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小幅双向波动 人民币升值“见顶”?

欧阳晓红2013-07-22 10:5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汇改八年后,人民币似乎行至三岔口。进入7月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的一波持续近5个月的强劲单边升值势头出现放缓的苗头。

公开数据显示,不管是即期市场还是中间价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分别触及上半年的最高点后,开始出现小幅反弹,并表现出“双向波动”的迹象。

渣打银行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上涨空间只有0.25%;瑞信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经济报告指出,未来12个月,人民币将继续温和升值至6.00水平;不过,德意志银行则建议持有美元/人民币多头头寸。

在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看来,“人民币尚未出现政策拐点,升值进程尚未结束,也许不佳的外贸数据会令升值速度放缓,但操作上应继续按照升值的方向来准备为宜”。据其观察,近期市场主体的结汇售行为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7月18日,一位中国银行资金交易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年中还是出口企业客户结汇居多。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5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172亿美元,昭示目前资金流出暂不明显。

但潜在的人民币贬值风险正在蔓延。“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以前积累的财政金融风险可能会浮出水面,这会给唱空、做空中国经济和货币的市场力量可乘之机,进而引发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一位接近外管局人士表示。他认为,中国央行面临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的两难之选。

强势升值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则如过山车一般,几度深幅震荡,从1月31日的最低79升至5月31日的83.5980,更在7月9日最高触及84.75。通常来讲,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不过,人民币的表现则相对平缓与单向,如即期汇率方面,在2月22日触及最低点6.2370,此后,一直保持单边升势,于5月27日最高触及6.1210;中间价则从 2月 2日的6.2860,一路升至 6月 17日的6.1598,之后则在6.16至6.18之间小幅波动。事实上,人民币汇率如此走势似乎已经脱离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与2012年12月相比,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6%,乃多年来人民币升值较快的一个时期。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6.34,环比上涨0.18%,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九个月上涨,且连续第八个月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已升值5.67%。

特别是自从5月底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首次提及美联储决定放慢资产购买步伐,多数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均应声下跌,如菲律宾比索下跌5.3%,印度卢比下跌8%,巴西里尔下跌11%;而人民币则是新兴国家中唯一保持对美元升值的货币。

理论上,人民币是否需要以较大幅度升值,取决于人民币汇率是否明显低于合理均衡水平。但现在,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3%左右,处于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显示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水平。

显而易见,目前,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要小于政策意图。上周,中国公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双双陷入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3.1%,进口下降0.7%,昭示外需整体不景气;进口转为负增长,更凸显出内需疲软,或意味着在不推出新刺激政策的局面下,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然而,人民币中间价对糟糕的外贸数据似乎不为所动,上周继续延续升值势头。刘东亮分析,一方面这可能与7月第二周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有关,一方面也再次表明经济因素并非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性因素。

而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包括今年5月之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趋强,资本开始流出新兴市场,人民币汇率似乎终于结束了5个月来的单边升值走势。

可是,中国决策层似乎还没有厘清“升值还是贬值”的路径之选,惟一释放的信号可能是,6月以来的人民币中间价不再单边升值。

人民币升势近尾声?

不过,最近单边升值趋势的放缓也引发了国外分析人士关于汇改8年人民币升势已近尾声的讨论。

巴克莱(Barclays)亚洲货币研究主管尼克·韦尔迪(Nick Verdi)认为人民币可能会走弱。在他看来,5月中国流入资金依然强劲,之后的证据却表明,这些流入热钱中有部分正开始撤出。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目前时点上,美联储政策退出预期引发资本回流增强,人民币是否会跟随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呢?

海通证券分析师曹阳认为“依然不会。”其逻辑是,市场并非决定汇率的内生变量,中国央行依然通过控制中间价来引导汇率波动。从国内市场来看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强势,这既反映在中间价平稳,也反映在成交价接近汇率下限。

事实上,仅就人民币汇率面临的环境而言,海通证券认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较为相似:诸如,新兴市场的竞争性贬值一定程度增加了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此外,6 月国内工业生产疲弱,出口增速回落至-3.1%,也使通过贬值拉动外需的预期提升。

“毕竟汇率的稳定承载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梦’,也在于汇率贬值对于出口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另外,随着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汇率稳定对于稳定私人主体预期,促使资本流动平稳较为重要。”曹阳认为。

现实情况是,据美银美林7月份的基金经理调研显示,投资者对发达国家复苏前景有信心,但是对中国GDP增长预期显著恶化。中国经济“硬着陆”和大宗商品崩溃被列为最大的尾部风险。

渣打银行经济师李炜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国决策层的方向很明确——推进经济结构与体制的改革;很多宏观政策着眼于市场化改革,以提升中国经济的内升动力;但并非忽视短期风险,只是不能二者兼顾时,需要取舍,除非看到中国经济硬着陆,才会重启短期刺激政策。

“人民币何时进入平衡状态,不再有明显升值的趋势,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潜力,以及人民币进一步放开所能承受的国际挤兑风险。”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表示。

姚树洁认为,八年汇率改革给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过去八年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累计上升了35%,如果考虑到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差别,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升值幅度超过60%。

而韦尔迪坚称,长期看人民币会重返基本面,将进一步走强。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