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听“欢乐财经”,我是陆遥。王岐山在两会期间评价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何人气甚高,称“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听狄纳评论“王岐山看韩剧看见了什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这正是浮躁时代所稀缺的品质,也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所需要的品质。言咏发问:“什么阻碍了我们阅读?”; 如果把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比喻成一门武功的话,你会如何定位?张雅楠认为,时下紧箍咒已然威力减退,开发商们可能更需要一记方向明确、来势凶猛的“天马流星拳”。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谈及满街的“办证”类及小广告,称“叫人脸红,应该全部消灭”;著名作家冯骥才提出“城镇化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为代价”---更多有意思的微博观点,听经观粉丝怎么说。
一句话评论
1、王岐山看韩剧看见了什么
原本看不惯韩剧这一个月来天天占据网络头条和报端的人们,估计又要再“忍受”几日,因为3月5日 下午,王岐山参加了北京代表团审议。在听到人大代表、人艺院长张和平谈及人艺发展困境时,王岐山以最近在中国人气甚高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提到了 “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的确,眼下韩剧里的服装已经成了一部分爱美的无知女性观看的重点,这也带动了淘宝上的韩国代购业务,但这么大的商机貌似没有什么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领情。国产时装剧,男、女主角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大牌设计师,均是一身的淘宝爆款,让人不能相信其剧中身份。无知女性看电视剧,就是当个梦在做,看了国产剧两眼,梦立马就碎了。
第二层,便是见中医,见传统服饰,舞技歌艺,从中国传过去的《烈女传》、《聊斋志异》,还有那些我们虽嗤之以鼻,但还是以端庄严肃之态摆出来的几十碟“稀罕”的韩国美食……一句话:用最完美的包装向您呈现大韩民国历史中传播的好东西,这也是王岐山所说的传统文化的具体呈现。”
第三层,见的是韩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
经济观察网评论员纳狄:在韩国的电视剧产业中,收视率与广告、商业植入息息相关,所以尊重观众的选择,就是尊重客户的选择,而成功剧集表达出来的这些价值观,也正是符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2、什么阻碍了我们阅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让人耳目一新。出版界人士如愿了,今年1月,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作为代表之一被请进中南海为即将面世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意见,第一条建议就是,报告中应加上“在全国倡导全民阅读活动”这句话。
其实,“倡导全民阅读”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不奇怪。去年在115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提议下,全民阅读立法已进入国家的立法视野,“倡导全民阅读”成为了国家意识。另外,中国国民阅读率的确很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2年18岁至70岁公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39本,电子书阅读量2.35本,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现状不是没文化的人不读书,而是“读书人不读书”。阅读习惯已深深断裂,若翻历史旧账,是文革十年浩劫的余孽;若找现实原因,是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结果。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阅读的兴趣根本没机会点燃,而在改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家庭里缺乏阅读榜样,学校里分数指挥棒也让他们更关注做题技巧而看不到阅读的好处。再加上这个时代娱乐业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出现,繁复的娱乐生活和碎片化的手机阅读侵占了大部分空闲时间,“静下来读一本书”被排到时间表的最末端。阅读兴趣与习惯的丧失是重新推动国民阅读的最大障碍。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言咏:重新培养一种全民兴趣和习惯,需要几代人的时间。阅读的价值无需累述,阅读与碎片化信息浏览的区别也无需累述,前者让人沉静、沉淀,而这正是浮躁时代所稀缺的品质,也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所需要的品质。历史的断裂已经形成,我们只能从现在开始一点点地弥补。
3、给调控一记“天马流星拳”
如果把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比喻成一门武功的话,可能紧箍咒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连绵不绝,防不胜防啊。
如果注定要成为这门武功的敌人,我想,开发商也许更愿意迎接一记“天马流星拳”吧,起码预期明确。抵抗力差的认命好了,活下来的就好好前进。
再如果有一天,既不紧箍咒了,也不天马流星拳了,开发商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本届政府完整的房地产“调控”思路,除对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做出详细部署外,对房地产市场的要求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对政府来说,这个选择可能是一条比“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更艰难的道路,但接受市场洗礼的房地产市场一定是比现在更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张雅楠:或许这就是市场调节的力道,你都往一个热点城市狂奔而去,这里注定面粉贵过面包,降价、打折就在所难免,你就要再去寻觅新的区域。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自由流动,这不就是所谓市场经济所强调的核心规律吗?房企已经嗅到了市场的坏脾气,可是作为地主的地方政府们,你们真的做好准备迎接一个真正的房地产价格合理回归的时代了吗?
微言大义
1、【人大代表:为“办 证”小广告走向世界脸红】“我国有一些轻微的黑色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孙宪忠说,“说起来脸红,有些拍的电视剧、电影都播放到国外去,墙上都写着‘办 证’。还有假发票,恶劣的山寨等。这是公开挑战良知的一个产业,为什么不能坚决把它消灭了呢?”(京华时报)
【only实习生:】为何有办证产业存活,根源就是中国人干什么都需要证,教育,旅游,医疗,求职………认证不认人,证没有不行,证丢了补办麻烦,网络不可查。种种原因才催生这个产业!要想打击,必须从自身证件制度上改革,公开便民!
【黑黑黑黑黑藏:】实事求是,脸红啥?掩耳盗铃吗?
【变天防感冒:】脸红就对了,就得播!
【寒壬文:】大病不见先治疗小癣,源泉不浚舍本逐末,不知是代表水平有限,还是避重就轻的高招?所谓“办证”,只不过是行政治国的并发症,该理顺的理顺了,此疾不药自解。
2、【冯骥才:城镇化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为代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主要是在村落,我们没有权力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城镇化,让这些民族文化消亡。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http://t.cn/8sPtkuU
【雨水是啥味:】根子还是法制,土地财政不可怕。所有呼吁不能落实法的制定或者推动有关法制的完善,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国内很少见到有个事,说,要去推动制约某个事情发展而立法或者完善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连小孩都要教育的事情,庙宇之上都不提,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转变发展方式没有法制是不可能的。
【一直都是小学生-hxp:】农村在30年发展过程中,是在不断掏空的过程。人口的减少,环境的恶化,一片衰败之态,不忍面对。农村各种资源是不断被索取的。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本身也是对人心的掏空的过程,内心很难获得平静,各种焦虑不安。
【本座三楼:】不能同意得更多,人人都住进钢筋水泥笼子里很好吗?
【大鼻子丁冬3280763305:】以后没地了,在城市又待不下去了怎么办啊?可是现在又有好多地没人种,荒在那里,这算怎么回事啊?
【天涯秋水无痕:】也许我们将会目送这片土地上最后的村庄消失于历史的尘埃;那些春风中围绕老屋开花的树,那些雪后散落于山谷中的村落,终将荡然无存。
主持人:农村本是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农民本是一个勤劳淳朴的群体,乡土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命中难以割舍的最后精神家园。然而,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高歌猛进,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乡村,一路败北,只在乡村留下了一些记忆的脉络,这些遗存的文明残片便是乡土文化。当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残存的乡土文化也消失殆尽,在我们的世界里,只能拥有冰冷僵硬的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了吗?不敢想象。感谢收听本周欢乐财经,下周三,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