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失去年轻粉丝团

主持人:欢迎各位收听本周的欢乐财经之财经人物谱。陈光标意欲10亿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究竟是“假土豪真作秀”,还是“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你可以不知道“黎瑞刚”是谁,但你一定知道“中国好声音”。走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带你了解他一路风尘中的策马奔腾;美国监听丑闻令奥巴马失去年轻“粉丝团”、被日本媒体冠以“2013在亚洲最倒楣的人”---2014,奥巴马外忧内患注定不好过。一起打开本周的财经人物谱。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上榜理由:10亿美金拿下《纽约时报》,信不信由你。

陈光标最近又大火特火了一把,因为他表示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收购美国《纽约时报》,希望通过其影响力传播中国真正的声音。“只要价钱合适,没有什么买不到”、“不能收购整个纽约时报,买个版面也可以...”等等言论让人们再一次长大了嘴巴,有人点赞有人嘘,总之人嘴两张皮,诚心作秀真土豪的陈光标,总是有各种有意思的退路的,你要是比他还较劲,那就只能说你“很傻很天真”了。

去年,为了号召大家节约粮食,陈光标一度申请改名为“陈光盘”,不过,其改名申请未予受理。对于为何又要改名。陈光标当时解释说:“改名不是我的目的,我是希望运用夸张的手法,号召大家节约粮食,现在我的目的达到了。”后来,他还曾申请改名“陈符号”,但如果你看到他此次飞纽约机票上的名字拼音标注依然是“CHENGUANGBIAO”,你就会知道,那也许又是个玩笑而已。

当然,陈光标毋庸置疑的做了很多善事,只不过他的宣传方式比做善事本身还要高调。台湾台风捐款、国内地震捐款捐物、即使在灾区现场搞捐助,他也不忘记对着记者的镜头伸出大拇指给自己点个赞的。这样一种有别于传统国人思维,即做好事做善事要悄没声,一定要凸显低调谦虚的习惯做法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也正是如此,陈光标没没出现在某个公众场合做慈善,总能吸引大众好奇的眼球---除了想知道他捐出多少钞票,更想看看他在送出钞票的同时,又能搞出什么“新彩头”。尽管坊间看法不一,但因为陈光标每次确实都显示货真价实真金白金的捐了、“慈善”了,也从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人们对此复杂的理解和诠释,这也是他屡屡高调慈善惹争议,却并未受到过分指摘的原因。

就陈光标意欲收购《纽约时报》一事,美国彭博社做了一篇报道,简要分析了《纽约时报》的前世今生,结论是“《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作为美国最大的新闻资讯社做出这样的表态,美国人民会怎么想,陈光标想来也该心中有数了吧。据路透社最新消息报道,陈光标日前表示,纽约时报方面已经回绝了他会面商谈的请求,并声称自己并不打算购买纽约时报的普通股,但仍希望收购纽约时报,渴望找一个美国企业家联手收购。言下之意,他打算将此事死磕到底了。

如果哲学一点,用唐伯虎的这句“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来解读陈光标,陈光标还真算得上是个神人---就像硬币总有两面一样,起码他丰富了大家的谈资和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人们敢于表达、敢于迎难而上。但话说回来了标哥,开开玩笑可以,该讲规矩的时候,还得讲规矩。最近有人就质疑你的钱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你想好怎么“接招了”吗?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上榜理由:《中国好声音》的幕后操盘者,缔造中国传媒帝国的“野心家”。

如果你对“黎瑞刚”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我们就从时下红得发紫的《中国好声音》说起。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引爆了中国电视屏幕。一个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费上亿,完全按照一流大片的制作水准,颠覆了以往电视综艺节目的粗制滥造和低成本,也创造了收视率“破五”和广告破10亿的奇迹。而中国好声音的出品方灿星制作核心团队全部来自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麾下,创始人田明是黎瑞刚同班同学,也是黎瑞刚在SMG时代的副总裁,掌管东方卫视综艺板块,东方卫视综艺节目《加油!好男儿》和《中国达人秀》全部出自他手,这是黎瑞刚用十年时间精心“孵化”的团队。

黎瑞刚生于1969年,今年刚刚45岁。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在上海电视台做过新闻和纪录片的编导。对一个男人而言,40出头这个年龄阶段可谓黄金时代了---阅历丰富、精力充沛,对未来踌躇满志,这也正是黎瑞刚当下的一种特质和状态。他是最早将制播分离引入广播电视制作领域的先行者,他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最长袖善舞的操盘者。体制内的权威批评他,市场化的权威质疑他,黎瑞刚似乎浑身是刺,总能引起质疑和摩擦。实际上,当一切尘埃落定,他最终总能获得双方的拥抱和认可。从事传媒行业多年,黎瑞刚懂得如何将自己隐藏在聚光灯后。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家圈子,却几乎与任何一个你熟知的企业家都有过交往。业界权威人士曾如此评价黎瑞刚:他是中国企业界最被忽视的力量。

2002年,只有33岁的黎瑞刚上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总裁,曾经一度遭到质疑。但行为处事低调的黎瑞刚,只顾不温不火的攒劲,到后来“东方卫视”的全新亮相和“第一财经”品牌的成功打造很快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他还赢得了“传媒少帅”的美名。

2009年,黎瑞刚在SMG总裁任上成立华人文化产业基金,2011年7月,他离开SMG,提拔为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成为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2012年7月又主动切换跑道,出任上海文广集团(SMEG,俗称大文广)总裁。不过其真正精力还是放在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他透露,“之前并没有放开打,现在到了爆发的阶段。”黎瑞刚说:“出来做文化产业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推动这个产业格局发生变化。”他觉得这是更有价值的生活。不熟悉他的人会觉得这是空话一句,但了解他经历的人会知道他确实是有感而发。

如果中国也可能出现文化传媒大亨,黎瑞刚在名单上位置将非常靠前。黎瑞刚毫不掩饰他的庞大野心:成为“大文化”产业的操盘手。他新的计划是,基金平台在原来他旗下星空传媒和TVB等内容的支撑下,进军旅游、演艺领域,并且向新媒体平台延伸。这是黎瑞刚搭起的盗梦空间,几大构想环环相扣,目标已经设定,黎瑞刚要做的就是义无返顾的前进。

传播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如此解剖黎瑞刚的大文化蓝图:“他的真正想法隐藏在理想主义背后,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假如取得成功,就是结合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传媒帝国,从这个角度来说,黎瑞刚是一名野心家。”这样的评价自然犀利,但你若翻开黎瑞刚这些年来在荆棘密布中的义无反顾,你会觉得,他的肩膀担得起这样的溢美之词,更不怕贬损非议和质疑。

日前,黎瑞刚获得了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的荣誉。他在上台领奖时做了简短的发言。对照他以前的意气风发,很多人惊呼黎瑞刚头发大半已经花白。令人稍觉欣慰的是,他的脚步依然坚定,眼神依然坚定,这至少说明一点---头发白了点不要紧,他的心还是一如从前迸发着激情和力量,对未来自己想要什么,从未怀疑和疏离,这就足够了。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榜理由:美国监听丑闻令奥巴马失去年轻“粉丝团”,2014,奥巴马外忧内患不好过。

先说说奥巴马时下在国内的处境,那可谓是“相当”艰难。2013年,奥巴马在年轻美国人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本来是奥巴马的忠实粉丝,但是现在他们恐怕正在向美国成年人的立场靠拢,而此导致现状的根源就是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安局监听事件。哈佛大学政治学院最近对年龄介于18岁至29岁的美国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一的人认为斯诺登是爱国人士,四分之一的人认为斯诺登是叛国者,另外还有一半的人表示不确定。但是,他们大多表示不关心政治。现在,奥巴马需要让年轻人相信政府的解决方案---首先就是“奥巴马医改”,如果没有大批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的支持,“奥巴马医改”政策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另外,NSA的故事让美国最了解技术的一代人有了愤世嫉俗的新理由。如此看来,奥巴马的年轻粉丝纷纷倒戈也并非一时意气的结果了。

再看奥巴马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日前日本媒体认定奥巴马是“亚洲最倒霉的人”。在过去一年里,谁是在亚洲最倒楣的人?《日本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文章表示,纵观2013,奥巴马可谓是最倒楣的人,国内政策得不到很好地实施,亚太政策也未能如愿推行,“重返亚洲”看上去就像个笑话。

毫无疑问,奥巴马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其原因在于他未能给曾经一度被大肆宣扬的“重返亚太”战略增添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另外,受美国债务问题的困扰,奥巴马取消了他长期以来就计划要访问的菲律宾与马来西亚。接着,奥巴马取消他整个的亚洲之旅行,包括出席在印尼与文莱举办的APEC与东盟峰会。或者正如一位亚洲外交官在奥巴马取消行程后所讽刺的那样,“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并没有参与其中。”

当下,负隅顽抗的美国国会也令奥巴马愈加泥足深陷,而这也是他自己一手导致的。加上爱德华•斯诺登向世人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监听计划,奥巴马糟糕的2013年已经超越了医改问题,并延伸到了世界。

虽然古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前车之鉴也曰了“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奥巴马都经不起失去信任所带来的沉重代价。2014,对奥巴马来说,显然是难熬的又一年。

主持人:据外媒报道说,1月18日是奥巴马的老婆米歇尔50岁的生日,给各界的生日邀请函也发出去了,但不同往年的是,这次生日会不够“高大上”,也没有正餐,基本是一些甜点零食饮料什么的,主题是“跳跳舞聊聊天”。也是,老公奥巴马这会都火急火燎了,哪有那么多心思再玩什么名堂,老婆米歇尔这会儿也要充分体现出贤良淑德又懂事,让老公省省心吧!感谢收听今天的节目,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