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滚滚“韩流”急

雷颐2014-04-09 17:53

城南旧事

雷颐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一位朋友的家中,看到墙上满贴一位小帅哥的相片,大大小小,满满一面墙壁。当然,不是歌星就是影星。好奇地问,这是谁?朋友说这是韩国影星安在旭,他们正在上初三的女儿的超级偶像。以前,只知道青年人一直追港台或日本歌星影星,真不知还有追韩星的。他们说,你落伍了,现在的青年人开始“哈韩”,安在旭在中国的影迷很多,中学生都很迷他,不少中学生与他们的女儿一样,因此对韩国的一切都感兴趣,甚至开始学韩语。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感觉到一股小小的“韩流”。

转眼间十余年过去,这期间《大长今》等多部韩剧已风靡中国,但“韩粉”的狂热程度,仍出我意外。2009年,一位好友和另一位母亲一起,带着她们正在上初三的两个女孩儿从北京到上海,专门去看一支名为“东方神起”的韩国演唱组合的演出。回后她告诉我,演出是晚上开始,但前一天晚上,场外就搭起许多帐篷,来自各地的歌迷们要兴奋地等待一夜一天。他们还遇到几位专门从日本来沪的日本女性,年龄最大者已有四十多岁。四处摆满“东方神起”的相片和各种饰物,一些商贩借机大发其财。时不时地,一群群青年还趴在地上,胸贴地面,说是“东方神起”已到上海,大地可以把自己的感情传导给他们。“东方神起”进场时欢声雷动、尖叫声震耳欲聋,人人泪流满面。演出结束,这两个女孩儿在出租车上仍一路嚎啕大哭,失魂落魄,一连好几天!

没想到,十年中,“韩流”一波又一波,竟然如此强劲。而且,不光席卷中国,早早就“横扫”日本。2003年4月,韩国影星裴勇俊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冬季恋歌》第一次在日本国营的NHK电视台播出,全剧未播完就好评如潮,同年12月就重播一次。国外连续剧能上NHK已经是罕见,不到一年就重播更是前所未见。以致当年日本出现一个新词“勇样”(Yon-sama),一时成为最热门的流行词。日语“様(さま)”, 念做“sama”,表示尊称。当某人被叫做“sama”时,表示此人是位非常值得尊敬、崇拜的大人物!“勇样”直译就是“勇先生”或“勇大人”。大大出人意料的是,一大批大嫂大婶突然成为裴勇俊的超级粉丝。这种举国为之疯狂的现象,被称为“Yon-sama综合症”。韩国影视产品,韩国文化随《冬季恋歌》席卷日本,横扫日本列岛。

两年前,“江南style”风靡全球,紧接着就是《来自星星的你》。千百年来,韩国一直属于“中华文化圈”,近百年来又曾被日本殖民统治。但现在,韩国委实打了一场“文化翻身”的大仗。

“韩流”的强劲,当然有多种因素。从政府到民间,从政策到资金,对从影视、音乐、游戏、动漫、演出、广告、出版、卡通形象、创意设计直到传统工艺品、传统服饰等领域,当然,还有著名的美容整形业这长长一系列文化产业的推动推行不遗余力。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文化管制的放松。

冷战结束前,韩国处于两大阵营的“桥头堡”,实行严厉的军人独裁统治,对文化也严加束管,如对电影就实行严格的检阅制。韩国学者李旻泰说,在那个阶段,“因为选择反共嘛,剧中甚至不能出现红颜色,哪怕有一个字儿,能让观众联想到共产主义,也不行,要被拿掉。”结果,“那时候的韩国电影没人看,看的尽是香港武打片,电视剧也没有好的。独裁时期,有许多文化限制,要想拍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剧本首先要拿到国家有关部门审查认可了才能拍,审查特别严格。”他回忆说:“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免费的,为了反共,宣传政府的观点,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主要是教育我们青少年的。”(“看了又看:韩国学者谈韩剧”,2005年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随着冷战的和缓,民众开始要求对言论、文化的放宽。1984年12月底,韩国军人政府通过第五次电影法改正,将被束缚在许可制的电影制作和进口业改变成了注册制,并把“检阅制”改成了“公演伦理委员会审议制”,多少缓解了对电影内容的直接限制。1987年6月,韩国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这次抗议虽然没有直接改变韩国军政府统治的现状,但是从1988年开始,言论、文化自由得以大幅放宽,审查制被取消。1988年,投拍前剧本审查一项也被废除,韩国电影也开始涉足之前被禁止的领域,稍稍直面韩国真实社会和历史。

冷战结束,韩国政府也逐渐完成了从军政到民主的转化。1990年,韩国广电业“有限开放”,民营汉城广播公司正式开播,广电业开始形成国有与民营二元结构。1992年12月非军人的金泳三当选为韩国第十四届总统,此后历届政府的思想、言论、文化管制越来越少,并制定了文化发展战略,韩国的流行文化开始繁荣。

在这种背景下,电影审查机构“公演伦理委员会”先后将名字改为“韩国公演艺术振兴协议会”和“影像物等级委员会”,并且完全民间化。当然,这种进步也是在反复斗争中取得的。电影导演金东园在1996年和1998年两次因电影被捕。他对中国记者回忆说:“我被抓了两次,一次是1996年,还有一次是1998年。当时在监狱里也没有对我进行什么处罚,也没有缴纳罚金,电影振兴委员会出面调解对我‘从宽处理’。我被抓进去并不是触犯了电影法,而是触犯了社会治安管理法案。”而1998年被捕案直接导致了“电影剪阅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我们这次被抓直接导致了电影剪阅制度的取消。被抓其实是我的朋友赵成丰,他导演了一部电影《红色》,当时我们正在一个电影节上放映这部影片。这是一部讲述1948年韩国和朝鲜关系的电影,影片对济洲岛原住居民遭到屠杀这些历史事件都有反映,其中还包含支持朝鲜的内容,所以在放映的时候我们因为触犯国家安全法律而被抓了。当时对这个事件进行裁判,最后认为国家采用武力来镇压导演的拍摄是错误的,我们不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还让政府意识到取消电影剪阅制度、放开电影限制的必要性,也就是因为这次事件,国家最终取消了电影剪阅制度,用等级制度来取代。”(金东园:“1998年,因为我们,取消了电影审查”,2003年11月9日《南方都市报》)“电影剪阅制度”取消后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在法律上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18岁以上可以观看;限制放映。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不再限制。

以分级审查制取代此前的电影剪阅制,使电影、电视剧题材大大放宽,电影人获得巨大的创作自由,创作空前高涨,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提前。放宽规制的第二年,就出现了观众人数空前、由姜帝圭导演的电影《生死谍变》。此片上映22天后,打破韩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纪录,上映57天后,打破《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电影票房纪录,使得进入韩国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所以此片被赞为“点燃韩国电影复兴的火炬”。这部“反谍”片情节紧张,悬念不断,节奏紧迫,特技、枪战尤为出色。但最吸引韩国观众的、也是与一般“谍战”片的不同之处,是片中的北韩女特工与南韩男特工间的爱情纠葛,突显出“爱国”与“爱情”间的艰难抉择,表现了人情、人性的复杂面。若在一年前,这种情节,根本通不过审查。

受《生死谍变》获成功的鼓舞,姜帝圭于2004年推出战争大片《太极旗飘扬》。这是一部“战争大片”,但核心观点、价值却是“反战”。生活在韩国汉城的振泰、振锡两兄弟父亲早逝,哥哥振泰每天上街为人修鞋补鞋,勉强度日,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供养正在读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弟弟考上大学。在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就是弟弟,其次是即将完婚的未婚妻英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兄弟二人被政府军队抓去当兵,强行押送到与朝鲜军队打仗的前线。残酷无比的战斗使两兄弟大为震惊,为了不让弟弟执行危险的任务,哥哥镇泰多次主动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后来,他与上司达成协议,只要立功受勋,弟弟就可退伍回家。为了早日立功受勋,弟弟早日回家,镇泰在战斗中像疯了一样,拼命打仗,即使自己死了也在所不惜,终于成为战斗英雄,获得了勋章。但上司并未立即履行协议,让弟弟回家。在一次撤退途中,他们路过家乡,兄弟二人抽时间回家看望老母和英秀,不料正说话时,英秀却被韩国政府军警以通敌罪抓去要执行枪毙。原来在他们家乡被朝鲜人民军占领期间,朝军向难民发放食物,但是前提是必须参加欢迎人民军的集会。为了母亲和英秀幼小的弟妹,英秀不得已参加了集会,领回了活命的口粮,因此被视为通敌份子。兄弟二人为救出英秀与抓捕的军警打斗,混乱中英秀还是被军警开枪打死。因此,弟弟镇锡被作为叛徒关押到俘虏营,镇泰因为曾是立功受勋的英雄,被送交部队处理。镇泰受到上司一顿严斥后,再次提出从前的协议,以自己的立功为条件放弟弟回家,但却被严拒。

由于连遭败仗,他们部队仓皇而逃。逃跑前,上司决定烧死包括镇锡在内的俘虏和叛徒。镇泰情急中以枪相逼,要求放出弟弟,但上司仍坚持放火烧营。大火中镇泰冲到俘虏营前,想救出镇锡,不料此时一发炮弹在身边爆炸,镇泰昏了过去。醒后,他认为弟弟已被烧死,于是怀着一报杀弟、杀妻之仇的决心参加了朝鲜人民军,反过来又像战争狂人一样与韩国政府军作战,成为人民军的战斗英雄。

其实,弟弟镇锡并未被烧死,仍在韩国政府军中当兵打仗。一次激烈战斗中,分属敌对阵营的两兄弟终于相遇。当杀红了眼的镇泰突然发现自己正在与亲兄弟肉搏,惊讶万分。这时朝鲜人民军增援部队迅速超赶来,韩国政府军马上要被歼灭,镇泰让弟弟快走,说自己会向韩国政府投降,兄弟二人就能回家团圆了。为了掩护弟弟安全逃跑,已是人民军英勇战士的镇泰端起一挺机枪,反过来疯狂地向人民军射去。最后他被人民军击毙,在倒下前的一瞬间看到弟弟已经逃出,安祥死去。

对韩国来说,1950年代的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但这部电影却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彻底解构了这场战争。在这部电影的诠释中,平民百姓本与战争无关,但却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如英秀只是为一份活命的口粮就被打死。百姓并不关心战争谁胜谁负,镇泰、镇锡都是被强征入伍,镇泰的在韩国政府军和人民军中英勇战斗,不是为了国家为了信仰,只是为了弟弟。为了弟弟,镇泰甚至可以在两个政权间反反复复,在这部电影的叙事中,镇泰的反复完全符合逻辑、合情合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背叛”观念。“家”大于“国”高于“国”,对亲人的爱远远大于、高于对国家的爱民族的爱……由此,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文化管理的尺度。

结果,这部电影不仅在韩国创造了1174万观影人次的历史票房纪录,而且还冲击了国际影坛,在日本创造了150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在欧美也引起极大回响。这是韩国电影、也是韩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从“剧中甚至不能出现红颜色”到《太极旗飘扬》的过程,就是滚滚“韩流”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主讲《中国近代史讲析》、《法西斯主义理论剖析》、《辛亥百年的变与不变》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