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万炜/文 全民全运、节俭办全运、全民健身,可能就将从辽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起步。
在距离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还有100天之际,沈阳机场周边道路依然是一片土坑;在沈阳的街道上更是几乎看不到往常会出现的标语、彩旗等;全运会运动装备独家合作伙伴特步举行的迎全运,倒计时100天活动在沈阳最繁华的中街举行,但却特意制作了一个手动的倒计时牌,而非电子显示屏,整个活动仪式更是简练得只有20分钟;而店内的宣传物料也是围绕着全运倒计时一百天笑脸墙及两套全运领奖服来沟通消费者……对比此前山东和江苏举办的全运会,这时候早已是双向十车道,彩旗招展,红旗飘飘,甚至全运车道也已画设完毕,限号、安检的措施也将施行。当然,沈阳也新建了T2候机楼、全运村及诸多场馆。辽宁电视台曾经在上一届山东全运会时,为了学习、熟悉全运会的报道方式,派出了100多人的报道团队。他们在感叹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拥有庞大财力的同时,也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发愁,“下一届轮到我们辽宁,怎么办啊?”
好在,习近平提出了“节俭办全运”的指导思想。“看待全运会需要从中国的“举国体制”出发,历史地来看。全运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它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新中国被国际社会封锁,无缘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在一穷二白,经济建设等方面还难有成就的时候,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又急需体育来激励国人。所以,中国就创办了一个和奥运会在项目设置、规格人员相当的全国运动会。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纷纷出席,显示了其极高的政治地位。”特步体育高级副总裁叶齐说,“1975年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时就恢复举行,1979年如期举行,前四届在北京举行,随后在上海和广州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举行,无一不证明了全运会的重要意义。”
随后,全运会再次回到上海、北京(和四川合办)及江苏、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举办,则是因为商业的力量,全运会也被推高到了全民动员,和奥运会等高的标准之上。这其中争议不断。有关于巨额投资,关于鸡肋定位。
“我认为关于全运会的投资问题,要理性分析。江苏、山东确实投资了1000多亿元,但江苏建了全省高速公路网,南京建了地铁,济南建了一个新城区。这些都属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如果没有全运会,这些项目也要建设,只是全运会让这些项目提前建设而已。但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地方经济也由此腾飞。”叶齐说,“至于商业价值,山东全运会当初预计商业收入5亿元,结果最终收入超过12亿元。
叶齐以特步为例,分析了全运会的商业价值。“特步从2005年江苏全运会起,连续三届赞助全运会。在2005年之前,特步在全国的销售冠军一直是东北区域,因为东北三省作为一个大区计算。但2005年江苏全运会后,特步在江苏省的销售立即跃升到全国第一位。2009年山东全运会也是如此,以往山东的销售额只有1亿元,但2009年,山东销售额翻了一倍。”
叶齐说:“这是因为特步现有的主力消费对象是中学生和城市务工者。这和全运会的目标受众完全吻合。”叶齐驳斥了全运会无人关注的论调。“这是因为媒体平常都关注国际赛事,是一种精英意识。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全运会的收视率甚至高于奥运会。因为对于那些中学生和城市务工者而言,地方归属感和主队意识让他们更关注国内赛事。而作为国家级赛事,包括央视等多家电视台在内的大力转播,也令赛事的商业价值陡升。”
所以,叶齐对“节俭办全运”的指导思想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些表面工作、面子工程,当然应该剔除,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如果仅仅出于长官意志,而刻意压制全运会本应有的宣传,没能带动整个城市的全民参与氛围和当地市民的自豪感,那就适得其反,不如不办。”叶齐说,“更何况相对于奥运会那样的精英赛事,需要达到国际A标才有资格参赛,全运会也是很多运动员的毕生梦想。毕竟不是每个运动员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的。他们练了一辈子体育,伤病缠身,就为了登上赛场的那一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给这些运动员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作为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挑战人类的身体极限,也是体育的出发点之一,这也是奥林匹克所崇尚的根本所在,这并非所谓的唯金牌论。”
当然,叶齐也认为在如今的环境下,应该淡化金牌意识,更多的关注全民健身。“这也是特步选择成为全运会官方赞助商的初衷。我们不仅赞助运动队和代表团,因为作为一家体育品牌,需要专业体育运动资源,虽然特步不以竞技体育为目标,而定位为运动时尚,但毕竟和运动相关。从十运会起,特步就掀行业先河赞助了裁判员、志愿者等团体。这些体育系统内的各级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基层工作者,他们是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和全民健身的推动者。”据叶齐介绍,特步还先后赞助了全国十个马拉松项目,以及在全运会的暖场、啦啦队等环节提供全民健身服务。
“全运会还应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这也是全运会的无形价值和文化意义。”叶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