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去边缘化 郭树清搭“省会经济圈”
2013-09-23 11:39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种昂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自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济南被边缘化的趋势尽显。在郭树清着力推动的《规划》中,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将成为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未来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城市群经济圈。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郭树清担任省长后,一面着手在个别领域实现突破,如金融改革,一面统筹山东整体的经济发展布局。“金改”中,郭树清把济南定位于区域金融中心;在整体规划中,“大济南”则被作为振兴山东经济三大支柱之一。

近日,山东省政府公布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济南及周边6地市将联合组成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一直以来,济南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规模偏小、人口偏少、实力偏弱,始终处于尴尬的落后地位。自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济南被边缘化的趋势尽显。

在郭树清着力推动的《规划》中,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将成为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未来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城市群经济圈。

被边缘化的济南

在郭树清的“金改”即将启动之际,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也被重新划定。8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地市将共同组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这一经济圈人口3368万人,面积52076平方公里,GDP为16276.18亿元,分别占山东34.8% 、33.2%和35.81%。占山东1/3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被定位为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

山东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可省会济南对周边地区却一直没能产生足够的辐射力、带动力,也未能形成紧密的城市圈。直到1980年,济南GDP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居第13位。可如今,省会城市济南在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排名中已跌至第23位,甚至排在郑州、长沙等内陆省会之后。一项在坊间流传甚广的“十大没落省会城市”排名中,济南赫然在列。

2010年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济南被排除在外,边缘化趋势尽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党国英在为济南发展诊脉时指出,济南处在众多强手的包围之中:北有京津;东有青岛为首的胶东半岛;西面,河南在构建中原经济区。济南需要从更大范围来审视自己,决策者一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尽快找准新的发展方向。

2013年初,山东省省长郭树清上任伊始,赴济南、莱芜、聊城、泰安等地考察。他发现,省会济南及周边7个地市地理位置相接,经济联系密切,人脉文化相通,已构成典型的环状城市群经济圈雏形。在布局金融改革的同时,郭树清亲自参与研究、力推《规划》的编制进展。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是参与《规划》制定的专家组成员之一。他认为,山东东西延绵700多公里、人口规模近亿的巨大经济空间,仅靠一个半岛城市群带动是不够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占山东经济总量1/3,空间上是横跨东、中、西三大片区的中间地带。这一区域发展,对于衔接山东东部与西部地区,以及山东整体经济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山东省政府还公布了《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由此,山东形成了三大经济区域的新格局——以青岛为龙头的东部半岛经济区、中部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及西部经济隆起带。

“强心”战略

在郭树清心中,未来济南的城市定位不仅是山东两大金融中心之一,还将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中部经济聚集中心”。

可是,若想“强心”、打造“大济南”,首先就要改变济南“规模偏小、人口偏少、实力偏弱,缺乏足够的带动和辐射能力”的弱点。

2012年,济南市 GDP只占全省9.62%,与大都市圈中心城市GDP要占总体1/3至1/2的比例要求有着巨大的差距。济南市区人口数量只有349万,而广州已高达上千万,武汉、南京均在500万以上。

为了扩充省会济南的城市规模,根据《规划》,山东省将先行构建“济南—莱芜协作区”,实现两个城市的融合。

莱芜市地处山区,北邻济南。该市面积只有2246.21平方公里,125万人口,GDP仅有630亿元(济南为4812亿元),是山东最小的地级市。

“济南、莱芜空间相接、产业相联,接受辐射带动最便利、最直接。所以,山东将把建设‘济莱协作区’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切入点,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郑贵斌说。

莱芜市统计局总经济师吕慎斌分析道,莱芜市经济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结构单一。目前莱芜钢铁行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55%,其中莱钢一个企业就占据了2/3。

巧合的是,2012年山东钢铁集团整合了山东省内国有钢厂,莱芜钢铁集团与济南钢铁集团同时被并入其中。两个地市的钢铁产业融合已经先行展开。

按照《规划》,两个城市将成立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两市高度融合发展机制,实行组织领导统一、战略规划统一、重大布局统一,将莱芜建设成为省会副中心城市。

郑贵斌透露,济南与莱芜两市建设协作区仅仅是第一步。目前,山东已有将莱芜整体划入为济南一个区的计划,但这须要山东上报国务院审批。

9月1日,济南莱芜两市就济莱协作区召开专题会议。济莱协作区列入议事日程的项目有:开通城际公交线路,启动城际铁路规划,实现交通同城化;率先实现两市区号统一和广播电视频道交叉落户,加快通信同城化;实行户籍、社保、医疗、教育同等待遇,实行公共服务同城化。在金融、人才、科研、产业等方面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快资源配置同城化。

可莱芜市规模毕竟弱小,即使济南与莱芜规模相加,仍与青岛、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在莱芜与济南对接的同时,济南市也在酝酿调整优化市内行政区划。

济南市市长杨鲁豫表示,济南将在辖区内推进“四大协作区”的建设,即东部先进制造业协作区、西部产业转调升级协作区、南部文化旅游协作区、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建设,培育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医药、轨道交通装备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此前,郭树清视察各地时一再强调,落后地区反超的最大机遇在于创新。《规划》支持济南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及行政资源聚集等有利条件,在国有企业、教育、金融、城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探索。

目前,济南市已被作为全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逐步放开城乡户口迁移限制,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计到2020年,济南中心城区人口将从现在的349万增长到550万人以上,达到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标准。

同城化之难

任何一个城市圈的崛起,除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外,还要求圈内各城市间协调发展。

然而,以现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来看,融合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郑贵斌指出,城市的融合关键是产业的融合,这7个城市产业规划缺乏协调性、互补性,产业趋同,融合度不高,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总体上处于低层次、起步发展阶段。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济南与群内其他六市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差,相似系数却高达0.7-0.95之间。这造成了圈内各市产业不仅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反而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为了改变这种内耗,《规划》将按组团式思路培育卫星城,即以济南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包括济阳、商河、平阴、章丘、齐河等周边区域的紧密圈层;以150公里为半径,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5市市区为节点的辐射圈层。

7大城市各产业之间谋建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协作密切的区域产业一体化体系。未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将力争形成“滨淄济聊”产业带和“德济泰莱”一条“十”字产业带。前者将形成油盐化工、纺织、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把滨州建成重要的出海通道;后者将鼓励发展棉粮、钢铁、旅游、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不过,规划能否成为现实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目前,省会济南与其他6市正探索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对口部门对接联系制度等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人才服务体系和金融交易担保体系。据悉,济南已酝酿建设济南至淄博、德州、聊城等多条城际铁路、高速公路。

山东一位高层官员认为,相比于金融改革,区域经济规划、发展对于郭树清、对于山东来说更为重要。毕竟,郭树清的身份已从证监会主席转变为山东省省长。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