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时报:越来越多中国女性自愿保持单身 欢乐财经 2013-10-11

主持人:欢迎各位收听每周三、周四、周五经济观察网在线更新的欢乐财经,每周五为您甄选精彩时事评论和热门微博及粉丝互动,欢迎关注。北京和上海同为大城市,人口压力相当,为什么上海户籍改革的步伐比北京要大很多?经济观察报社论特别点评:大城市户籍改革不能知难而退;2013年,中国房地产仍在“空档滑行”,而房价的表现却像“温水煮青蛙”,由温和增长逐渐逼向沸点,听吕尚春评论“如何熨平房价之痛”?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民众期待,这是一场真正触及灵魂的变革的开始。经济观察报评论员胡家源认为:谈事权财权不如先谈放权。本周微言大义和大家聊聊女性单身群体日渐壮大以及2000万美国人住拖车房的事。一起来听吧!

 

一句话评论

1、大城市户籍改革不能知难而退

经济观察报社论:十年前,一位北漂说服女朋友放弃一份落户北京的工作,理由是,等两人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户口这玩意儿早没了。十年后,他们的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悲催地发现,户口不仅还存在,而且,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难松动。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北京反而收紧了落户门槛,今年5月,北京为应届生落户设置年龄上限,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户改难,大城市户改难上加难,这是共识。发改委官员李铁最近说了句话——“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听起来很欠“板砖”,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改革不易”的实情:中国2000年放开了县以下城镇的落户限制,2011年放开了农民进入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2012年开始放开地级市户籍,但大城市的落户依然受到严格控制。

改革难并不意味着不改革。户籍改革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绕过的关口,大城市的户改又是整个户籍改革中不可绕过的关口,知难而退没有出路。

阻碍大城市户口放开的,首先是“怕”。怕随着人口的聚集会出现失控式增长。另一个阻力是“利益”。但以户籍作为筹码换取,却有失公平,国境之内自由迁徙应是公民的平等权利。

北京和上海同为大城市,人口压力相当,但上海户籍改革的步伐比北京要大很多。上海今年7月推行的积分入户制,虽然谈不上破冰,但毕竟是一套透明的、可预期的规则。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上,就有模拟评分系统供申请者使用。相比于北京居住证转户口中的内部审核,这套制度进步很多。

大城市的户籍改革确实很难,但我们相信改革的意愿和勇气可以化解很多现实的困难,上海就是例子。相比于一直是权力中心的北京,上海的进步性在于,它有过一段时间不长的自然而然形成远东重要城市的过程,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没有完全销蚀掉这一历史基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易于回归城市的本源意义。

2、如何熨平高房价之痛

房地产,从来都是触动人心的话题: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8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新房价格同比上涨18%-20%,二、三线城市同样呈现房价爬坡的情形。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数据是:财政部提供的报告指出,今年1-7月,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逾2万亿,增长49.4%,由此带动了地方税收增长。刚刚出让的土地,不可能在半年内建成商品房,但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对未来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形成预期,而预期又往往对现实造成干预。

过去的半年,被描述为“没有地产新政的日子”,既没有松动限购,也没有出台新的打压房价条款。房地产的2013年仍在“空档滑行”,而房价的表现却像“温水煮青蛙”,由温和增长逐渐逼向沸点。

经过十余年时间,房地产已然成为驱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引擎,要把这个庞然大物从当前的经济运行中骤然摘去,既过于简单,也失之理性。任何一个长效机制的形成,都不是下一剂灵丹妙药就可一蹴而就的。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吕尚春:熨平高房价之痛,最为重要的一环首先是住房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我们一直在厘清,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商品房具备着资产性质,那么必然是有力者趋之,无力者避之;而保障房则因成为底层民众的公共福利,与医疗、教育一并成为支撑民众生活的基本选项。然而,自1998年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制度的十余年之后,2010年保障房艰难起步,微见成效,系统性的成熟仍需时日,但是我们期望这个系统能够尽快完善。

3、谈事权财权不如先谈放权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此时推出系列评论,希望能从财税改革、土地制度、户籍改革、国企改革、利率和汇率改革,到反腐败和政府体制改革等多方面探讨改革的可能性。我们期待,这是一场真正触及灵魂的变革的开始。

言及改革,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总难以绕开,这也是涉及政府、市场和民间三方的财税改革一直广受关注的原因,尤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

今日中国有共识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政府层级太多,征税权和举债权高度集中,公共品提供能力高度分散,因而事权最多的反而财权最少,越到基层政府此类抱怨越多,尤以1994年分税制之后为盛。调整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财税改革,呼声即滥觞于此。

改革路径其实不言自明,要么下放财权,要么上收事权,或兼而有之。因此,要解决事权和财权的两级分化、变相异化问题,首先不是争论中央和地方谁该承担更多,而应该把本不属于政府承担的管理经济的事权卸掉,不是放权于地方,而是真正放权于社会和民间。另外,一部分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向市场中的竞争优胜者寻求。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胡家源:只有管住政府有形的手,才可能管住政府贪婪的口,厘清事权、加快放权是建立合理财权的基础,也是“将政府权力关在制度笼子”的第一步。

微言大义

1、【海峡时报:越来越多中国女性自愿保持单身】据联合国调查,2010年中国25-29岁女性有22%未婚,高于2000年的9%。有种说法:一等男娶二等女,二等男娶三等女,三等男娶四等女,于是一等女和四等男就剩下了。这种状况导致单身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当中有些人在经济上独立,决定独身到底。

【不败的阿塔:】其实也不是故意选择单身,我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女生,她们清醒的认识到一段糟糕的恋情对女性的伤害要大过单身这个身份,我要为她们点赞,世界上没有嫁不出去这个词,只有目前单身这个词而已。

【张佳瑶Vicky:】所谓爱情就是两个人有相似的精神追求相同的兴趣爱好并懂得彼此心里的感受与脆弱,愿意一起承担一切,不离不弃。若不是对的人那又何必为结婚而结婚。若一个人能为未来快乐奋斗而两个人却是一种生活折磨,那又何必自讨苦吃。别人怎么想我不清楚,但我觉得我应该不会胡乱将就!所以活该我一直单着吧!

【钱串串儿-滴滴点儿:】想太多,只是因为圈子窄吧。哪儿有那么多配不配得上的。

【何罗大王:】大多自认为自己是一等女 !

2、【2000万美国人住拖车房:有人没钱 有人觉得自由】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美国约2000万人生活在可以拖在汽车后面的移动房屋里。专家研究称,拖车房已成为美国一大社会现象,很多美国人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住进拖车房,不过拖车房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仅略高于全美平均水平的一半。你怎么看?(新快报)

【Suki_妍:】那个跟高级的,厕所、厨房、卧室一应俱全,有些还水陆两栖滴,拖车太难听了吧,人家叫房车!建议看下discovery。

【我真是悟空啊:】因为外国女人不要求男人有房,也愿意租房结婚,而中国女人不仅要房,而且还要加名。

【xsh605:】中国人想住,停哪?!停车场比截道的都黑!

彭娃0507:美国才3亿人,就有2000W住拖车房?接近10%?你这数据哪来的?

【qcsnowman:】即使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夏天公路上,还是有很多家庭拖上游船或移动房车,奔赴各地旅游度假。这种美国百姓的常态生活,是劳作一辈子的中国人引颈渴望而不可及的。

【投行老头子:】居无定所是风尘,但它更是一种境界!

主持人:最后发言的这位先生说居无定所是一种境界!猛一听,恐怕不少人都得骂娘了---什么?阁下的意思是都住到天桥底下,白天披个斗篷拿根木棍子四处溜达,晚上回来在桥洞子里一猫就叫潇洒就是境界?敢问世上有几人可以淡定如此?有几人可以做到?居无定所如何潇洒?我对这位先生的表达是这样理解的:吃腻了山珍海味、住腻了大HOUSE、大别墅,就想换换环境,出去找点新鲜透口气,当当犀利哥犀利叔什么的。哪天风霜雪雨受够了,就迅速撤回老窝里继续纠结腻歪去。这也算是一种矫情的境界了吧。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