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启越 近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在一次讲话中表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而中国在环保方面战术存在问题,执行能力也很弱,此外,制度层面的问题也值得思考。
公众对于水、土、气等环境污染早就苦不堪言。中国的水,早已五颜六色,北方有水皆干、南方有河皆污,华北地下水污染严重,城市自来水过半不合格;中国的空气只要看看网民新造的词汇就知道后果了,“喂人民服雾”、“十面霾伏”、“北京咳”和“雾都孤儿”都是雾霾时代的真实反映。
在污染围攻每一个中国人时,在环保已经凸显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时,中央领导人不断发出环境保护的明确指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强调,对污染问题“政府应当铁腕治法、铁面问责”、“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在中央高度重视和百姓深切关注的大背景下,如何能有所作为,作为环境总体统筹部门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尤为关键。
在治理空气问题上的滞后和被动,环保部门的表现有目共睹。先是根本没有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后来在中央领导力推和公众强烈呼吁的压力下,环保部终于将PM2.5纳入新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如今,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已经出台,公众希望看到一个雷厉风行的部门。我们知道,雾霾治理非一日之功,但至少应让公众看到希望。
社会上总一种说法,环保部门是弱势部门,环保监管和执法部门有问题,是“权力不够”带来的问题。环保部负责人就曾表示,“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这或许是实情,但正是这种情况下,倒应该杀出一条血路来。七八年前,正是这个弱势部门的环保总局,掀起猛烈的环评风暴,敢于出重手,震慑大型污染企业。如今,已升格5年的环保部始终缺乏当年的“狠劲儿”。
环境污染的责任是不负责任的企业、只顾追求GDP的某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监管不严、执法不力造成的。今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学习会上指出,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务院也已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17)》,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再次自上而下发力,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政策空间和制度平台,落实这一系列政策的重担再度压在了环保部肩上,这也是再度考验环保部能否不折不扣执行中央精神,壮士断腕、铁腕治污,还公众碧水蓝天的最后时机。
公众还是愿意以更大的善意来期望环保部门担起责任、奋起一搏,真正做到习近平所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日益深重的环境污染面前,打一次漂亮的转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