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绩,官员要有历史观
导语: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也没有未来。

经济观察报 韩雨亭/文 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如何平衡,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智慧。据福建当地媒体报道,近日,福州地铁屏山站在建设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前的闽越古城遗址。经考古人员发掘,从西汉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还有大量古代建筑遗址,当地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物如能全面发掘,对福州城市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但作为地铁修建计划的推动者——福州市政府而言,更迫切希望地铁项目如期进行,古城遗址的出现似乎“不合时宜”。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福州地铁屏山站附近就已发现汉朝时期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和建筑遗迹和残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按此法律规定,当福州地铁线路穿过文物如此众多的地区,政府应该事先组织力量对此详细的考古发掘,确定文物遗存后方能动工。如果前期工作不足,当地铁修建与文物保护发生矛盾时,也应当秉持文物优先,地铁必须无条件避让的原则。显然在福州地铁修建中,这条重要原则并未引起地方政府足够的尊重,错过了考古发掘的最好时间。

更让考古队员们心寒的是,前不久,福州市政府措词强硬地提出——屏山地铁站考古工作在11月30号截止,不论考古发掘进行到哪,都必须全部终止。这激怒了一名考古队员,他在微博上直接对福州市长公开“喊话”,互联网上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网友纷纷呼吁福州地铁工期延缓,为遗址保护和文物挖掘“让路”。

最后在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干预和舆论双重压力下,福州市政府决定取消“截止日期”,仔细研究后续考古和施工方案。

这是一个本可避免的“博弈”,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也并非天敌。世界其它国家的历史名城,也存在相似难题。2006年,意大利首都罗马市政府决定修建数条新的地铁线路,以缓解日渐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个所谓“天字一号工程”上马后进展迟缓。原因是当地先后发掘出了古罗马时期的旅店和16世纪的宫殿地基遗址,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等大量文物古迹。根据意大利文物保护法规定,只要发现文物古迹,考古发掘部门有权进行干预,地铁建设数次被叫停。

中国也有案例。前几年,西安在修建地铁时,也涉及地铁建设和文物保护的考验,西安市政府充分尊重了文物保护单位的意见,采取了先考古勘探和发掘,再修建地铁的科学方案。如果没有文物部门给意见,谁都不敢动土。成都、洛阳、广州在修建地铁时也都是这么做的,获得了学界和公众的一致认可。这就说明,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文物保护意识上已有很大进步,但也有一些地方官员在这方面意识淡薄。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也没有未来。近几年,中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然而其中多少珍贵文物和城市记忆成为了历史残片,难以估量。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眼中,文物保护不具现实价值,而地铁象征了一座城市现代化脸面,能体现地方政府的“政绩”。也因此,唯有改变政绩观,改变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建立地方官员的文化和资源配置的意识,才能挽救历史,保护文化。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