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团购火热的底气何来 4月30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在余额宝、理财通相继火爆之后,最近一种新的号称“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团购信托,开始在市场走俏。在一家名为“信托100”的网站上,赫然写着:“用户能够以每份100元的低门槛投资高收益的信托产品,存款期限6---36个月,预期年化利率高达8%---12%。”一直以来,信托产品都以百万元的门槛被看做理财产品中的“高富帅”,草根们从来都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现如今如此低的门槛,就能买信托了?本周欢乐财经之商业观察,经观评论员刘鹏撰写的“信托团购火热的底气何来”是我们的观察主线,一起来思考信托团购火热的背后,究竟还有哪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深层次原因,是此次事件的“隐形推手?”
  (核心提示)“信托100”100块就可投资信托,响应者甚众,资金额度节节上升;信托业协会发布紧急声明,宣布该网站违法违规操作;业内人士齐齐发声,称该做法涉嫌公募,对投资者有误导嫌疑。然而,“信托100”愈挫愈勇,投资者亦显示热情不减,继续认购,来势汹汹。信托100团购火爆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刚性对付的神话还能维系多久---敬请关注本期商业观察。
  首先,我们来看看“信托100”这家网站是如何将信托这位“高富帅”玩转成“草根一族”亦可亲近的理财产品的---用大白话来说,这家网站做的生意是,“在网上凑齐1万个愿意投资100元的人,然后拿这100万去购买信托”。换句话讲,投资者通过这家网站,可以花100块钱买到“门槛最低100万”的“高大上”信托产品。截至4月18日凌晨,“信托100”网站,本期精选募集资金已达到341.25万元。
  这种做法引起了信托业协会的高度关注。4月17日,信托业协会发布紧急声明,宣布“信托100”违法违规,提醒广大投资者远离非法信托活动,如若参与而蒙受损失的,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信托协会同时声明表示,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下称集合信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而言,集合信托管理办法规定,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如果是自然人,则需要提供相关财产证明,例如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超过100万元,或是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20万元,或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此外,该办法还规定,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的,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
  信托业内人士也表明,信托100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集合资金管理办法中的合格投资者规定,而且具有公募嫌疑,低风险、高收益的宣传也不利于正确信托投资观念的形成。
  不过,信托业界的谴责似乎并没有造成信托100“销声匿迹”,后者反而愈挫愈勇。在公司网站上,甚至与信托业协会“隔空对战”。根据网站背后的运营公司财商通的说法是,他们是通过网站与投资者签订委托代理投资协议,再由网站与发行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签署认购协议,是合法的。
  此外,投资者对该网站的热情似乎没有减少。4月25日该网站“昨日投资排行”一栏中,排名第一的投资者已投入20万,第二位的5万。
  我们认为,“信托100”的火爆认购根源不仅仅源于互联网渠道优势,而其根本在于信托刚性兑付不能打破,造就的高收益保障。
  试想,如果信托产品不再有刚性兑付,而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处置;投资者购买信托不是根据公司的承诺而是项目产品本身风险来衡量是否购买,信托100的“100%安全保障”的底气还会那么足吗?
  要知道,一只信托产品的融资额少则亿元,多则几十亿,如果出现兑付风险,一家网站能承担其损失吗?
  由此,不破不立,解决信托100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
  主持人: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这是基本的市场经济常识。“信托100”事件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来看,有着普惠金融,金融民主化的标签的金融创新活动,由于确实为投资者带来了好处,通常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发展也日益强劲。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如何才能做到张弛有度,如何与时俱进的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刚性兑付现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痼疾,要健全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机制,必须尽早打破刚性兑付的怪圈。如果说“刚性兑付”曾经是一个极美的神话,那么尽早打破神话,睁开眼面对现实,才有可能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否则,“打肿脸充胖子”的自我麻醉能持续多久?一旦更凶猛的危机来临,届时又该如何应对呢?感谢各位收听本期节目,祝大家五一节快乐平安!
 
 

主持人:在余额宝、理财通相继火爆之后,最近一种新的号称“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团购信托,开始在市场走俏。在一家名为“信托100”的网站上,赫然写着:“用户能够以每份100元的低门槛投资高收益的信托产品,存款期限6---36个月,预期年化利率高达8%---12%。”一直以来,信托产品都以百万元的门槛被看做理财产品中的“高富帅”,草根们从来都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现如今如此低的门槛,就能买信托了?本周欢乐财经之商业观察,经观评论员刘鹏撰写的“信托团购火热的底气何来”是我们的观察主线,一起来思考信托团购火热的背后,究竟还有哪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深层次原因,是此次事件的“隐形推手?” 

(核心提示)“信托100”100块就可投资信托,响应者甚众,资金额度节节上升;信托业协会发布紧急声明,宣布该网站违法违规操作;业内人士齐齐发声,称该做法涉嫌公募,对投资者有误导嫌疑。然而,“信托100”愈挫愈勇,投资者亦显示热情不减,继续认购,来势汹汹。信托100团购火爆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刚性对付的神话还能维系多久---敬请关注本期商业观察。 

首先,我们来看看“信托100”这家网站是如何将信托这位“高富帅”玩转成“草根一族”亦可亲近的理财产品的---用大白话来说,这家网站做的生意是,“在网上凑齐1万个愿意投资100元的人,然后拿这100万去购买信托”。换句话讲,投资者通过这家网站,可以花100块钱买到“门槛最低100万”的“高大上”信托产品。截至4月18日凌晨,“信托100”网站,本期精选募集资金已达到341.25万元。 

这种做法引起了信托业协会的高度关注。4月17日,信托业协会发布紧急声明,宣布“信托100”违法违规,提醒广大投资者远离非法信托活动,如若参与而蒙受损失的,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信托协会同时声明表示,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下称集合信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而言,集合信托管理办法规定,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如果是自然人,则需要提供相关财产证明,例如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超过100万元,或是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20万元,或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此外,该办法还规定,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的,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 

信托业内人士也表明,信托100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集合资金管理办法中的合格投资者规定,而且具有公募嫌疑,低风险、高收益的宣传也不利于正确信托投资观念的形成。 

不过,信托业界的谴责似乎并没有造成信托100“销声匿迹”,后者反而愈挫愈勇。在公司网站上,甚至与信托业协会“隔空对战”。根据网站背后的运营公司财商通的说法是,他们是通过网站与投资者签订委托代理投资协议,再由网站与发行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签署认购协议,是合法的。 

此外,投资者对该网站的热情似乎没有减少。4月25日该网站“昨日投资排行”一栏中,排名第一的投资者已投入20万,第二位的5万。 

我们认为,“信托100”的火爆认购根源不仅仅源于互联网渠道优势,而其根本在于信托刚性兑付不能打破,造就的高收益保障。 

试想,如果信托产品不再有刚性兑付,而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处置;投资者购买信托不是根据公司的承诺而是项目产品本身风险来衡量是否购买,信托100的“100%安全保障”的底气还会那么足吗? 

要知道,一只信托产品的融资额少则亿元,多则几十亿,如果出现兑付风险,一家网站能承担其损失吗? 

由此,不破不立,解决信托100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 

主持人: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这是基本的市场经济常识。“信托100”事件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来看,有着普惠金融,金融民主化的标签的金融创新活动,由于确实为投资者带来了好处,通常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发展也日益强劲。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如何才能做到张弛有度,如何与时俱进的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刚性兑付现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痼疾,要健全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机制,必须尽早打破刚性兑付的怪圈。如果说“刚性兑付”曾经是一个极美的神话,那么尽早打破神话,睁开眼面对现实,才有可能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否则,“打肿脸充胖子”的自我麻醉能持续多久?一旦更凶猛的危机来临,届时又该如何应对呢?感谢各位收听本期节目,祝大家五一节快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