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金融家陈光甫
导语:现代真正的银行家要有服务精神,要有担当与责任感。

经济观察报 陆新之/文 2013年,“钱荒”第一次成为中国社会大众的流行热词,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银行与商业的关系,银行与大众的关系,第一次如此真实生动地出现在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专家笔下或者是新闻播报员的嘴里。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现代的人群,离不开银行,离不开金融。以银行业为主业的企业家,称银行家。银行家再进一步发展,就是金融家。

现代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进行这种种金融交易的行家,就是现代的金融家。

经常有人叹息,中国奇缺优秀的银行家,更遑论优秀的金融家。其实,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半个世纪以来,确实银行界与金融界真正的领袖罕见。但是,在近百年前,以陈光甫为代表的华人银行家就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打造的华资银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历经内战、抗战还能顽强生长,与国际各大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上周旋,这些努力与成就令人肃然起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在11月推出的《民国陈光甫:一个领先时代的银行家》一书就对这位民国被低估的中国企业家,被忽略的华人金融领导者进行了重现。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真正的银行家要有服务精神,要有担当与责任感。真正的金融家要有创新意识,同样要有强大的风险控制与业务运营能力。这几点,在陈光甫身上都能充分体现。而且他商而优则仕,由成功的民营银行创办人,加入了政府主持的币制改革大业,与美国等外国政商博弈,为中华民国的经济“白银时代”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出身寒微,但是依靠勤奋与智慧,陈光甫在80年前,就成为了一个国际瞩目成功的华人金融家。这种地位获得的尊重,远非后来依靠资产庞大而成为世界大银行的国企干部行长们所能相提并论。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忍辱负重,游说各国政府与各种国际组织,为民国政府争取到了难得的国际援助。仅此一点,他就足以与其他行业的民族企业家比肩。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任职政府,但是不依附权力,不取悦权贵,所以到了70多岁高龄,他还要为自己手创的银行的权益而在大洋两岸奔走,晚节不亏。

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百年的商业史之中,陈光甫是被严重低估的企业家,他专业、职业,更有现代视野,一直活跃在各个时代的商业前沿。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我们这片土地上有过一位如此优秀的银行家、金融家与企业家,这也是我们为何多方搜集资料,延请高手撰写这本书的最大原因。

曾有沃顿商学院的财务专家断言,银行很少出伟大的企业家。金融家大都是保守派,但是保守一点总是好的。他的话至少对了一半。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大批金融业内的创新被证明是包着糖衣的毒药,引发了波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金融海啸,给各个经济体与普罗大众带来的创伤至今未愈。这确实是美国金融创新过度、管制太松所致,但是中国的金融业问题跟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的金融管制太多、太死,垄断无处不在,许多银行经营者短视、保守、落伍。中国金融领域面对的挑战跟美国正相反。因此,当我们看到下列新闻——2012年的“吴英非法集资案”与“温州民企担保链断裂“,2013年8月的“光大证券乌龙”与“卖保险的短裙美女席卷五亿元跑路”——的时候,不禁苦笑,同时更加欷歔。

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开放民间金融、规范证券市场,这些都是中国金融业亟需进行的改革。在此时,我们重温陈光甫的一生,就是对金融从业者们的国际视野、专业能力与职业操守的期许。我们也希望中国的今天与未来能够出现更多的陈光甫。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