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办公室那些事儿
2013-10-22 11:12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宋馥李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让机关干部们头疼的是,达标的小房间奇货可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眼下的山西,如果到政府部门办事儿,要做好多花些时间找人的准备。

山西各地各部门,正在实施办公室大挪移。搬家的、调整办公室的不计其数。大门反而好进多了,门卫们暂时失去了通联的职能,他们多数也无法告知你要找的人在哪个房间,只好任由访客们转楼层自己去问。

山西省历来都是执行中央政策的标兵。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已批准但尚未开工的一律停建,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超标的办公室,都需要认真清理腾退。于是,与中央保持一致,山西省委接连下了措辞严厉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各部门按中央精神严格执行到位。

据《山西晚报》报道,截至10月15日,山西省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理出超标准办公用房面积64.79万平方米;在建235个项目全部停工正在复核。

紧缺的小屋

1999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印发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地市级及直属机关,正厅级官员每人使用面积32平方米,以下依次是副厅级:18平方米;处级:12平方米;副处及以下:6平方米。而在县级及直属机关,县处级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副处级:12平方米;正科级:9平方米;科级以下:6平方米。

此次通知要求,9月30日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将落实本通知的情况上报。中办、国办将视情组织督促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应该说,《标准》沿用至今,充分体现了通知所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精神,以今日的通行的写字楼办公面积来衡量,最小的办公用房面积6平方米,其实只是一个适中的办公工位的面积。

按照《标准》,地级市城市里的正处级官员,办公用房的面积也不过12平方米。问题很快出现了,但凡是近10年间新建的党政机关办公楼,12平方米的小房间几乎难觅踪迹。即便是作为附属用房的文印室、资料室等等,都很少有低于20平方米的。

于是,在这一轮清理办公用房中,所有的党政机关均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符合《标准》的小房间不足,甚至是奇缺。

在柳林县这个山西首屈一指的百强县,清理腾退办公用房可谓彻底。

柳林县16层的党政办公大楼,竣工于2005年,以其气势恢宏的风格,完善的功能设施,曾经获得了中国建筑的最高荣誉——鲁班奖。同时,也被网友指摘为办公大楼超标的典型。2011年,经济观察报记者曾到访这里,政府各部门正科级的一把手,均享受着使用面积约42平方米的大开间办公室。

这个洋气和现代化的办公楼,如今带来了诸多棘手的问题。柳林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薛保平坦率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柳林县党政办公大楼名声在外,因而这项工作受到了山西省委格外的关注,要求不能打折扣,不能搞变通。

按照《标准》来纠正,柳林县党政大楼,腾退的任务是相当大的。

薛保平说,原来柳林县正处级的几位书记和县长,以及各局的一把手,用的都是使用面积42平方米的大开间,其中书记和县长的办公室还带有独立的卫生间和休息室。现在,书记和县长都搬到了20平方米左右的小办公室。各部门的一把手,也纷纷腾出了大办公室。这么一来,就腾出了将近一层楼的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

而整个柳林县,根据纪委的统计,目前已经腾退出办公用房面积9100多平方米,其中,有级别的官员们腾退出4500多平方米,贡献出了将近一半的面积。

腾出大房间,进驻小屋子。小办公室顿时奇货可居。

按照原有的设计,党政大楼每层只有三四个小房间,大多数房间均是面积42平方米的房间,为了给大量的副处级和正科级官员们改造出符合标准的房间,需要加隔断墙,将大量房间拆分。此外,照明和网络布线也需要一一加以改造。

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的改造颇为复杂,短时间内难以一步到位。很多单位只好先加轻质的挡板,或者干脆用文件柜相隔,上部还通着气。即使是拆分,限于建筑结构,也无法拆分成12平方米或9平方米的房间,大部分房间,只能拆解成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

有喜也有悲

腾出来的大房间怎么办?

有退便需有进。空出来的4500多平方米办公面积,总需要有人填补进来。与此同时,办公室缩小了,会议室、接待室和值班室多了起来。

一些单位因此受益。比如党校、科协等事业单位,散布于县城各处,位置偏僻,都搬进了现代化的党政大楼。

其实,以柳林县的实际情况来说,从办公用房的总量上看,并非超建太多。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是:在领导干部办公室大量超标的同时,一些单位的技术用房和服务场所反而紧缺,原来有很多事业单位和基层服务场站,始终都不能入驻党政大楼,如今腾出了空间,刚好把这些单位充实进来。

柳林县的公安局大楼,把七八个副局长合并到一个大办公室办公。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很多处室必须日夜值守,需要为值班民警添置床铺,配备休息室,但以往没有房间,如今刚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当然,也有棘手的问题。按通知要求,办公用房除了按行政级别定制,还要按编制人数总量控制。比如,作为县一级政府的柳林县,编制定员每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6平方米,使用面积不能超过10平方米。

这个数据看似宽余,实则紧张,气派的党政大楼,有宽敞的大厅、四部电梯,公摊面积很大。要将平均指标降下来,不能光是领导干部做表率,所有人都需要有所贡献。所以,42平方米的大开间,以往5个人的办公空间,如今普遍改为8人办公甚至更多。

而且,这样一来,隐姓埋名的政府“临时工”便无处容身了。所以,按照柳林县纪委的实施方案,清退“临时工”也成为了硬任务,在清理办公用房的同时,就得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照编制人数,将各单位的临时工同步清退。根据统计数据,清理工作完成后,柳林县现在的人均办公使用面积大大低于《标准》,不足5平方米。

尴尬

9月初,和几位正处级官员一样,柳林县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薛保平带头搬进了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子。习惯了宽敞的办公环境,他一时有些不适应。因为是大落地窗,屋内空间狭小,常常热得待不住。

由于建筑结构的制约,20平方米办公室,是拆分的极限。柳林县的书记、县长、副县长以及十几个局委办的正科级官员,都需要排列组合,重新“搭伙”,排进这些20平方米的办公室。

近两个月,这已经成为山西省各级党政机关的经验。找不到小屋子,就搭伙办公。对于主抓这项工作的柳林县纪委和机关事务局来说,可谓大伤脑筋。

现实中,副处级的常委和副县长们(12平方米),至少要配一个正科级(9平方米)或两个副科级官员(6平方米);各单位的一把手局长们(正科级),也相应需要搭配两个人,才能符合《标准》的要求。

尴尬随之而来。

当一个正科级的局长接待来客时,旁边坐着个下属,侧耳倾听不妥,埋头工作也不妥,局长别扭、下属别扭,来客也别扭。所以,凡有人来访,级别较低的官员,就得回避出去。而各个局办一把手的办公室,一般都尽量搭配一个副科级的办公室主任,或者是即将退休的、相对属于闲职的官员。

反之亦然。如果是有人来找那个级别较低的官员,敲开房门,置局长于不顾,就更说不过去了。一个副科级的官员私下里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抱怨,被搭配进去的人,感觉就是如坐针毡。多数人都不愿意在办公位上久留,而是跑到本单位普通工作人员办公室去蹭着办公。

作为县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薛保平是副处级官员,按《标准》,他的办公用房面积也是12平方米,但要找到和他“搭伙”的合适人选不容易,一方面,没人愿意和他这个纪委书记同室办公,二来,真要进来人,也有颇多不便之处。

这让纪委颇费思量。薛保平也坦承,按照《标准》,柳林县正县级官员们基本达标,而副处级官员们仍没办法达标,但也只能是这样了。

即便是将副科级官员们集中起来的大办公室,也有颇多不便之处。办公室除了是办公场所,还有接待功能。在县一级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的正科级一把手,每天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即便是副科级甚至是算不上级别的股级干部,都常常被办事的人包围左右。因此,狭小的办公室内,人员进进出出,相互干扰的现象十分明显。

柳林县县委书记王宁的办公室位于16层顶楼,搬进小屋子之后,原来两米长的大办公桌用不上了,改成了小桌子。但沙发摆不了几个,来谈话和等候签字的工作人员,常常要在书记办公室门口排成长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办的工作人员又创新了方法,在他办公室的对面,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接待室,以便等候的人作短暂停留。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