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里是欢乐财经,今天的节目与您关注当周热点评论微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已于去年12月见顶,呈逐月回落趋势。评论员范欣认为:全国楼市不会出现全局性崩盘,“地产拐点年内或现”;京津冀不同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最大地方,就在于掺合了太多政治因素。这其中,权力的作用非常明显。评论员新望建言:“给‘京津冀一体化’降个调”,先把各自定位问题解决好为当务之急;近日,多地呼吁楼市限购松绑的消息此起彼伏。冷眼人一看,这不又是开发商攥土地财政小辫的戏码么?评论员张雅楠表示:“限购本身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调控手段,让它退出导致的政策缺位必然需要政府付出更多的智慧填补。”中移动香港套餐让内地用户“羡慕嫉妒恨”,价格便宜的离谱,套餐丰富的惊人,究竟是“垄断惹的祸”,还是另有隐情?又是一年高校毕业季,清华北大毕业生就业图网络热传,这些名校毕业生都去哪儿了?---听经观粉丝滔滔不绝。
一句话评论
1、地产拐点年内或现
年初至今,越来越多地区的房价下降新闻正在映入公众眼帘,前期商品房供给量较大的常州、杭州、南京等二三线城市房价逐步回落已基本确认,近期广州、北京一些一线城市楼盘也已开始出现降价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已于去年12月见顶,呈逐月回落趋势,预计全国房价拐点或可能在年底出现。
当前房价调整主要是四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2012、2013年全国房价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直接提高了开发商的心理预期,开发商大举拿地,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2013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达3.13万亿元,同比增加50%,其中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去年土地出让金更是突破了5000亿元。但与土地市场火热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品房供给量在不断提高,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受吸引外来人口动力不足,本地居民购房需求减缓的影响,其房价出现了滞涨,有的甚至开始下跌。
其次,市场自然利率水平的提高抑制了资产价格的上涨。
再次,随着欧美经济的好转,部分资金回流对国内资产价格造成了一定冲击。
最后,中国资本回报率的下降使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不断增强。
受上述因素制约,楼市拐点或于年底出现,但需要指出的是,房价拐点出现并不意味着房价全局性崩盘,更不意味着全国所有地区房价都出现相同幅度调整。
经济观察网范欣:在商品房供给增加、市场利率提升及全球资金流动转向背景下,今年全国房价拐点或在年底出现,但因分税制改革未推出、一线城市旺盛的潜在购买力及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全国楼市不会出现全局性崩盘,但不同城市、城市不同地区房价分化格局将进一步拉大。
2、给“京津冀一体化”降个调
京津冀一体化最终尘埃落定,成为事实上的“一号工程”。“一体化”的说法虽浪漫,但真正实现,困难重重。未来最大的决定因素在于三个方面:能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否建立对等的开放、能否实现产业协同。
京津冀一体化最大的障碍在于政治地位不对等。京津冀不同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最大地方,就在于掺合了太多政治因素。珠三角和长三角更多是市场在起作用。珠三角的竞争力在于其开放性,长三角的竞争力在于其因市场分工协作而成就的“斯密动力”,而京津冀的特点是强大的要素聚集能力,这其中,权力的作用非常明显。
京津是直辖市,各有一名政治局委员,与河北不是一个量级。河北的人才、资源,都向北京集聚,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天津为直辖市,在获取国家资源方面,也有巨大便利。过去的十年中,天津依靠国家的投资,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滨海新区崛起,大部分靠的就是央企投资。而这种便利和优势,河北是不具备的。天津与北京虽同为直辖市,但是由于后者是首都,所以天津在与北京的竞争中也处于弱势地位。
其实,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2005年就着手制定京津冀统筹发展规划,然而最终结果是:十一五规划“把天津建设成北方工业中心城市”,十二五规划“打造首都经济圈”,重大决策搏弈的最后一刻,出局的都是河北。也因此,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始终停留在课题研究层面。
经济观察报新望:未来,京津冀协调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定位问题。北京未来应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四大中心,天津是经济中心和高端制造业中心,河北则应该是大众制造中心。如上所言,我们或许应更现实一些,把“京津冀一体化”的调子降一降,先从“协调发展”开始。若能实现京津冀之间精准定位基础上的产业协同效应,进而达到各自定位的协调发展,再谈一体化不迟。
3、放松限购没那么可怕
近日,多地呼吁楼市限购松绑的消息此起彼伏。冷眼人一看,这不又是开发商攥土地财政小辫的戏码么?
为什么要放开限购呢?土地财政固然是地方政府的软肋,但细观近期一系列房地产风波,银行的风险似乎更迫在眉睫。
温州的情况最为典型,其市长陈金彪称,温州的资金很多都沉淀在房地产上,房价一旦断崖式下跌,抵押物就会缩水,银行就会产生坏账,信贷投放无法增加,实体企业就融不到钱。温州谋求差异化调控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整个实体经济资金链和担保链的解套。
这种风险已经足够引发高层的重视,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预警,温州三年前均价跌20%,坏账猛升20%。海南房地产崩盘,几大银行的负债率、坏账率猛涨到60%-70%的水平,这个风险不能小觑,而中国是有能力有机会“拿时间换空间”来避开房地产泡沫的。
拿时间换空间、避开房地产泡沫,这是再明显不过的表述了,全面深化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以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甚至税收制度改革代替土地财政将是旷日持久的过程,而房价的下跌是个螺旋式的过程,银行等不及,地方政府也等不及。
不同意放开限购的观点认为,此时放松限购等于是纵容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鼓励投资投机买房,房价报复性反弹,楼市重回疯狂年代,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经济观察报张雅楠:我们认为,限购本身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调控手段,让它退出导致的政策缺位必然需要政府付出更多的智慧填补。目前政府需要做的,是继续积累和深化市场化调控手段,在真实供需的情况下,房价的涨跌、开发商的壮大和陨落、银行风险的呈现和防范,才是一个经济体真实而有价值的过程。
微言大义
1、【中移动香港套餐走红!】近日,中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走红:1700分钟通话,1万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移动内地58元套餐内容是:350分钟通话,10MB流量,短信单独收费。面对如此差距,内地用户质疑: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中移动回应:香港内地套餐水平相差百倍,称区域性定价是跨国企业常用做法...@央视新闻
【流小逸:】其实就是缺乏竞争下的垄断,讲得再隐晦也掩盖不了内地收费贵服务差的事实,得不到人尊重也是合理。
【康凯_tigerkk:】大陆的平均人口密集度和香港比,是如何?基础设施建设不要钱?不算成本?要是北京上海城区单独定价,我敢说可以比香港低,但是就是纯价格也可能会是现在百倍。
【Sakura-倩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区域性差价,为了竞争嘛。就好像同一样东西,在不同地区价格不一样,有时本地生产的东西,在外地出售的价格比上本地的价格还要低。
【爱吃饼屑鱼尾:】同样啤酒,大排档卖5元,五星级酒店卖28元,就是不一样。我想大陆可能是高档消费区吧。
【茗偌晓曦:】别再给自己找借口了好么,现在的消费者都不是土鳖了,你以为还跟以前一样随意宰啊!
2、【一张图告诉你,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哪了?】 2013年,清华毕业生共6644人,总体就业率为98.5%,其中本科生98.1%,硕士98.7%,博士99.1%;北大(含医学部)共9071人,总体就业率为97.44%,其中本科97.37%,硕士97.88%,博士96.49%。2013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清华北大仍然保持着高就业率(广州日报)
【自由之海2046:】七十个去哥大,果然魅力大;七十个去电网,国家的悲哀。
【蛇形九变2013:】图示的清华北大也是绝大部分去事业单位和国企,自己混社会的极少,能力也不过如此.
【凌晨思念shi:】学校13年去世界500强的有1922人,但是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不都是500强吗,大家都去这仨地了,原因大家都知道,学的不就是石油嘛.
【勤快xiaojin:】要是北大清华就业都困难,那中国就业环境能有多差。这个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主持人:也许,清华北大的高就业率确实会让更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感觉极度不爽。的确,当大多数毕业生还在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而四处奔走的时候,清华北大的哥们姐们基本上已经开始按部就班、不慌不忙的上班了。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必过于难过纠结自惭形秽。有调查显示,多数高考状元自名校毕业、走上社会后表现平庸,综合能力之差让人不敢相信他们曾经在学业上的拔尖和辉煌成绩。如果看远点,就算名校毕业生混成公务员大军中的一员,那又怎样?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不否认,他们在现实面前选择了妥协投降,这样的生活原本也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毕竟,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看他是否走了那条当初就已选定的人生道路---哪怕颠沛流离辛苦坎坷,回首过往,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能够在苦中品味出更多甜蜜和无悔,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感谢收听今天的节目,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