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亏损与行业“传统”何干
导语:在保证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将这些“拖累”利润表现的行业交给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不失为一种尝试。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康怡 近日有国资委官员表态称,中央企业的亏损,原因在于多数央企集中在利润率较低的传统行业,而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因此不能把亏损都全部归结于央企本身。同时也表示,央企亏损的根本仍在其自身,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央企缺乏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在产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的问题集中显现。

诚然,外部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对央企利润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是作为国资监管部门的国资委如果也将此作为央企亏损的原因,却有些欠妥,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所有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央企此时面临的这些外部环境,民企、外资同样也都面临着。我们认为,目前国资委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占据了最优资源、享受着“绿色融资”通道、部分市场还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央企业为什么会成为经济下滑周期的“裸泳者”。

上述判断有据可查,2012年,中国远洋、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三家央企亏损额加起来近250亿元,超过了创业板355家企业的利润总和。

按照国资委常用的国际对标的办法,与中国远洋在同一行业的马士基集团,在面临同样惨淡的海运市场时,2012年实现扭亏为盈,即便是刨除其石油板块的盈利,航运板块的盈利也有4.61亿美元;在有色金属行业,同样是按照中国铝业自己选择的国际对标对象美国铝业,后者2012年盈利超过19亿美元,而中铝的数据是亏损82.34亿元,而且这也是中铝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

此外,谈到亏损央企都处于产能过剩的行业这个现实时,可以套用一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以煤炭行业为例,前几年,因为国外煤炭价格高企,国内煤企利润可观。央企借助自己的垄断地位,拼命上马新项目,扩产能,连五大电力集团那几年也通过各种方式收购、参股上游煤炭企业,致使扎堆生产,产能严重过剩。因此目前央企所面临的这种产能过剩的行业危机,并不是“天做孽”,而是央企“自做孽”的结果。

而作为央企的监管者,特别是上述国资委官员,他所在的部门是专门对央企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的部门,此次他在公开场合用“央企所在行业”,这种看似“不可抗力”的原因为央企辩护实在不妥。此时,更需要反省的是央企前几年在投资决策上的失误和短视,其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的严重不匹配带来的各种危机,而不是找理由为他们开脱。

此时更需要担心的是,他的这种态度和认识是否也会落实到对央企业绩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作为目前约束央企负责人重要手段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如果考核的官员本身就对央企亏损的认识不到位,那我们就很难期待有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央企负责人经营管理水平的考核结果,更别谈如何实施“在任期考核评价中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个年度考核评价结果未达到称职的,一般予以免职或者撤职”的惩罚办法。

此外还需要担心的是,如果国资监管者公开将行业的景气周期作为央企利润欠佳的理由,那么这些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在巨亏面前,恐怕首先瞄准的也不是打赢扭亏为盈的“攻坚战”,而是会更多的觊觎国资委手头的国有资本金预算或者是国家的财政预算,至少他们在要求国资委用国资预算来补充企业资本金或者要求国资委出面解决债务问题时,要理直气壮得多。因为国资委的上述表态会让他们觉得:“我们的亏损中是有‘不可抗力’的,动用国资预算来降低负债率也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中远巨亏之时,其掌门人魏家福所说,“党中央、国务院了解中远,我就足够了。”

除了需要提醒考核的公平公正有效性外,更奢侈一点的想法是:此次央企的巨亏能否带来一次新的改革契机。在保证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将这些“拖累”利润表现的行业交给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不失为一种尝试,此举也许不仅能够减少央企巨亏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而且也有望成为民营企业再次证明他们力量的机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