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民间救灾 郝南和他的通讯社
2013-04-21 12:18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沈念祖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卓明震援通讯社是在玉树地震中组建的通讯社,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专业处理地震救援信息为工作内容的民间志愿组织,它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发布信息、协助资源对接、促进救灾合作。
民间
 
经济观察网 记者沈念祖
 
4月21日凌晨2点半,通往四川雅安芦山镇的公路,拥堵的车流已经长达30公里。郝南正在与前方的队友讨论,是否在第二天的简报上呼吁民众不要冒然前往灾区,给灾区添堵。可是他又觉得现在让大家往回撤似乎也不太合适。
 
郝南是卓明震援通讯社的创建者。卓明震援通讯社是在玉树地震中组建的通讯社,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专业处理地震救援信息为工作内容的民间志愿组织,它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发布信息、协助资源对接、促进救灾合作。
 
雅安地震的消息一传出,这个由救援信息搜集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并非专业团队,但却通过微博、微信、QQ群、YY语音频道,第一时间、不间断地发布雅安地震受灾区救援信息,包括提供受灾地急需的物品、为民间援助机构提供援助对象信息、提供民间援助物资接受、提供民间公益组织的信息等。
 
战役打响
 
在郝南看来,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打战。
    
凌晨1点,他还在安徽合肥一边嚼着黄瓜,一边通过YY语音和手机协调震区的工作。他们试图在雅安建立一个物资中转站,以实现救灾物资的对接。
 
“灾区急需的物资是什么,而全国各地自发运来的物资应当运送到哪儿,这些信息在地震的时候很难得到流通,由于灾区信息的不对称,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让这些信息得到交换。”
 
开会的时候不断有电话打进郝南的手机,“一个成都的企业想要援助物资,棉被、食品、水,但是不知道哪里可以对接。”
 
对简报信息的筛选与判定,郝南认为,需要一定的经验。经过多次的地震信息收集发布,有一些灾害的灾情判定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可从当地的人口,密度分布,人文信息,可以做出相应的预判。100多名卓明震援通讯社的信息员将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归类,编辑成简报的形式发布到网上。
 
郝南和他的团队第一期的简报已经在雅安地震当天20日的下午15:00点推出,提供的信息迅速、丰富,详细介绍雅安地震概况、灾情波及范围的汇总、受灾地区地理位置的概况、天气路况、政府援助工作、民间救援组织的行动,这样的资讯给一线救援组织以全景式信息支持。
 
解决信息不对称
 
20日晚上19:00左右,郝南和一个准备前往雅安的志愿者吵了起来。志愿者不愿意参加通讯社的新人培训。“没有经验又不接受培训去灾区就是添乱。”
 
卓明震援通讯社小组的成员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除了骨干相对稳定一点,志愿者流动性比较大。尽管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但是他们极力做到成员有所分工,且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给华夏公益高校服务中心的新人培训,卓明和华夏基金合作,开了一个yy小组,为新入行的志愿者进行培训。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参与活动,对于流程并不清楚,原本8点的培训,推到了8点15分。
 
卓明震援通讯社的另一位负责人降落伞(网名)给大家解释。“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解决灾区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工作让别人知道灾区的需求是什么。外面的救援力量在哪里。我们要给一线的救援团队提供服务。我们是他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
 
此外,震后12小时主要抓取的是一线团队新信息反馈,在抓取信息源时,能用文字的不要用图片且尽量不要重复,尽量保留联系人的联系方式。此外,后方协调人员在看到后方信息后,应及时确定捐赠物品信息,以便确定进入灾区时间。
 
在汶川地震时,作为志愿者进行信息搜集的郝南,对受灾地区与外界信息不对称有着深刻了解,这也是他筹办这个通讯社的原因。
 
这一次郝南就判断目前到达灾区的物资至少是需求的好多倍。
 
郝南强调,政府才是灾区救援的主要力量。卓明震援通讯社要干的就是救援工作中的小活儿,但恰是救援初期政府工作的盲点。
 
“就比如扫大街,机器再好,也要有人在后面扫边角的。政府做过的工作我们不要去争。我们不要逞强。除非一些细节,从国家层面来说,救灾前200小时内不会考虑,但这正是我们考虑的。比如灾区所需的卫生巾、婴幼儿用品的运输。”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念祖  4月21日凌晨2:30分,通往四川雅安芦山镇的公路,拥堵的车流长达30公里。郝南正在与前方的队友讨论,是否在第二天的简报上呼吁民众不要冒然前往灾区,给灾区添堵。可是他又觉得现在让大家往回撤似乎也不太合适。

郝南是卓明震援通讯社的创建者。卓明震援通讯社是在玉树地震中组建的通讯社,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专业处理地震救援信息为工作内容的民间志愿组织,它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发布信息、协助资源对接、促进救灾合作。

雅安地震的消息一传出,这个由救援信息搜集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并非专业团队,但却通过微博、微信、QQ群、YY语音频道,第一时间、不间断地发布雅安地震受灾区救援信息,包括提供受灾地区急需的物品、为民间援助机构提供援助对象信息、提供民间援助物资接受、提供民间公益组织的信息等。

战役打响

在郝南看来,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打仗“。    

4月21日凌晨1点,他还在安徽合肥一边嚼着黄瓜,一边通过YY语音和手机协调震区的工作。他们试图在雅安建立一个物资中转站,以实现救灾物资的对接。

“灾区急需的物资是什么,而全国各地自发运来的物资应当运送到哪儿,这些信息在地震的时候很难得到流通,由于灾区信息的不对称,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让这些信息得到交换。”

开会的时候不断有电话打进郝南的手机,“一个成都的企业想要援助物资,棉被、食品、水,但是不知道哪里可以对接。”

对简报信息的筛选与判定,郝南认为,需要一定的经验。经过多次的地震信息收集发布,有一些灾害的灾情判定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可从当地的人口,密度分布,人文信息,做出相应的预判。100多名卓明震援通讯社的信息员将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归类,编辑成简报的形式发布到网上。

郝南和他的团队第一期的简报已经在雅安地震当天20日的下午15:00点推出,提供的信息迅速、丰富,详细介绍雅安地震概况、灾情波及范围的汇总、受灾地区地理位置的概况、天气路况、政府援助工作、民间救援组织的行动,这样的资讯给一线救援组织以全景式信息支持。

解决信息不对称

20日晚上19:00左右,郝南和一个准备前往雅安的志愿者吵了起来。志愿者不愿意参加通讯社的新人培训。“没有经验又不接受培训去灾区就是添乱。”

卓明震援通讯社小组的成员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除了骨干相对稳定一点,志愿者流动性比较大。尽管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但是他们极力做到成员有所分工,且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给华夏公益高校服务中心的新人培训,卓明和华夏基金合作,开了一个yy小组,为新入行的志愿者进行培训。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参与活动,对于流程并不清楚,原本8点的培训,推到了8点15分。

卓明震援通讯社的另一位负责人降落伞(网名)给大家解释。“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解决灾区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工作让别人知道灾区的需求是什么。外面的救援力量在哪里。我们要给一线的救援团队提供服务。我们是他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

此外,震后12小时主要抓取的是一线团队新信息反馈,在抓取信息源时,能用文字的不要用图片且尽量不要重复,尽量保留联系人的联系方式。此外,后方协调人员在看到后方信息后,应及时确定捐赠物品信息,以便确定进入灾区时间。

汶川地震时,作为志愿者进行信息搜集的郝南,对受灾地区与外界信息不对称有着深刻了解,这也是他筹办这个通讯社的原因。

这一次郝南就判断目前到达灾区的物资至少是需求的好多倍。

郝南强调,政府才是灾区救援的主要力量。卓明震援通讯社要干的就是救援工作中的小活儿,但恰是救援初期政府工作的盲点。

“就比如扫大街,机器再好,也要有人在后面扫边角的。政府做过的工作我们不要去争。除非一些细节,从国家层面来说,救灾前200小时内不会考虑,但这正是我们考虑的。比如灾区所需的卫生巾、婴幼儿用品的运输。”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