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奢侈与悲催

湛眉2014-04-09 19:02

s27232891

经济观察报 湛眉/文 最难得的是共识,最不缺的是争议,因为这个时代既好且坏,既悲且喜。当有人问: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而回答往往是缄默不语。历史总是选择性记忆,在它过去的几千年里,记录着鸿儒的谈笑,却乏商贾的足迹,中国有大家辈出的思想史,但商业史里的名字则少有人迹。

到了今天,我们似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轮回,话语权已经转到了企业家的手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家代表了财富、革新、创造,或者腐败、奢侈、暴利。这些关键词有多矛盾,企业家就聚焦着多少视线。在这样一个时间的节点上,《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这本记录中国当代企业家思想史的书由外交家吴建民,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主编,苏小和主笔完成的著作适时登场,为观察中国企业家,观察中国商业史提供了新的维度。这本书基于一个由五个维度构成的分析模型,分别从历史与现在,世界与中国,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出发,选取了郑观应、马相伯、索罗斯、罗斯柴尔德、柳传志和柳晓光等人,试图读懂中国企业家发展的起承转合。

为了回答企业家可不可以是思想家这个问题,《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一书在开头的引言中就提出了一个别致的新词:企业思想家。主编刘东华在接收采访时这样解释他所理解的企业思想家:“一个企业从创办之日起,就开始面对一个个死亡的陷阱,每道死亡的门槛边上都铺满累累白骨。企业家想要跨过这些陷阱,就必须想出新的东西。所以残酷的命运教给他们太多,是这个过程迫使跨过它的人成为思想家。”“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家主要靠思想安身立命,而企业家的天职是做好企业,但这个过程可以产生有价值的思想,当这个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价值化,甚至体系化。”

事实上,刘东华对企业家群体的关注由来已久,1996年,他开始执掌《中国企业家》杂志,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了解到企业家群体。在这期间,他策划过一个研究失败案例系列,他发现,很多企业都如巨厦,建立于一砖一瓦的累积,却常常崩塌于弹指之间。而随着接触的增多,一个规律日益清晰:没有崩塌的企业,企业文化都非常健康。而这些使基业长青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家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

这样的价值使得从思想史的角度阅读企业家有了意义,《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按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路径观察中外企业家。发现诸如比尔·盖茨、巴菲特这样的企业家,更多的是工具层面的思想者,透过新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有着自己最为清晰的价值底线,他们也不太关心制度设计,一个最不坏的国家制度陈列在那里,为他们的工具理性思考提供了足够大的制度性保障。”而与之相对,是中国的企业家绕不开的迷思与顾虑,“在相当多的中国企业中,企业家们更热衷于把某种意识形态当成他们经营管理的工具,企业家的思想总与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有关。”“如果说西方企业家最核心的工作是创新,那么中国企业家最核心的工作,则是应对不确定性。”

在企业家应对不确定性的同时,民众也在适应生活的变迁,在今天,真正对民众构成影响的,不再是公知,而是企业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不是在每个国家,质问一个企业家是否坚持在商言商都能成为一个话题。而在中国,每一个掌握着话语权的企业家都曾被问及这一点。在商言商是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价值取向,乃至一个生活方式,然而最不该被质疑,正如我们不该去质问一个艺术家,是否只为艺术而艺术。

诚然,经营好一个企业,透过产品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才是企业家的本职。这本书的编者们秉承着共同的信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一个具体的企业家,他本不应该把大量的思想力放在对国家制度的思考上,无论是专制制度,还是之宪制度,自有政治家去思考,去实践,企业家最大的使命,是让他管理的企业盈利,是他所推出的产品最终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刘东华把在商言商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悲催的在商言商,一种是奢侈的在商言商。所谓悲催的在商言商,他的经典比喻是将企业家看成一个背着孩子赶路的母亲。“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因为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所以只要生存环境变得恶劣,母亲就要关起们来让孩子不要出去惹事。”而奢侈的在商言商,顾名思义,“就是世界上各个行业的精英都在做对的事,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吃的是哪碗饭,并把自己的事做好。”“思想家的伟大在于发现,发现规律、发现真理、发现本质;政治家的伟大在于选择,就像邓小平说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选择哪条路是正确的,才能天下资源尽归我用;企业家的伟大在于创造,创造未知、创造未来。一个发现,一个选择,一个创造,这三者才能构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力量,所以一个社会要想更好地向前走,这三种人就要有巨大的默契,并且他们也相互需要。”

这个观点是刘东华一直坚持的,也正是他持之以恒所做的。多年来,他把舵《中国企业家》,创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建立正和岛,到如今,他主编策划“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研究”系列丛书(《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是其中第一册),质疑有之,坚持亦如是。好在他并不缺少同路人,该书主笔苏小和也谈及企业家的意义。“学过经济研究你就会知道,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而且是唯一的动力。只有企业家才能推动市场的交换,知识分子不行,官员更不行。”

企业家群体曾经在中国历史上长久地被低估,但事实上,中国近现代企业家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洋务运动,而清朝末年中国商人是中国立宪运动最强大的推动力也是被证明并记载下的事实。而今这种低估已经不存在,但足够的正视也尚未到来。中国的企业家仍然挣扎于悲催的在商言商,但好在可以期待的未来使人乐观,或许我们距离奢侈的在商言商已经不远。刘东华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给这样的过渡造就了契机,政治家,企业家和思想家,都被鼓励做好自己的事,《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总结了中国企业家的黄金法则,第一个是顺势而为,第二个是妥协精神,第三个是开放式的学习。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向全世界学了30年,明天,企业家不再那么强调在商言商了,一个积极的在商言商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奢侈的不再奢侈,遥远的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