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之后的疑案

Anchalee Kongrut2013-04-09 13:20

 

 

Anchalee Kongrut/文 袁梦瑶/译

“尽管这本书看起来像是在讲述单纯的西方人和腐败的俄罗斯人之间的故事,但是我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人性。毕竟,这个外国人并不比俄罗斯人更善良。”《雪融之后》这本书的作者,A.D米勒说。他是《经济学人》记者,根据自己在2004年到2007年期间的工作经验写出了这本《雪融之后》。他说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小说。尽管借鉴了俄罗斯近二十年来肮脏的石油交易和猖獗的公寓欺诈的现实,但书中的人物全部都是虚构的。

书的主角尼克·普拉特是在莫斯科外资银行工作的英国律师,银行依靠向寡头贷款获利,故事发生在俄罗斯石油经济迅速发展的90年代。尼克本令人窒息般的无聊生活在他爱上了玛莎——他在地铁上偶遇的莫斯科美女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有的外来人尼克由此真正开始接触当地人的生活,与住在宽敞公寓的退休寡妇塔狄安娜结识。这所公寓几十年前由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她做科学家的丈夫,因为计划搬到市郊,塔狄安娜准备与玛莎引荐的开发商交换公寓,而尼克负责帮助他们处理相关的法律文件。在工作里,他起草了向有犯罪前科的公司“哥萨克”进行大额贷款的合同。哥萨克正在向尼克所在的公司申请资金以支持石油开发计划。尼克热爱俄罗斯,他的道德受到了挑战。

无趣的英国外来人与神秘的俄罗斯女人,《雪融之后》可以被视为一本刻画移居者生活的书,这是新生的文学分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移居者和旅行者们开始写关于他们在异乡生活经历的书籍——腐败的政府官员,爱情和背叛,当然还有乡村的生活和令人迷醉的夜生活。米勒认为移居者的生活是很好的小说素材。“移居者的生活更加自由,他们的朋友和家庭都不在身边。他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可以做在本国不会做的事情,因此在另一个地方生存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考验”。

《雪融之后》还有更大的主题——地点和时间。书中,俄罗斯是巨大经济转型的象征,毫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引致了巨大的贪婪。书中同样从体制层面上反映了一个责任感丧失道德沦丧的年代。故事发生在90年代中期,由坏账引起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主人公,即使当他发现有人在向他说谎时,他也会因为不想违背社会习惯而一言不发”,米勒描述了主人公如何一步步的丧失道德。

其实犯罪和从恶的方式有很多,“回想一下金融危机,它就是责任感丧失的结果。90年代发生的事实是经济表面上看起来运行完好,而实际上人们并无责任感,他们选择沉默,哪怕他们有义务去质疑。”《雪融之后》已经被翻译成了25种语言,今年3月末,中文译本也即将发行。出版商选择这本书来翻译一定有它特别的理由,因为中国人似乎对俄罗斯发生的一切都感兴趣。然而抱着寻求中国和俄罗斯联系的目的来读这本书的读者似乎要失望了。腐败的故事哪里都在发生。尽管中国读者可以同感老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贪婪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激烈碰撞,也可以共鸣到经济繁荣所带来的人性迷惑。

米勒仍然是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上评论英国政治及社会政策。他从自己的这两个身份中发现了共同点和妙处。“记者用事实来构造故事,作家用想象创造场景”,然而这两个职业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真理。真理有着不同的种类。对于记者而言,真理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而小说是研究关于人类、决策、道德、心理、爱情、野心和恐惧的其他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