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普惠金融的中国样本

胡群2013-11-16 02:00

胡群

当前,在银行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相对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宏观上成为提振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微观层面也成为各金融机构挖掘“长尾效应”的新突破口,得到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家庭等多方的重视。“邮储银行通过成立6年来的积极实践,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型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

据了解,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5.42万亿元,位列中国银行业第七位;个人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46万亿元,居全国银行业第四位;拥有网点3.9万多个、ATM约5.5万台,提供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渠道服务便捷化、智能化、立体化;拥有客户总数约4.2亿人。

普惠金融作用获肯定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理念,是指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鉴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型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广大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

9月26日,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邮政储蓄银行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明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银监会监管四部主任沈晓明等出席论坛并就论坛主题“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言。

刘明康充分肯定了邮储银行的战略选择、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邮储银行成立以来,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建立完善了财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报告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监管效率的提高;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高。

刘士余高度肯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得的各项成就,并指出邮储银行有两个系统的重要性。一是金融稳定方面的系统重要性。从金融领域角度讲,在中国银行业中,邮储银行网点规模最大、资产规模位居第七位、居民个人账户数量庞大、县域地区的网点覆盖率已超过98%,因此邮储银行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流动性管理,直接关系到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局,具备金融稳定方面的系统重要性;二是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服务重要性。邮储银行一直在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立足于服务城乡居民,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在县域以下的服务网络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具有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服务重要性,这也是不可替代的。

沈晓明指出,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有利于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金融体系要为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探索商业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对金融机构盈利性要求构成挑战,难以形成商业可持续发展。但是,邮储银行按照建行之初确定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稳步发展,在服务“三农”、社区、中小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据介绍,邮储银行的存款额从成立之初的1.3万亿元跃升至5万亿元;信贷类资产业务从零起步,余额已突破1.4万亿元;银行净利润也从2007年的6.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284亿元,5年增长了约43倍。

邮储银行成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刘明康指出,世界邮政储蓄和零售银行要走好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道路,应做好三点:不断改革是根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历史是关键;吸收新鲜血液是动力。

李国华表示,探索普惠金融的发展之路必须基于自身的特点、优势、核心竞争力等要素,“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都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它必须体现企业的历史沿革、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以及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等。”

他介绍,在2007年成立之初,邮储银行就对中国的经济结构、金融环境及自身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这些年,邮储银行秉承“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依托独特的网络优势、地缘优势和品牌效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模式,充当起了我国普惠金融建设的先行者、小额信贷的主要提供者、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和实现国家战略使命的坚定推动者。

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结合该行实践,分享了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经验。他认为,首先应做好小额贷款支持农户发展,打破“大银行只做大贷款”的理念,邮储银行拥有资金和管理优势,宏观和行业上抗风险能力突出。

其次,应创新经营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是科学设计产品;二是建立专营机构;三是推动产品的创新;四是创新商业模式;五是将融资和融智相结合。据介绍,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00多万笔、金额达1.76万亿元,帮助大量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第三,应做好社区金融,在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保险、便民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大自助设备的投入力度,以及大力发展额度较低的消费金融业务。

此外,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发展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还得益于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控制风险的IT系统。

创新必须做好流程再造

在“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表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来的银行风险将比现在大很多,可能会压缩银行的生存空间,但是利率市场化也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谁创新,谁转型做得好,谁就会胜出,不管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要创新就必须做好流程再造。邮政储蓄银行进行流程再造最重要的是明确几个市场定位:第一个是客户定位——中小微企业;第二个是产品定位——零售业务;第三个是定位社区银行;第四是实施普惠金融。”

国际金融公司全球金融市场局东亚及太平洋区经理阿里欧·麦加认为,不管是业务转型还是流程再造,都需要有能力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不同的服务提供商整合起来,这对很多金融机构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国际金融公司在全球做了很多投资,一些就是帮助银行进行转型。如在一些国家做微小金融业务的非政府组织,要让他们变成一个金融机构,需要对他们的业务和流程进行全新的再造和转型。

邮储银行会计与营运部总经理龚晓坤认为,践行普惠金融,在客户数量众多、交易数量巨大、单笔交易金额小、网点数量众多、操作风险控制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下,必须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邮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提升营运效率,并降低成本;其次,通过专业化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最后,减少和剥离网点操作性事务,促进网点转型,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移动金融、网络金融等新的经营业态不断涌现,这些都对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李国华表示:“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科技成果,发挥实体网络优势,把握时代脉搏,继续做好普惠金融服务,是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可能也是全球邮政储蓄银行共同面临的全新课题。”

沈晓明指出,发展普惠金融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银监会将积极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灵活利用监管政策工具,把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支农支小要求嵌入监管体系之中,实施战略导向监管和信贷投向监管,建立健全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

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吕家进表示,希望政府和监管机构、学术界、银行界能够共同研究普惠金融,建立衡量一个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时,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三是探索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四是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五是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