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13-05-28 10:5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建缘 作为全球最大软件帝国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每一次访华都会宣布微软在中国的大事件。
5月22日,微软在中国推出Windows Azure——一个在所有跨国云平台提供商中占得先机的云平台。
在世博会中国馆那间巨型会议室里,鲍尔默心情不错。他说几个小时前,自己就在这个房间举行了两场圆桌会议,一场是跟Azure的合作伙伴与客户,另一场是与中国的市长们探讨“智慧城市”。这样的交流让他感到激励人心。
鲍尔默说,自己早上和贺乐赋在上海区慢跑,“也感到非常激励”,一方面是因为Windows Azure;另一方面是因为贺乐赋跑得太快了,他要紧跟才能跟上。
他欢快地打了个响指。此时巨大的空间好像都被他强大的气场填满了。
访谈
经济观察报:在20年不计回报的投入后,微软在中国市场是否可以进入收获期?
鲍尔默:在中国,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回报方面。
微软在中国有着长期、大量的投入,随着中国政府对于妥善使用软件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我们也由此看到一些业务的增长。尽管中国的PC以及手机拥有量占到全球的20%-25%,但目前中国的业务量对微软来说还相对较小。事实上,中国业务所占的份额,只占微软全的球1%-1.5%,所以说我们在中国的渗透率还不够,需要持续地进行投入,当然也希望可以持续地获得回报。
经济观察报:战略转型之后的中国市场对微软意味着什么?
鲍尔默:谈到中国市场,要参考很多因素,在中国,我们拥有像联想这样的合作伙伴,同时也在中国生产Surface和Xbox,其效率令人难以置信。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既为全球市场开发产品,又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所以中国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其制造和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对我们全球的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在中国有时会面临一些知识产权问题而无法获得合理回报,但我想说,像中国市场这样达到足够支持自己生态系统发展的消费市场,在全球十分少见。在企业级市场,我认为中国也非常成功,大多数企业都已实现全球化,他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购买和销售。我认为,如果在中国这个市场中没有取得成功,在全球也是无法成功的。
经济观察报:在Azure之后,你打算何时将Xbox One与Kinect带到中国?
鲍尔默:微软当然希望能在全球最大市场推出我们所有最好的创新,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适当的方式,合规的角度。不过,还不是今天。
经济观察报:有段日子微软股价走势不好,尤其是和同期的苹果相比。外界的质疑是否让你烦恼?
鲍尔默:你这么说,太感谢了!我在32年前加入了微软,当时的利润为零,而今天,微软的利润高达28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一家公司,而不是苹果,也不是石油公司。对于微软在公司财务方面的表现,我深感自豪。
在过去的10年中,微软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了高额的利润,我无法控制公司的股价,我们的团队能够做到的,是严格把关产品、创新和利润。我希望能够向我们的股东证明,随着新产品的来临,我们将会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新利润,并让他们为我们的将来感到兴奋。令人兴奋的是,就在过去的一两个月,我们的股票跑赢了大趋势,上涨了25%。
虽然我不能控制我们的股价,但我们能控制我们的表现,我对目前的业绩表现深感骄傲。如果全世界最差的CEO在十年后把这个公司变成了世界上最盈利的公司,那你想想,你的结论是怎样的?
经济观察报:除了业绩,你最关注的还有什么?
鲍尔默:我会关注我们是否能够吸引到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的产品是否完美?我们的竞争力是不是足够强?除了我的家人,那些就是我每天在思索的东西、我的全部生活。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多人才会选择投奔谷歌、苹果或者Facebook这样的公司,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崇拜乔布斯和马克·扎克伯格,怎样把那些年轻热情有才华的技术天才重新吸引到微软?
鲍尔默:过去5年,我们在吸引高级人才方面,做的比以往都好。如果你注意到我们雇佣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你再看一下这些人超强的工作能力,对比我们的竞争对手,这让我信心满满。我们也从苹果和谷歌挖来一些高级人才,我对他们也非常满意,当然了,他们也从微软雇佣了一些人才,但我依然非常有信心。
经济观察报:微软是否会重新树立一个灵魂人物,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如果有,会是谁?
鲍尔默:问题是,是否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个标志性人物?比尔·盖茨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无可取代。同样,你也没有办法取代乔布斯。苹果再没有新的乔布斯,也没有另一个能让人提起的技术天才。大家知道马克·扎克伯格是Facebook的创始人,但你却说不出另一个有关Facebook的技术人才。Google,你第一时间只想到拉里·佩奇,还会有别人吗?
但这方面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有很好的管理人员,他们能够激发我们的技术人才,去发挥他们的潜力。Todd Holmdhl负责硬件方面,他找到了非常好的人才,研发了一些令人惊叹的产品,比如Kinect。不断有最聪明、最优秀的博士们加入微软研发团队。大概5年前,我从雅虎请来一个人,他叫陆奇,他非常了不起,任何一个工程师跟他聊半个小时,就会了解到这个人有多了不起(他双手重重地拍了下桌子),哈!简直难以置信。但他并不一定会被媒体塑造为标志性人物,可对于投资人,包括工程师和科学家,他却能够带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非常振奋人心。
经济观察报:在Azure、Surface和Xbox ONE这样的产品发布之后,微软仍然会坚持作为软件平台厂商,还是会变成设备加服务厂商?什么才是未来的微软?
鲍尔默:软件销售仍然是微软收入的主要来源。微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创新,我们会继续保持。但在未来的10年中,微软将通过互联网的服务和智能设备来向客户传达软件的创新想法。比如,将Kinect技术内置到Xbox设备中,使它能够辨认你的表情、你的面貌、你的动作,都是因为我们把很多智能软件嵌入到设备中才实现的。
微软钟爱软件,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能力。所以微软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软件,但会不断运用智能设备和服务来展现软件的创新,不论这些创新是微软自身开发的,还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
经济观察报:微软和苹果,哪个更依赖创新?
鲍尔默:我想每个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都是依赖于创新而发展的。
我们在很多领域都进行了投入:生产,娱乐;设备,服务;消费类市场,企业级市场。苹果投入的领域很窄,但很成功,因为他们主要投入在针对消费者的高端设备。还有一些其他的公司也一样。总而言之,创新对我们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也在我们持续投入的领域获得了成功,我们更看重长期的投入,我认为一些创新的想法,不一定在一两年之内就能够向大众推广。如果看看微软在研发方面的预算,就能发现,我们在企业级产品、在可靠性方面投入很多——这也许不是非常时尚的产品,但对于企业客户却意义重大。
经济观察报:微软2012年度的研发投入接近100亿美元,比苹果投入的一倍还多,为什么效果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鲍尔默:我们的盈利在过去10年不断增长,苹果在过去一两年中做的也不错。但是终极考验是,你制造的产品是否有价值?我们的答案是:是的,我们做到了。
我们现在比Google赚的钱要多,我们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同时也获取了更多的利润。我们每一年利润是280亿美元,研发投入对应的是95亿美元,面对这个记录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已经向世界证明,我们是最好的。确实,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如果回到过去,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事实上,微软在创新而又流行的科技产品上也有很大的投入,比如Xbox One,这是一款非常流行的产品。或许现在这么说还为时尚早,但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说,“史蒂夫·乔布斯应该将最后的设计灵感用在一款电视产品上,但谁知道微软Xbox One成了这样一款产品。”今天的新闻中有很多对于Xbox One概念的积极回应,让我们期待这款新产品的表现,我很高兴Xbox One刚刚发布就有这么好的反响。
但面对今天的业绩,我仍然感到非常的骄傲。
(本报记者张昊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