去职务。

朱胜彪是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的亲侄子。事实上,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在汇源内部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因此带来的管理混乱一度让汇源头疼不已。商标案事件只是这一问题的激化表现。

上述汇源离职高管称,现在的汇源和自己3年前离职时一样,“70%的人都是朱老板的老乡”。他认为,这样的好处是员工忠诚度高,即使汇源提供低于同行的工资但中高层的跳槽率都很低;弊端则是近亲掌权,直接带来管理混乱。他认为,汇源在过去几年间曾相继推出了“奇异王果汁”、“果汁果乐”等低浓度果汁,但却市场反响平平。除了产品自身的营销不当之外,渠道问题和管理无序则是制约其做大的主要原因。

二度出售?

几乎与财报公布同时,关于汇源即将出售的消息意外传开。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朱新礼正在筹划出售其持有的汇源约42%股权,潜在买家包括广州药业。

虽然此消息随后遭到了双方的否认,但不少分析师依旧认为,朱新礼希望卖掉汇源的意向已十分明显。

“朱新礼本来就有计划出售,只是没有成功。再加之这几年来汇源的业绩低迷,突围无力,汇源对他而言已经成为负担,既占其精力,又不赚钱。”上述汇源离职高管认为。

“可口可乐并购案以后,将近两年,可能是我17年创业史上最辛苦的两年。劳心劳力,太辛苦了。”在一次公开场合,朱新礼曾如此吐露心声。

朱新礼亦不止一次表态,称一旦出售果汁业务,汇源集团可以集中精力做果汁的上游,即汇源果业和汇源农业。

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看来,汇源目前主要负责果汁的灌装及销售业务,其发展不仅受制于上游浓缩果汁的发展,而且还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亦同意“当前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这一不良资产的态度较为明确并且强烈”这一判断。

与不温不火的业绩形成对比的,是汇源在过去近一年中市场动作频频。如以近4亿取得央视《星光大道》冠名权,创造该节目史上最高冠名价位;高调推出新品“汇源冰糖葫芦汁”;和国投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统一集团传出“绯闻”等。“从营销上讲,汇源缺少章法、可持续性较差,比如过去汇源几乎没有某一产品品类进行过推广,导致消费者对汇源果汁认知非常模糊;另外快消企业的营销需要长时间、持续的大额资金投入,现在还面临盈利压力的汇源显然在这方面还处于劣势。”肖尧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