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的秘密
导语:现在的电影为了高排片率,也进入了“拼爹”时代,即影片出品方如果财大气粗,那么前期只要进行强大的宣传攻势,制造舆论话题吸引眼球,就很容易赢得高排片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中小成本电影出品方,如何忍受低排片率的痛苦呢?

李晶/文

最近,于昊跑遍了中国一线城市的院线。他和手下几十个发行员分兵作战,找影院经理沟通,落实地面推广计划和最终的排片表,小到一个海报的摆放位置,大到能否将影片《咒·丝》多加映一场。

大约一个半月前,浙江横店,小雨微风。电影发行公司山海童蒙总经理于昊从北京匆匆赶来参加夏季看片推介会。不出所料,看片会现场气氛热烈,汇集了从全国赶来的100多位院线大佬,加上制片方、发行方总共200多人。

会上,每部影片获得大约40分钟的推介时间。在影片《咒·丝》10分钟的宣传素材播放之后,出品方的推荐以介绍这部惊悚片的宣传计划开场。事实上,这是院线经理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因为在整个排片环节中除了影片质量之外,他们最在意的往往就是影片映前影响力。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院线经理们开始纷纷发问,并给出营销建议。此时,在他们心中,对于《咒·丝》的排片率已基本有数。

按照圈内的看法,惊悚片适合于全年任何一个档期,传统上,暑期档是此类电影较有可能爆冷的时段。在4天的看片会上,于昊得到的消息是,在今年夏天,《校花诡异事件》、《模特魅影》、《怨灵人偶》等多部惊悚片计划上映。

押注档期

大约一年前,《咒·丝》开机之初,影片出品方和山海童蒙达成合作意向。考虑到从7月中下旬开始,暑期档的大片竞争会进一步升级,山海童蒙决定将《咒·丝》的档期定在7月5日。从看片会回来,公司发行人员开始和院线联系,就排片进行实质性谈判,根据院线的初步反馈,再调整档期。15天后,《咒·丝》的2000多块数字拷贝和数字密钥被中影数字发展公司发往全国影院。

“发行公司除了供片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影院阵地宣传和排片场次的落实,争取排片率最大化。”于昊说,整个排片的流程是,出品方和发行公司初步制定影片上映档期(国产电影的档期不受限制),然后将初步档期计划通知院线。那么,接下来发生的可能是,如果一部影片计划在热门的档期上映,发行经理常常听到院线经理在电话那边这样说道,“你想要的排档期已经有八部影片计划排映了,调不调整,你们自己权衡。”

“院线的态度一向是这样:不会说好或者不好,会让发行公司自己拿主意。”于昊说。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动态的排片过程。比如,一部国产电影发行方将档期初步定在7月1号,那么一般情况下,需要提前一个月和院线进行沟通,因为只有这时,才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电影排片表,从而做出是否调整的判断。如果沟通得太早,则无法获知同期上映影片的竞争形势。

以前,对于安排影片档期,圈内的游戏规则是,小片让大片,大片让进口片。“现在整个档期的制定越来越规范化。比如,发行公司对一部影片的票房预估是3个亿,那么这意味着至少要争取到30%的排片空间,同时目标观众、营销计划、上座率,都要经过提前客观地预估,并且针对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宣传策略,这是一整套执行方案,制定档期只是其中环节之一。”光线影业发行总经理陈红莉说。

不过,由于排片涉及到预估竞争形势问题,因此经常会出现调整档期的情况,除了制作工期延长的原因之外,主动调整档期多是因为避免与大片相撞。《青年电影手册》执行主编曾念群透露,“对竞争对手的预估变得非常重要,以免迎头相撞、头破血流。”

黄金场次与动态排片

在制定档期过程中,院线摆出的姿态是给大家平等竞争的机会。比如,院线对发行方给出的回应可能是,“我们将提供每天不超过10%的排片,因为同期会有一部进口大片、两部国产大片上映,这样的安排会比较合理。如果上座率高,我们会及时调整。但是如果上映不好,第二天可能就会下线,这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日游’影片。”

不过,在排片率初步落定后,影院究竟会安排出什么样的场次时间,这才是整个排片过程的关键。“如果一家影院一天排映的总场次是70场。拿到10%的排片率,意味着你可能在晚上拿到2场的排映,这是黄金时间。”一位院线经理说,“另外究竟选择周一起片(开始上映),还是周三起片,这个决定可能会导致最终的票房相差很大。如果你的片子质量过硬,发行方就敢周一起片。但是如果不小心撞上同类型大片,那可能就会比较惨。”

按照圈内的说法,排片有黄金场次和无效场次之分。黄金场次,通常为平日晚上7点到9点,周末的下午和晚上。做好黄金场次的排片是影院整个排片环节的核心,要考虑将票房、口碑出众、宣传力度较强、院线重点推荐的影片在这样的时间段进行集中排映。

众所周知,人们通常喜欢在夜晚的黄金时间或者周末去看电影,所以一部片子能否抢到这两个时间非常关键。此外,如果一部电影一天场次排得密集的话,随机买票观众的等待时间也会很短,错过一场要等3个小时的话,这样的片子票房肯定好不了。独立电影导演邵雅峰透露,影院排片分两个层面——档期排片和每日排片,对于国产片,前者自己说了算;后者影院经理会根据上座率自行调整。

显然,在排片博弈中,院线是强势一方。一般来说,院线对于影院的排片具有指导性,他们每月都会向影院提供相关影片计划表,会将这些要上映的影片分门别类,如哪些是A类、哪些是B+等,影院则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安排这些影片的上映时间,这意味着各个影院经理会有一定的决定权,他们随时有权减少某部电影的播放厅数或更改播放时段。不过,理论上,动态排片的唯一依据是观众的上座率。

“院线会根据票房进行动态排片,即根据观众反应做出最快调整。再大的宣传攻势、再强的明星阵容,如果影片本身不能吸引观众入场观影,依然要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最快调整。一般影片上映一至两天就可以根据实时票房作出调整,将原本认为强势的影片场次、影厅让位于真正能够吸引观众观影的影片。”于昊说。那么,在这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发行人员需要随时跟进排片率。为此,山海童蒙目前在全国将近30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落地执行机制,这些发行人员几乎每天都泡在电影院,看场次的落实情况和观众的上座率,和影院经理随时沟通。

票房成败

显然,票房成败与排片率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强势的发行公司变得尤其重要。陈红莉最近越来越忙, 每天平均会有几部国产电影主动找到光线影业洽谈代理发行。2013年,光线影业预计全年发行的电影数量是15部。“我们会从中精挑细选。”陈红莉说,“先看片,再预估。”

据曾念群介绍,目前国内发行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发行公司收取固定的代理费用;第二种是深度合作制,双方会签订复杂的合作细则,票房收益与分成比例形成动态挂钩。目前,这种合作方式最为普遍;第三种是买断模式,即发行方一次性买断影片发行权,目前采用该模式的合作并不多。

他举例说,早前打过口水仗的《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与发行方华谊兄弟,双方的合作方式即“票房保底+分账”模式分享票房收益:《西游降魔篇》在上映前进行了按区域预售,华谊兄弟向海外4家投资方(比高、威秀、安乐、文化中国)预付保底金;4家投资方将享有《西游》大陆地区的基础票房以及华谊兄弟支付的保底金;华谊兄弟享有大陆地区影片超出基础票房以上的大部分分成收益,并收取发行毛收益的12%作为发行代理费。

毫无疑问,排片是对票房的押注。6月27日零点,郭敬明导演处女作《小时代》正式上映,据全国二十大城市电影排片统计,该片首日排片率达43.31%,创国内电影市场纪录。其中,有的影城甚至在首映当天全天只排映《小时代》一部电影。

对于院线对《小时代》排片的偏爱,业内争议不断。同时遭到质疑的还包括端午节档期的《天机:富春山居图》(以下简称《富春》)。尽管影片上映后口碑不佳,但接近40%的排片量,使其稳收超过2亿元的票房。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凭借好口碑斩获台湾金马奖和釜山国际电影节观众奖的励志电影《逆光飞翔》(以下简称《逆光》)的排片率却很低。

《逆光》根据台湾盲人钢琴家黄裕翔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的是人在面临尊严和生活等种种挑战时追寻梦想的故事。作为一部投资约80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该片在2012年金马奖上斩获“最佳新导演”等三项大奖,并陆续在全世界12个电影节上获得15个奖项。

《逆光》在普通观众中的口碑也很高:豆瓣网收获“零差评”。但因演员寂寂无名,《逆光》自6月8日上映以来,大陆排片场次仅为7.1%;随着林志玲、刘德华等主演的《富春》上映,更跌至1.9%。6月10日,一向低调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在微博上质疑,“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还是影院在替观众选择电影?连看一部好电影,都得及时行动?”

对于《富春》获得如此高的排片率,曾念群的看法是,除了明星阵容之外,另一个因素是中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富春》的投资方,也是发行公司。作为大陆最大的发行商,中影每年的发片数量最多,业务涉及电影制作、电影院线等,其组建的七条电影院线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因此,在这场排片的博弈中,中影对院线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中影自己投资的电影在院线排片率上自然会占尽先机。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影片投资者开始纷纷寻找来自院线的投资,以在影片发行时获得更好的排片率。此外,据曾念群透露,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电影发行公司不断加大地方驻地发行人员的规模,发行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和影院经理沟通,争取获得更高的排片率。但是即使争取到加映场次,如果影片不过硬,最终还是会因为上座率下线,这是硬指标,“关系”起不到作用。

虽然如此,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影院的排片制度亟待完善。邵雅峰的看法是,票房不好,院线应该实行淘汰,但是对于新上映的影片应该在开始几天给予不低于5%排片量,然后交给观众去评判,否则如果将影片排在无效场次,或者让观众等片过长,那么会直接让影片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这就像赛跑选手连初赛的资格都没有。此外,中国电影需要新鲜血液。对于中小成本的电影来说,即使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和炫目的营销计划,影院在排片上也应该有所扶植,否则,中国电影市场容易陷入同质化的审美疲劳。

电影营销公司凯视芳华总裁王大勇认为,现在中国市场其实已经没有好档期、坏档期、空闲档期等的概念。另外,档期因素只能让一个电影保持三天的优势可以利用,烂片头两天的高排片率终究不会持续很久。

“影院排片不能掉到一时的钱眼儿中,要往长远看。中国电影院目前放的都是商业电影,热爱文艺片的观众群需要培养。现在,所有的影厅都在放《小时代》,这只满足了一个年龄层的需求, 那么其他人群这个时间段看什么?中国电影院不能只是商业片的天下。”曾念群这样感慨。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