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里是欢乐财经,我是陆遥,欢迎收听。2014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四届年会的“混和所有制与国企改革新思路”分论坛上,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梓木称:“混合所有制或许是一剂药方,它能够治国企的病、救央企的命;”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则认为混合所有制仅是伪命题,“混合的结果,不是国有的侵吞民有资产,就是民有的侵吞国有资产,一定是这两种结果,不会有第三种结果。混合制是骗人的,没用。”在2014年两会期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周的欢乐财经之商业观察,我们以经济观察网评论员曹惺璧撰写的“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中”为观察脉络,探讨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前行道路上的种种可能,以及因此对国企和民企自身发展带来的相应变化和影响。如果您对此有独到看法和见解,欢迎参与节目讨论。
(段落提示)坊间传闻:中石化将携手阿里巴巴一起“卖油”,双方暧昧扭捏不表态;行业聚焦:下游成品油销售领域开放,中石化大胆迈开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步伐。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度成为改革热点,是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自中石化2月19日宣布在油气销售领域引入民资的改革举措后,市场就不断传出阿里巴巴将入股中石化、和中石化一起“卖油”的猜测。
尽管双方对此传闻并没有给出明确表态,中石化布局电商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12年底,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旗下广东石油电子商务平台和易捷网广东专区综合性网购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虽然后来这两大电商平台的推进并不顺利,被一些业内人士戏称为“伪电商”,但并不影响中石化试图变革布局的触角再一次伸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而此番如果能与阿里巴巴这家国内最大的电商合作,拓展电商平台,通过网上售卖加油卡、网上支付等极大地拓展销售渠道,让自己这家传统企业更加“互联网化”,改变当前的加油站只用于加油和销售一些小商品的简单的销售模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工成本。
此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中石化董事会授权出让不超过30%的销售板块业务,与国资委的共识是现阶段国资比例不低于51%,“更欢迎互补性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竞争对手”。
其实,不论是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还是与复星集团、腾讯、上海绿地集团的合作,都符合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期望的“选择互补性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和定位,都会是中石化在混合所有制上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众所周知,对中石化而言,上游勘探开采才是最优质的资产,也是利润最高的板块。而中国的石油体制,无论是上游勘探开采的准入,中游炼化环节的原油进口,还是下游成品油的进口,都对民资都做出了全方位限制。
社会和民营资本期望的是,除了下游成品油销售领域的放开,上游的勘探开采,中油的炼化环节等也都能放开,让各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在石油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还需要更大力度和更大范围的放开。
当然,中石化能够率先迈出改革的步伐,推进下游油品销售业务的产权重整,已经是石油领域打破垄断的一大突破。这一点值得肯定。
(段落提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建构和发展脉络究竟如何?混合所有制到底该怎么“混”?国企与民企联姻,好处多还是弊端多?如何有效制约双方责权利,促其健康发展?继续关注本周商业观察之混合所有制改革。
其实,“混合所有制”这一提法被正式提出,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报告中。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都已经先后提出过“混合所有制”的问题。近几年国资委倡导的股权多元化,本质上讲也是混合所有制。现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只要有国资持股的,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此,混合所有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其中,“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是首次提出。
目前央企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占总企业户数的52%。截至2012年年底,央企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378户,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比例已超过53%。混合所有制改革蓄势待发。
时间轮盘转入2014,在这个国资改革被举国热议的年度,如何让历史上来来回回的混合所有制不再反复?这不但考验改革者的决心,更考验改革者的智慧。观察人士认为,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让国资和民资,由混合进入到更加深化的融合阶段:
首先,改革不能从国资本位出发。不能修铁路缺钱,就引入民资进入铁路领域;需要布局加油站,就吸引民资进入加油站领域。国资改革,决不能将民间资本当成国有资本的提款机。
国资改革的目标必须着眼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混合所有制的关键,是要让民资拥有对产权的最终处置权,说白了就是决策权,为保证这一目标实现,必须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让民资在董事会里拥有真正的决策权。
其次,如果此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为了让民资作为财务投资人获取收益权,其改革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目前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热情非常高,但是疑虑重重,其中主要担心的一点是民营企业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成为国企改革的点缀。
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消除民营企业的顾虑。而消除民营企业的顾虑,必须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心里没底的民营企业,如何能投入全部的激情热情和真情,去投入到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潮中?
主持人:纵观历史,以股权混合为特征的国资改革,在中国也有百余年历史。1949年以后开始的公私合营,其实也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尝试。历史经验表明,混合所有制既非新生事物,也非灵丹妙药。国资改革的初衷,必须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资改革的关键,是建立真正的现代公司制度,让公司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若不能将以上几个关键点作为改革参照,那么即使改革,穿上的还是混合所有制的旧鞋,走的还是以往的老路,不啻于又一次浪费资源和时间的无效循环罢了。感谢收听今天的节目,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