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恋物癖
导语:德国最大的二手市场在莱比锡,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二手行家在那里相聚。

QQ图片20131017101628

 

经济观察报 达达ZEN/文 国人有恋物癖,这种癖好还会传染。作为一个自称和购物绝缘的常旅客,竟然在德意志恋物癖的高传染区——遍布全国的跳蚤市场里城池尽失,节操完败。

打包行李的时候,我会间歇性地木然发呆,这些看起来乌七八糟的破铜乱铁是怎样诱惑我乖乖掏钱、扛回这里?在空运不通,UPS极贵的情况下,我费尽心思找到一家私人海运公司,才把5个纸箱、9个皮箱、两张小茶几、11把椅子运到老板老袁的办公室,并确保通关等一切细节。

市集之王

我在德国遇见了两个市集之王,汉堡市集街跳蚤市场(Markstress Flohmarkt)的大个字赫尔·施密特(Herr Schmidt),和柏林跳蚤市场Trodelmarkt Arkonaplatz的克里斯托弗(Christoph)。“只卖你真正喜欢的东西,这是我的哲学。”那天早上还不过7点,太阳还没完全点亮整个市场,赫尔·施密特,这个身高接近2米,穿着蓝绿格子衬衫的家伙,站在他的摊前对我说道。

刚刚结束通宵狂欢的年轻人呼朋唤友地从汉堡著名的红灯区晃荡到渔夫市集点份鱼肉三明治,然后蜂涌来到这里。施密特的摊位就在入口正中央。他显然有骄傲的本钱,一些异域风情十足又岁月质感的物件被他陈列混搭在这个不足三平方米地露天摊位上,把博物馆的古旧味摆出时尚橱窗的美学。“我厌倦了开卡车的生活,那种工作极其枯燥。”一杯浓缩咖啡开始了正式聊天。“当时我总考虑改变。后来想想,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享受与家人一起在周末逛跳蚤市场的感觉,那么美好甜蜜的记忆,哪怕逛一整天,带回的只是一张异国邮票,都能让我兴奋好几天。开卡车的一个好处是让我能去到很多地方,这几年看了好多跳蚤市场,知道有品位的二手买卖是什么样,这让我开始考虑是不是在跳蚤市场工作,买卖符合自己审美的物件?现在我干这一行已经快十年,它越来越让人上瘾。我和多数收藏者一样,喜欢寻找互相呼应的物品与容器——这可能是一种隐喻,与寻找家和伴侣有关,散乱的收藏品和空置的容器似乎都有缺憾,两者凑在一起,刚好各取所需。”

有人端起一个东德式样的厚玻璃工业灯询价,“92欧!”施密特回应了一下,然后继续我们的话题,“通常我都是周六在这摆摊,从凌晨四点干到下午太阳落山。这里需要支付场租,我的这个位置是市场黄金地段的门脸,换了其它人,不一定能承受得起,但我是一签约就是整年。周一给自己放假,绝不工作,其余时间则会开着我的小卡车四处寻找货物,也在仓库里做一些修缮。”

几个跳蚤市场逛下来,我发现卖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市集之王”并非吹捧之词,他们在四处搜寻二手物品的同时,也搜集了许多故事,往往,这些人就是整个市集的灵魂所在。

柏林的克里斯托弗四十出头,就像从电影《黑店狂想曲》里跳出来的“怪蜀黍”:黑色法式呢绒帽、蓝色短袖T恤配棕色皮质工作围兜,个人风格浓烈得如一杯醇厚劲足的威士忌。“我女儿刚从中国回来,她在洪堡大学学习设计,我想她一定受了我工作的影响。可她嫌弃我是老古董,没有手机,不用电脑,电视也看得少。”他说。

克里斯托弗更像是一个废弃物品艺术家,有着独到的美学品位。一段断鹿角、一根实心铝管外加一块铸铁,就被他组合成让无数工业设计师汗颜的“鹿角衣架”。他的整套行头都是自己用废气五金再造的,“原有材料的污渍、破痕、凹陷、裂缝都是我故事的一部分。”

生锈的铁质字母、珐琅器具、铁皮盒子、废气的零部件,这些人人都爱的小宝贝,在克里斯托弗组合拼装产品的启发下,所有看客都萌生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每个都只要两、三欧,可是常常一挑就停不下手来,很难说会不会在他的摊子上一口气花上二三十欧。

“大量消费名牌精品的社会,只证明了人们想象力的低落而已。花大价钱买东西,不过只是一种奢侈,没有梦想,也没有乐趣。”这是克里斯托弗的二手哲学。包罗万象的跳蚤市场,也是多元文化、包容的社会环境与心态的体现。它更像是一个不被现代商业鲸吞、理想主义永存的阵地。

市集实战

“选择二手货的原因并不只是价格,而是现今的大部分产品不能够满足自己对品质尤其是精细程度的要求。”在旧货中长大的奥塞斯(Oceane)对我说。她在柏林费立德里西区(Friedrichshain)的波希广场(Box hagner Platz)的拐角处开了一间法式咖啡店,“跳蚤市场上的好东西在出产当年就要具有足够规格的品质,能够代表产生年代的时代风貌与技术水准,能够让我们透过流传至今的物品看到当年的美好。”

德国是个资源回收十分彻底的国家。从繁复的垃圾分类到二手成衣点、二手书店,凡是你能想到的任何可以使用的东西,都能找得到专卖店。他们舍不得丢东西,又喜欢收集东西。特别对于诸如柏林这样有着特殊历史痕迹、传奇色彩的城市,人人都在寻找一件叫“回忆”的藏品。

在跳蚤市场购物的乐趣是什么?除了让“奇怪”和“美好”的物件变成拥有的满足感,还有一点就在于讨价还价。在这个过程中,和当地人的交流,以及借由他们之口了解一种文化特质,显得格外有趣。

印象中德国人的严谨和“死轴”,在跳蚤市场上也并不例外:一件货品开价22欧,就意味着给了你两欧的议价空间,低于20欧,买卖就没法继续——别指望他们会在你假装离开后会把你喊回来。

然而市场上的土耳其卖家截然相反。他们几乎掌控了柏林二手市场的源头。具体来说,当某户人家需要搬迁,首先找到的是土耳其人的搬家公司,业务员先扫荡一遍户主的残余,然后通知下线分门别类地拆运走相关物品——有人专门负责木质家具、有人负责电器。如此一来,土耳其人的二手生意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可言。

土耳其人的太太们通常负责销售,她们搞不清楚物品的价值,采用的战术也非常单一,乱开价就是了。我在柏林的艺术及乡愁市场遇见一位土耳其大婶,带着她的两个女儿摆个小摊,卖些瓷器玻璃容器,摊位边搁着几箱旧书,里头有些书的书皮采用类似中东湿拓画样式。我猜测这位大婶的书堆里有些不错的藏品,果然稍微翻了翻,就发现两本1893年出版的博物画图谱,一本是禽鸟,一本是走兽。要知道,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绘画是人们认识和记录自然唯一直观的方式。西方历史中,曾有一个狂热的博物手绘时期,博物画家们描绘世间万物,创造了一个近乎极致的笔尖世界。这两本品相极好的博物图谱,大婶开出了单本60欧的售价,其实这符合我的心理预期,但抱着碰运气的态度,我放下书,假装要离开,果不其然地被大婶死拽回来,最后以两本一共20欧的极低价格成交。

德国最大的二手市场在莱比锡,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二手行家在那里相聚。这个信息是施密特透露给我的。一直以来,莱比锡就处在东欧与西欧交流的中心位置,那些流转于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的交易者会开着拖拉机、或者拼车,走上几千公里齐聚莱比锡。虽然这是个德国市场,但把控整个局面的却是荷兰人,他们凭借这海运上的优势,大批地购入,把整个市场的水搅混,再二次、三次出售。“你知道冬天的莱比锡有多冷,这些荷兰人凌晨三四点就打着电筒出现在市场里,有经验的买家往往连货物的全貌都不看,掀开或者一角就全盘收下,日本、澳洲和美国市场对东欧旧货格外钟情,开得起价,荷兰人转手买卖大捞一笔。”施密特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