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这个时段的银川,又调整到了中阿时间。
9月15日,已经举办了三届的中阿经贸论坛,正式升格为中阿博览会,作为面向阿拉伯世界开放的窗口,身处内陆的宁夏,得益于以前沿的姿态,迎接阿拉伯世界。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阿各双方应共同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完善投资促进政策,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个城市向西开放、对接阿拉伯世界的心情很急迫。大街小巷挂满了彩旗,整个城市显得整洁如新,处在节日的氛围中。银川很多饭店的招牌,也都有了阿拉伯文。来采访的外地记者,都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中阿经贸论坛升格为博览会,无疑强化了宁夏作为中阿交流平台的地位。眼光挑剔的阿拉伯商人们,日益重视起了宁夏,往年由政府官员唱主角的各项论坛有所改观,来自科威特的企业代表团,诠释了这种变化。
寻找机遇
9月16日,中阿博览会的重头戏——中国科威特合作论坛暨项目对接洽谈会召开。科威特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利赫·祖维赫发言说,科威特政府重视宁夏地方发展项目,希望在中阿博览会的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到和中国的务实合作中来。
在阿拉伯国家中,科威特与宁夏并不陌生。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曾贷款约3400万美元援建宁夏人民医院项目,贷款约6800万美元援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项目(一期、二期)。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主宾国,科威特政府代表团共计79人,其中来自能源化工、工业制造、清真食品、文化旅游等行业的25个科威特企业家,也来到宁夏。科威特商工部的官员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加大对科威特的投资,如果说过去几届中阿经贸论坛,科威特仍在观察和了解的话,本届参加博览会的科威特人,除了重申科中友谊,也开始带来了本国的项目,希望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交流的成果是消解对对方的认识误区。在很多能源专家看来,像科威特这样的海湾国家,因为盛产石油,对诸如风电、天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可能并不关心。但事实是,他们对这些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这些领域,与中方找到合作契机。甚至对宁东能源基地的煤化工技术,也格外的关注。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参会代表,纷纷提出了参观项目的请求。
清真食品走出去
借助中阿论坛几年的交往,科威特对宁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农业领域尤为值得一提。
科威特是海湾国家,粮食、蔬菜大量依靠进口,为解决本国粮食稳定安全考虑,科威特一直在寻求海外的生产和供应基地。近几年,科威特派技术人员和专家对宁夏各地在进行了考察之后,他们认为,在宁夏建立肉食品基地、粮食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是可行的。
农业板块,成为目前中科两国交流最深入的领域。宁夏农牧厅农业合作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朱学锋说,宁夏作为灌溉农业非常发达的省区,与科威特有很强的互补性,他希望在农业领域有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一方面帮助科威特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能拉动宁夏经济。
不过,在良好的愿望之下,项目的落地仍然需要大胆的试验。朱学锋说,建一个科威特专属的农产品基地,在政策上还需要有所突破。科威特倾向于直接“购买”中方的土地,进行农业开发,这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在中国尚没有先例。如何来推动,探讨出一个详细的合作方式?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同样,还有清真食品产业的对接。宁夏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地区的生活习惯相近,但不相同。虽然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但两地对饮食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清真食品产业要有一个深入的研发阶段,找到符合阿拉伯国家的口味。
在参观考察阿联酋时,朱学锋曾经在迪拜买过一盒清真巧克力糖,这是当地人特别爱吃的休闲食品,常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里面含有蜂蜜、果仁和多种水果的果汁,朱学锋试着吃了一口,就吃不下去了,因为“甜的都无法形容了”。“这就是差异,我们要对所有的清真食品都进行研究。”朱学锋说,虽然清真食品产业的前景非常大,但目前的出口量不算太大,并且出口的基本上是原料,真正的加工品出口的并不多,还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
2011年,宁夏伊顺园农工贸有限公司首批25吨清真冷冻牛肉发至科威特,实现了银川清真牛肉出口零的突破。不过,由于缺乏可信的国际认证,宁夏的清真食品仍然难以走出国门,出口量微乎其微。
宁夏正在邀请科威特商工会参与宁夏出口中东清真食品认证工作。探索双方共同设立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科威特设立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展销中心,鼓励宁夏清真产业企业早日走出去。
通道入口
中国和阿拉伯经贸合作上,宁夏在双边贸易中的占比,规模很小。实际上,宁夏的经济体量和产业基础,并不能支撑宁夏成为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制造中心。即便是前景最为看好的清真食品,在宁夏本地的生产规模也十分有限。
对于宁夏来说,其本身的产业结构也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大宗消费品和工业品,也要依靠外省区输入。宁夏的优势产品,比如说煤化工产品、冶金制品,并非阿拉伯国家所需。近几年,宁夏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以羊绒服装为主,通过阿联酋的迪拜进行转口贸易,出口到欧洲。
那么,宁夏对接阿拉伯国家的双边贸易,究竟要靠什么?
在宁夏商务厅厅长何正荣看来,对接阿拉伯国家,中国需要全方位的通道对接,而宁夏就是这个通道的入口。宁夏不是产业基地,而要成为产品、信息和服务的集散地。比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宁夏可以充分发挥宗教和文化的优势,成为研发中心和认证中心。
这样的通道和对接,一方面需要宁夏先行先试,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各个部委的支持。诸如在企业的出口、报关、国际贸易结算等方面,地处内陆地区的宁夏,还存在种种体制和机制的障碍。
9月初,国务院正式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协调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政策。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担任召集人,定期召开为宁夏研究政策的会议。通过这个平台,来集中解决宁夏的发展瓶颈。事实证明,这个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比较难突破的土地政策方面,国土资源部已经针对宁夏出台了八项政策,支持一系列项目落地。当然,这仍然不够。在上述的中国和科威特农业板块的合作上,就需要在土地使用权上进行大胆尝试,这不仅取决于宁夏的创新,还要最终得到国务院多个部门的协调和突破。
宁夏向西开放试验区办副主任张立表示,政策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要,但并非一味的要政策。因为内陆省区的开放,中央也没有经验,只能是遇到什么障碍就解决什么障碍。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再设法取得中央的首肯,才能最终取得开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