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到此一游”能否终结
导语:背景:埃及神庙浮雕上惊现“丁×昊到此一游”中文涂鸦,此事曝光后,有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将涂鸦中的“丁×昊”指向南京的一个孩子。5月26日,来自南京的游客父母主动联络媒体:“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

“到此一游”

背景:埃及神庙浮雕上惊现“丁×昊到此一游”中文涂鸦,此事曝光后,有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将涂鸦中的“丁×昊”指向南京的一个孩子。5月26日,来自南京的游客父母主动联络媒体:“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

孩子外出游玩,自学了“到此一游”,已是社会带来的负面教育。一错之后,如果再用网络暴力来“教育”犯错的孩子,不妨设想,孩子最终会学到什么?

                                                                                          ——《新京报》

舆论倒逼之下,“到此一游”这样的文化能否终结,还要看后期的游览常识普及和法律执行的落地。但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这样的舆论反思是必要的,甚至是一堂来得太迟的文明教程!

                                                                                          ——《南方都市报》

我们有没有平时也会随地吐痰、乱涂乱刻或是过马路闯红灯的行为?如果有,那么这样的过度谴责也只是对自己道德优越感的一时满足,根本上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京华时报》

如果这类行为实施的对象是当事人本人的私人财物,它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因此,重要的是,要让公民从小就了解公共物品不得据为私有的道理。

                                                                                          ——《东方早报》

假如在文化的建构中,少一些对名利的追捧、对大人物特权的豁免,多一些普通人对文明常识的启蒙、公共道德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或许每个普通人内心深处涌动的“扬名立万”的冲动,才会被文化的敬畏、内心的沉静所代替,“到此一游”恐怕才会成为历史的烟云。

                                                                                          ——《华商报》

置身事外的批判和人肉,实际上,是试图以一种不文明方式矫正另一种不文明行为。某种意义上而言,人肉的行为与“到此一游”性质是相同的,都是以非文明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在某种文明环境和现象下的存在感。

                                                                                          ——《重庆时报》

“丢人丢到国外”固然不该,但我们同样应该注重的,是“身边的文明”。在没有国家荣誉等情绪掺杂其间的情况下,对于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能心存耻感,才是文明的真正体现。

                                                                                          ——《晶报》

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 一步。

                                                                                          ——《人民日报》

游客在景点刻字并非中国人独有的习惯,而是一种各种族群、各色人等基于留念需要的自然心理行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意大利古罗马大剧院都有上述情况。我国八达岭长城的砖上也有外国游客“刻字留念”。

                                                                                          ——《环球时报》

买口罩实名制

背景:云南安宁市于5月21日下发了“买口罩实名制”政策通知,经网友爆料,此事随即成为网络热点;5月25,当地撤销“买口罩实名制”。

口罩虽小,却也是审视依法行政、规范权力的一面镜子。天大地大不如法大,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必须在法制框架内解决,对公众是这样,对政府也是这样。

                                                                                          ——《京华时报》

口罩此时的角色扮演,是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而存在,在上街散步这种特殊的“抗争剧目”中,它弥补了个人在公共事务中普遍的微不足道和无力感。

                                                                                          ——《南方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