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双/文
十年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带着吉利旗下豪情、美日、优力欧、华普、美人豹、“CK-1”以及吉利方程式赛车来参加2004年北京车展。十年后,吉利母品牌再度高调复出,全新产品的标识变成改版后蓝黑交替的帝豪LOGO。
这家当年主打三、四万元产品的车企此次来到北京时已经今非昔比:2000平米的展位、 12款新车(包括换代改款车型),而且吉利主销的帝豪产品已经突破10万元的天花板,摆脱了昔日廉价车印象,更重要的是还拥有了“高大上”的沃尔沃品牌。
与沃尔沃携手的吉利,车型及品牌都焕然一新,崭新的车型和技术让这家从逆境中走出的民营车企变得也”高大上”。
本届车展吉利汽车的参展主题为“技术吉利 美好生活”,展示25款产品、动力总成和模拟器。新车发布的亮点包括帝豪CROSS CONCEPT PHEV 概念车、吉利新帝豪EC7和9款换代产品。
十年三度转型
当年,“造中国最便宜的车”让吉利等自主品牌在造车初期成功起步,诸多车型均以“实在、亲民”的形象和价格投放市场,打破了汽车价格被大企业集团垄断的局面,迅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开始在一些大型车展崭露头角。
2004年吉利北京车展亮相的“CK-1”是吉利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进行合作,针对中国工薪阶层的用车需求,全新设计开发的一款时尚经济型轿车。更为标志性意义是,吉利控股集团第一次与国外厂商在新车型开发上进行的全面合作,由此拉开了吉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国际化序幕。
当年新车推出背后是吉利已经在进行的第一次转型,也是李书福个人的转型,他开始承认吉利的不足,承认造车的不简单,开始注重品质与品牌。
“造汽车其实很不简单,不然世界上为什么就剩下这几家,汽车集成性非常强。”李书福改掉了“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著名言论。
在顶层管理架构上,2004年,吉利控股集团开始流程再造,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制的治理架构,启动全面信息化建设。
同时,2004年后,吉利在资金上有了可靠的来源,随即对质量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并在渠道上仿效广本建立4S店这种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一年后的2005年,已经在国内初具规模与实力的吉利亮相第六十一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参加世界顶级车展。
吉利第一次转型后,不仅在品牌、制造、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而且在技术上成功逆袭。 2006年,吉利自主开发的JL4J18型汽油机和Z系列的自动变速器屡获大奖,其变速器项目填补了中国汽车行业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空白。不过,与吉利车型遍布大街小巷的同时,吉利品牌“廉价”印象也已经深入人心,一时无法扭转。
于是2007年,吉利开始提出向全球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对标,进行第二次战略转型,打开全球化视野。
2008年,吉利开始谋划从陷入金融危机的福特手上收购沃尔沃。也是这一年,吉利宣布分品牌路线,并于2009年正式推出了三个子品牌:帝豪、全球鹰、英伦。这是仿效通用、大众、丰田们分品牌运营的做法。
2009年后,人们几乎在吉利的车型上看不到以往吉利汽车的影子,在宣传上三个品牌也是各自独立拥有一套品牌管理体系。
让李书福感到满意的是,吉利分品牌的办法让吉利进一步甩掉了“低质低价”的帽子。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汽车2012年业绩显示,吉利2012年实现总收入2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净利润20.4亿元,比2011年的15.4亿元增长32%。帝豪全球鹰及英伦三大品牌在J.D.Power的满意度排行榜上均位居自主品牌前列。
李书福和吉利的第三次转变起源于收购沃尔沃,彻底打开国家化视野后,大量精英人才以及国际化管理开始流入吉利。
同时吉利汽车过去的研发体系、产品营销体系、经销商渠道、服务水准、网络层次等纷纷开始改革。如原上海通用系的孙晓东、侯海靖就分别加盟吉利的销售和制造领域。携手沃尔沃 本次车展上亮相的吉利帝豪CROSS CONCEPT PHEV概念车是基于吉利汽车的可扩展平台FE平台打造的车型,与沃尔沃在此次车展上亮相的S60L混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吉利品牌而言,最大的突围优势就是有沃尔沃这个好兄弟。去年9月中旬,吉利在瑞典设立的吉利欧洲研发中心正式开业。原沃尔沃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副总裁方浩瀚出任吉利汽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和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O。“沃尔沃将作为该研发中心的技术主导方,未来研发出的全新产品架构将作为吉利和沃尔沃两家公司S60以下(不包含S60)级别产品的平台基础。”方浩瀚表示。
根据计划,吉利控股将每年出资3亿到4亿元人民币支持该中心的运营。该中心计划今年招收50名中国工程师,为吉利未来储备技术人才。
李书福表示,“我们有一个宏伟的目标来不断增强旗下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竞争力。吉利汽车一直致力于品质提升,通过向沃尔沃学习,这种提升的速度将大大加强。我们相信一个隶属于控股集团、相对独立的联合研发中心能使我们充分实现知识与技术共享,且不会影响各自品牌的声誉和产品开发。沃尔沃汽车将继续专注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目标,而吉利汽车还是主攻大众车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落实吉利瑞典研发中心模块化平台基地已经在运作由于该平台属于吉利与沃尔沃共享的下一代小型车平台(沃尔沃60系‘不包括’以下的平台),吉利和沃尔沃双方可根据自己需要利用该平台研发各自车型。
其实早在2012年年底,沃尔沃就向吉利转让了三项技术,包括GMC(中级车型)升级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GX7安全革新技术。
事实上,不止是安全革新技术,在目前销售的SUV产品GX7上,沃尔沃出了很多力。据负责GX7生产的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侯海靖介绍,由于吉利成都工厂和沃尔沃工厂相邻,沃尔沃、吉利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交流,甚至吉利工程师们曾专门把这款车拿到瑞典,让沃尔沃工程师进行了几百项研究,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方法。
未来,吉利汽车将联合沃尔沃汽车开发小型、高效、环保的发动机系列产品,以及7DCT双离合变速箱,在新能源领域,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正在探讨成立联合电驱动系统研发机构和制造公司,更好地迎接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