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严的出行也是中国梦
导语:他们之所以指责,只不过想要一份有尊严的出行,不管是开车、坐地铁,还是乘公交、骑自行车,仅此而已。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胡家源 不出所料,限牌令又来了,这项发端于上海的公共政策,经北京、贵阳、广州一路演练,来到了天津。据媒体报道,12月16日天津实施摇号与竞价结合的限牌措施前夜,疯狂购车再度上演,激烈程度不亚于三年前的北京、一年前的广州,受其影响,深圳、武汉、大连等一二线城市也蠢蠢欲动,风潮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限不限牌,孰利孰弊已毋庸赘言。堵城坐困,雾霾深锁,地方管理者再怎么样都有理由强推新政,大多数普通民众即使被“误伤”而诸多抱怨,也不会完全无视其初衷的合理一面。他们指责之所在,乃是一项公共政策在细节处的粗枝大叶,在目标端的冰冷无情。他们之所以指责,只不过想要一份有尊严的出行,不管是开车、坐地铁,还是乘公交、骑自行车,仅此而已。

这个简单的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们做到了吗?看看交通管制频繁的路口,那些亮起一排尾灯静候放行的私家车;看看高峰期的地铁车厢里,那些被挤成“相片”的白领们;看看远郊小区零星的公交站台上,那些数百米长龙的等车居民;再看看城市主干道旁边本已辟出、但被各种障碍物肢解至残断的自行车道,人们会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之下,哪怕仅仅做到让人有尊严地出行,都是那么难。

无怪乎有人感叹,与其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呼吸废气,时常被挤进机动车道遭遇险情,还不如坐地铁、乘公交被挤成相片;同理,也会有人感叹,与其汗流浃背、拼死拼活地挤公交地铁,冒着被小偷盯上、被无赖欺负的风险,还不如堵在私家车里看星星。城市出行的种种不如意,当然很容易被归咎于外来人的素质、本地底层人群的素质,乃至整个国民的素质,以至于一个城市可以轻易依户籍限车牌、按财力拍车牌,甚至动议地铁公交提价。但除了这些,城市管理者们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如果以往我们的城市发展走了弯路,沿着一个中心摊大饼,已经造成了恶果,能不能换个思路发展多中心,把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以及就业资源分散到郊区,从而根本上改变城市出行候鸟般的路线?似乎很难,因为各种利益纠葛掣肘。北京市政府搬迁到通州区已动议多年,至今已无下文,便是一例。

即便城市发展路径已成定式,至少可以在未来的开发中,选择交通设施优先、公共交通先行,适时启动潮汐车道和智能交通建设,以期至少减轻潜在的交通压力。但这需要大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城市公用事业尚未向民间完全开放之际,钱是需要政府来筹的,眼下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都在常年亏损,都在依赖财政补贴,何谈收益?这是资金的障碍,其实更是体制的障碍。

看来,实现民众有尊严的出行,并不是简单的城市管理问题,而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更是城市建设主体的资格问题,说到底,都是改革的问题。这也是刚刚结束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正在讨论的问题:一个城市该如何去发展,如何去让人的生活更美好。当下,这些大城市都没有做好,如何去规范、去要求即将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中小城市——也许是未来的大城市,做到最好呢?改变,应该从大城市开始,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