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刑解决不了医生卖婴道德危机
导语:对于社会中的种种道德危机,严刑峻罚也许能起一时之效,但道德重建,却能从长远避免类似的悲剧。

经济观察网 韩伟/文 7月16日,富平县薛镇村村民来国峰的妻子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分娩过程中,该院产科副主任张淑侠以“婴儿患有先天性疾病”为由,诱使家属放弃对婴儿治疗并交由自己处理。张淑侠涉嫌于7月17日凌晨以2.16万元将这名男婴卖掉。虽然历经波折,婴儿已经被警方成功解救,但产科医生为谋私利拐卖婴儿,留下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拐卖儿童属于犯罪行为,尽人皆知。而且,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拐卖儿童案件,我国的相关法律不可谓不严厉,对于拐卖儿童三人以上,使用暴力或胁迫等手段的,最高刑可以到死刑。然而,富平卖婴案爆出后,有些人仍一味地陷在“严刑峻罚”的逻辑怪圈里,认为只要加大刑罚力度,扩大入刑范围,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拐卖儿童问题。殊不知,对于这些实施犯罪的医生而言,所谓的犯罪行为,他们不可能不知,但他们想的更是不会被揭露,以及为获取一点点利益而饮鸩止渴。因此,根治儿童拐卖犯罪,除了加大惩罚与查处的力度外,更需要关注的是拐卖背后隐含的道德危机。

作为一般人,都应该对他人的生命,对父母子女间的亲情抱有起码的尊重。作为医生,这样的道德要求应该更高,“医者父母心”,理想的情况下,医生应该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对病人加以亲切的抚慰和治疗。也就是说,医生不仅应具有一般人的道德,更应有超出常人的道德要求,这也是病人对医生报以信任的前提。但在富平县的妇幼保健院,医生不仅丢失了医生应该有的医德,更全然地失去了普通人最基本的道德感,利用了病人的信任,做出蝇营狗苟的事情,不能不令人齿冷。

其实,推而广之,今天社会中这样的道德问题不仅限于医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追求物质利益似乎成为人们唯一的“信仰”,为了一点利益可以枉顾一切道德规范,商人为了牟一时之利制售假冒,甚至有毒产品;公务员为了一己之私侵害公共利益;甚至连某些学者也不顾名誉专注走穴热衷“外快”,这一幕幕情景,活生生地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缺失与道德危机,缺乏起码的道德感,缺乏对生命的敬重,留下的只是物质至上,金钱第一。因此,现在更为迫切的,应该是尽力重建社会的道德体系。

怎样重建社会的道德体系?最需要做的,恐怕就是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物质主义的成功观,不能再片面地宣扬金钱、物质为唯一导向的畸形成功观了。人生是丰富的,世界是多元的,应该允许有不同选择的生活模式和价值取向,即使少了金钱,但是帮助了别人,获得了内心的幸福,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况且,连古人都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抛弃道德内涵的利益获取,又怎么能算真正的成功?

概言之,对于社会中的种种道德危机,严刑峻罚也许能起一时之效,但道德重建,却能从长远避免类似的悲剧。这条路或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但应该走下去。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