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听本周欢乐财经之热点评论微博,我是陆遥。北漂租房问题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且近年来因群租引发的各类安全问题愈加引起社会关注,因而首都综治办一再将“重点打击群租房”作为工作重点。评论员张林认为“解决群租房靠打击没用”;日前,中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终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也是25年来的首次修订。评论员王琳表示:“史上最严环保法”能否从文本上的“最严”走向执行中的“最严”---新环保法要解决“四大关系”;当下,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新区建设热情可谓“节节高涨”,调查表明: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个别省会城市竟要新建13个城区。评论员刘金松建言“造新城,不能造空城”。男子欲取亡母480元存款 需花千元公证;8名非京籍初三学生因仅能报考中职起诉北京教委---本周微言大义,听“橙子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一句话评论
1、解决群租房靠打击没用
对于刚刚落脚北京的北漂来说,想和其他人一起租房子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是因为,首都综治办联合其他部门,将会着手重点治理“违法群租房”。市住建委给出的理由,是由于目前85%的群租房是中介的谋利所为。言下之意,治理群租房是为了维护租房者的福利。
不仅是在北京,其他大城市也都有限制群租房的政策,比如天津、上海、南京等等。除了打击“黑中介”,具体的限制政策也早已有之。比如在2010年,北京法制办曾草拟出台了一份规定,限制出租住房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10平米,而苏州市在2010年的相关规定则为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12平米。这样的思路,就好比为了能让人们吃的好,就规定了人们不能吃树皮而只能吃肉粥,于是也就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此类福利政策只能是缘木求鱼。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随着房价的攀升,群租房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2012年,北京市住建委对出租住房的10平米限制已经降低到每人不得低于5平米,这也就表明之前的规定已被突破。人为的规定最终被证明是一场一厢情愿。那么,为什么群租房越来越多,群租面积越来越小?道理再简单不过,市场需求使然。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张林:该如何解决群租房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相信市场本身的力量。一方面是要让市场真正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不是依靠行政的力量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大城市。另一方面对出现的群租房要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这样房东和房客才有激励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能增加市场对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服务供给,而不是相反的去打击取缔。当人们有了宁可打击福利房,也要反对打击群租房的勇气时,我们就真有了一个好社会。
2、新环保法要解决“四大关系”
4月24日,历经4次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终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意味着中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业已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因此次的“修订案”大幅增加了政府与企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还被一些媒体贴上了“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标签。
法的生命在于实施。环保法的生命同样在于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能否从文本上的“最严”走向执行中的“最严”,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但就法案本身而言,如果不能协调并解决好以下这“四大关系”,环保法的执行前景将难以乐观。
其一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环保法是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其规定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如果另有法律对此领域中的某些专门问题作了特别规定的,那就应按照《立法法》确立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适用特别法。
其二是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关系。此次环保法修订备受赞誉的还有环保公益诉讼主体的放宽。在去年修订案草案二审稿中,环保公益诉讼主体曾被限定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家。这种“公益垄断”遭到了舆论的广泛质疑。此次修订,环保公益诉讼主体终被确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
其三是行政执法与司法救济的关系。所谓“史上最严环保法”,给公众的印象首先还是严在重罚。这里的“罚”,主要是指行政处罚。如修订案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其四是官员法定责任机制与官员引咎辞职的关系。环保法修订案也关照到了环保官员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并强调“应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渎职、失职的公职人员从严问责”。值得一提的是,环保法修订案明文规定“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也将“引咎辞职”。
经济观察报特约评论员王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非充分的公众参与不能解决。要想“国在山河破”的尴尬不再传给子孙后代,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一个都不能少。环保法的修订虽已完成,要实现此番修订环保法的初衷,仍任重道远。
3、造新城,不能造空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根据其2013年对中国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个别省会城市竟要新建13个城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新区建设热情可见一斑。
而在这股新区建设热潮中,一个新的现象值得关注:政府造城的热情不断在从省会城市向地级市、县级市逐渐下移,甚至一些县域开发区及重点乡镇内新城建设也在升温。但与各级政府造城热相对应的是,“空城”、“睡城”现象频现。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当时中国城镇化刚刚起步的阶段,新城的建设确实对扩大城市承载力、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管是浦东的繁荣还是一些内地新城的发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
但当新城建设的摊子越铺越大,辅之以地方政绩的冲动、土地财政的依赖、区域间竞赛的考量,新城建设成了一辆无法停下来的战车。已开工建设的新城,不断修改规划,扩大面积;尚未建设的,抓紧启动上马;一个尚未建设成熟时,另一个又开始动工。当新城的建设规模逐渐超过人口的实际需求时,“空城”“死城”是必然结果。
从经营城市或土地财政的角度考虑,不管是各地政府的造城冲动、还是在造城上的“嫌贫爱富”都符合市场的逻辑,但却不符合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应有之义。城镇化的根本要旨在于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刘金松: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接近尾声、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新历史背景下,城镇化推进需要更加有历史的耐心,过去那种“三年见效果、五年出形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城镇化推进要避免新城成“空城”,还需要改变过去目标倒逼式的城镇化推进方式,更加尊重人口转移的客观规律,毕竟人来了,可以再造城;但城造好了,没人,就要出大问题。
微言大义
1、【男子欲取亡母480元存款需花千元公证】西安靳先生发现母亲生前有480元存款,与5个兄弟姐妹商量后想将钱取出。银行说这480元已成为遗产,要取走需要其他5个兄弟姐妹先进行《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可公证费就要约1000元。最终在银行建议下,他们放弃了这笔钱……(华商报)http://t.cn/8sBdCul
【古拉何弃疗:】这没有不合理。如果随便就支取了,假如日后几个子女有纠纷,那银行就不是450块能解决的了。一个人对抗一个银行感觉很弱小,但一个银行对抗一个社会也是很弱小的,所以必须从制度层面来把程序合法化,制度,法律面前,需要的是一个真理正义,而不是算计钱的多少。
【天下第一好吃懒做记忆最好大吉羊:】银行碰到被顾客放弃的存款,法律上应该属于何种性质呢?如果可以作为银行合法收入的话,以后,取钱的门槛还会更高。
【飛舞的時光機:】为什么要骂银行?既然是遗产,银行当然无权处置,何况收1000元的又不是银行。为什么公证费要1000元?做公证本来就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的,本来就不便宜的,公证费不是以需公证的财产数额大小来定的,否则,如果是480万要收多少公证费?
【风儿云儿和雨儿:】这样的事多,主要是忘记了密码吧。我爸爸也是有本存折,不知密码取不出来,只能送给银行了。
2、【8名非京籍初三学生因仅能报考中职起诉北京教委】豫籍农民工在北京务工20多年,孩子在北京从幼儿园上到初中,但中招报名时被告知只能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而普通高中不能报。4月28日,户籍在河南、山东的8位非京籍初三学生,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告上法庭,法院通知其在5月4日补充其他材料。(大河报)
【黄辣丁火锅:】支持所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人。
【幻影_仙子:】支持起诉北京教委,支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依据宪法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现在多建一所学校,将来就会少建一座监狱。希望执政者能跳出过度保护即得利益者的狭隘思维,从大局出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祖国的花朵公平的呵护。
【DrJay:】小摊小贩缴税吗?街头买个馒头也缴税了?国家应该引流人口到二三线城市。花更多力气开发西部。从个人讲,去小城市压力小很多,为什么不呢。如果没有能力在大城市生活,就应该离开。这点完全赞成任志强看法。留或者走都是自己选择。在哪里都要遵纪守法。
【揉可:】我原来和某些人的想法差不多,感觉到别人为什么老来挤占我们的生活空间,可能生长环境和宣传的缘故吧,我们觉得这社会公平正义,你可以选择点社会活动,去他们的家乡看看,可能就会理解了。
主持人:据最新消息,5月4日下午,经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审核,非京籍学生代表二次提交的材料和证据齐全、合格,法院已经正式接收,将在7日内给予书面回复,也就是说,此事是否正式立案、结果如何,下周应该会有个说法。因户籍问题,许多学生无法在就读当地参加中高考已经不是个新鲜话题了,此次8位学生状告北京市教委,是否能将此事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和格局呢,我们拭目以待。感谢收听本期节目,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