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北京车展 >
全新高尔夫“动力十足” 一汽-大众再攀新高
导语:3月份,一汽-大众以150,594辆的终端销量,稳居国内车企销量冠军。
丁闻/文
 
    3月份,一汽-大众以150,594辆的终端销量,稳居国内车企销量冠军。今年第一季度,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395,335万辆,同比增长13.1%。其中,全新高尔夫表现抢眼,在3月共销售1.68万辆,同比增长61.2%,再次领跑国内两厢车高端市场。
    今年是高尔夫诞生40周年,40年来高尔夫不仅屡次斩获欧洲“年度最佳轿车”,在全球在全球创造了3000万的销量奇迹,更以卓越性能与品牌文化,形成强大品牌凝聚力,粉丝遍布全球。
    提起大众品牌,高尔夫肯定是首先跃入人们脑海的产品之一,纵观世界车坛,很少有车型能像高尔夫这样,品牌知名度可以与企业品牌齐名。
    在“三厢为轿”观念一度十分流行的中国,身为两厢车鼻祖的高尔夫在两厢车市场的培育与开拓上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如今国内两厢车市场已成为厂家纷纷押注的重要市场,曾经只是汽车发烧友中小范围传播的高尔夫文化也走向大众。在此次北京车展期间,大众展台上高尔夫依然是明星。
传奇40载
    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大众也遭遇了财政困难,它的明星车型甲壳虫市场表现逐渐力不从心。此时大众果断做出决定:放弃曾经热销现却已年迈的甲壳虫,研发一款全新车型。全新车型在技术方面放弃了传统后置风冷发动机布局,尝试采用全新前轮驱动,轻量化承载式车身、并以乔治亚罗设计的溜背式造型为基准的新产品,而这款产品就是后来被我们熟知的高尔夫。
    在世界汽车历史上,受道路条件限制、能源短缺、消费理念等因素影响的欧洲,被公认为两厢车发源地。时至今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80%都是两厢车。这也促使了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大众、雪铁龙、雷诺等诸多品牌在两厢车市场长期竞争。而在长期激烈竞争中下,能经受住时代考验、获得消费者持续认可成为传世经典的车型可谓凤毛麟角。全球销量排名第三、获得“神车”封号的高尔夫无疑当之无愧。
    追溯高尔夫40载畅销的原因,除了一贯传承的扎实过硬的产品质量,每一代高尔夫都是那个时代汽车圈内科技创新、时尚潮流的引领者。
    在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一代高尔夫之后,1983年诞生的第二代高尔夫首次运用了机器人造车,这是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史上第一次被使用。而同一时期的其他厂家车间,零部件生产还依靠工人手工作业。不仅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其生产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待商榷。到1988年6月,高尔夫系列轿车产量已经高达1000万辆。
    到第三代时,高尔夫不仅将“欧洲最佳汽车”收入囊中,还在福特、欧宝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快速反应推出了高尔夫旅行版。在旅行版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同时,随之产生的那句“如果不能到处去旅行,那至少也要开着高尔夫到郊外去看看”流行语风靡一时。
    从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高尔夫在大众集团中担任着创新科技先行者角色。大众从不吝啬在这款小车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而承载了最新科技、最前沿设计的历代高尔夫,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两厢车的标杆。
中国新篇章
    在欧洲、北美不断创造佳绩的高尔夫,世纪之交时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步伐——进入中国市场,由此也正式揭开了高尔夫历史的新篇章。
    但“神车”高尔夫在中国的市场开拓并不像在欧美那样顺利。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早期,两厢车是不被国人所接受的。尤其是在公务消费为主,私人消费还未打开的时期,“三厢为轿”是国人对汽车的普遍定义。基于此,即使在当时拥有着多项看似很先进的技术、且选取了符合国人“富裕安康”寓意的名字的两厢富康却因没有“屁股”而在国内遇冷,市场开拓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003年,看到私人消费兴起的苗头,一汽-大众引入第四代高尔夫,希望将高尔夫在全球掀起的热浪传递至拥有深厚潜力的中国市场。然而,第四代高尔夫遭遇了与富康类似的境遇。
    虽然销售遇冷,但高尔夫的高品质与出色操控给第一批车主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主动将这良好的口碑延续了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理念潜移默化的改变,从一汽-大众引入第四代高尔夫起,短车身让操控更精准、大开口掀背后备箱装载更实用、两厢车身造型更时尚动感,高尔夫所带来的两厢车风潮深刻影响了国人对两厢车的认知。而这些积累无疑成为敲开中国两厢车市场的钥匙。
    时至一汽-大众引入第7代高尔夫时,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兴起,对于两厢车的接受程度已大大不同于往昔。
    此时,虽然市场上有众多两厢车型,但高尔夫多年市场积淀的良好口碑与独特的品牌文化,让众多年轻消费者将其视为两厢车的领军车型。
    如今,高尔夫这款小车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不仅是两厢车的典范,更超越车本身代步的功能,代表了一种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一种阳光积极的生活状态。

丁闻/文

3月份,一汽-大众以150,594辆的终端销量,稳居国内车企销量冠军。今年第一季度,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395,335万辆,同比增长13.1%。其中,全新高尔夫表现抢眼,在3月共销售1.68万辆,同比增长61.2%,再次领跑国内两厢车高端市场。   

今年是高尔夫诞生40周年,40年来高尔夫不仅屡次斩获欧洲“年度最佳轿车”,在全球在全球创造了3000万的销量奇迹,更以卓越性能与品牌文化,形成强大品牌凝聚力,粉丝遍布全球。    提起大众品牌,高尔夫肯定是首先跃入人们脑海的产品之一,纵观世界车坛,很少有车型能像高尔夫这样,品牌知名度可以与企业品牌齐名。   

在“三厢为轿”观念一度十分流行的中国,身为两厢车鼻祖的高尔夫在两厢车市场的培育与开拓上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如今国内两厢车市场已成为厂家纷纷押注的重要市场,曾经只是汽车发烧友中小范围传播的高尔夫文化也走向大众。在此次北京车展期间,大众展台上高尔夫依然是明星。

传奇40载   

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大众也遭遇了财政困难,它的明星车型甲壳虫市场表现逐渐力不从心。此时大众果断做出决定:放弃曾经热销现却已年迈的甲壳虫,研发一款全新车型。全新车型在技术方面放弃了传统后置风冷发动机布局,尝试采用全新前轮驱动,轻量化承载式车身、并以乔治亚罗设计的溜背式造型为基准的新产品,而这款产品就是后来被我们熟知的高尔夫。   

在世界汽车历史上,受道路条件限制、能源短缺、消费理念等因素影响的欧洲,被公认为两厢车发源地。时至今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80%都是两厢车。这也促使了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大众、雪铁龙、雷诺等诸多品牌在两厢车市场长期竞争。而在长期激烈竞争中下,能经受住时代考验、获得消费者持续认可成为传世经典的车型可谓凤毛麟角。全球销量排名第三、获得“神车”封号的高尔夫无疑当之无愧。   

追溯高尔夫40载畅销的原因,除了一贯传承的扎实过硬的产品质量,每一代高尔夫都是那个时代汽车圈内科技创新、时尚潮流的引领者。   

在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一代高尔夫之后,1983年诞生的第二代高尔夫首次运用了机器人造车,这是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史上第一次被使用。而同一时期的其他厂家车间,零部件生产还依靠工人手工作业。不仅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其生产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待商榷。到1988年6月,高尔夫系列轿车产量已经高达1000万辆。   

到第三代时,高尔夫不仅将“欧洲最佳汽车”收入囊中,还在福特、欧宝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快速反应推出了高尔夫旅行版。在旅行版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同时,随之产生的那句“如果不能到处去旅行,那至少也要开着高尔夫到郊外去看看”流行语风靡一时。   

从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高尔夫在大众集团中担任着创新科技先行者角色。大众从不吝啬在这款小车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而承载了最新科技、最前沿设计的历代高尔夫,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两厢车的标杆。

中国新篇章   

在欧洲、北美不断创造佳绩的高尔夫,世纪之交时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步伐——进入中国市场,由此也正式揭开了高尔夫历史的新篇章。   

但“神车”高尔夫在中国的市场开拓并不像在欧美那样顺利。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早期,两厢车是不被国人所接受的。尤其是在公务消费为主,私人消费还未打开的时期,“三厢为轿”是国人对汽车的普遍定义。基于此,即使在当时拥有着多项看似很先进的技术、且选取了符合国人“富裕安康”寓意的名字的两厢富康却因没有“屁股”而在国内遇冷,市场开拓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003年,看到私人消费兴起的苗头,一汽-大众引入第四代高尔夫,希望将高尔夫在全球掀起的热浪传递至拥有深厚潜力的中国市场。然而,第四代高尔夫遭遇了与富康类似的境遇。   

虽然销售遇冷,但高尔夫的高品质与出色操控给第一批车主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主动将这良好的口碑延续了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理念潜移默化的改变,从一汽-大众引入第四代高尔夫起,短车身让操控更精准、大开口掀背后备箱装载更实用、两厢车身造型更时尚动感,高尔夫所带来的两厢车风潮深刻影响了国人对两厢车的认知。而这些积累无疑成为敲开中国两厢车市场的钥匙。   

时至一汽-大众引入第7代高尔夫时,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兴起,对于两厢车的接受程度已大大不同于往昔。   

此时,虽然市场上有众多两厢车型,但高尔夫多年市场积淀的良好口碑与独特的品牌文化,让众多年轻消费者将其视为两厢车的领军车型。   

如今,高尔夫这款小车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不仅是两厢车的典范,更超越车本身代步的功能,代表了一种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一种阳光积极的生活状态。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