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财经记者新体验

2014-05-20 15:25

by陈鹏丽

 

   一年前这个时候的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一年后,我选择了那个我曾经恐惧的新闻领域——财经。

   虽然之前已有过媒体实习的经验,但“财经”与“财经记者”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说实话,我对经济领域不了解。上个学期才接触到财经新闻。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虽然也具备财经新闻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概念,但对于财经新闻,懂得真的不多。甚至,在来北京的火车上,我还在消化贺宛男老师的授课笔记。我不知道其他营员带着何种心情来到这里,而我却是带着往财经记者这条路“一路走到黑”的决心来的。

现在回头想想,还是完全没搞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喜欢上财经新闻的,更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财经记者成为了我很明确想要的未来职业。我经常跟老爸说,我的人生好像常常是出乎意料的,也常常跟我唱反调。小学毕业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了一所我不想去、从来没考虑过的初中;初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相比之下我最不喜欢的高中;高中毕业之后,我报考了一所我高考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大学;大学之后,大三下学期之后,现在的我很笃定地选择了一个我人生前22年,从未考虑过甚至有点厌恶的经济学相关职业。说厌恶,其实是因为,我一直就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好像我的脑袋一直都在无意识地排斥类似哲学或者经济学这类的东西。在接触财经新闻之前,我对经济学的印象的关键字是:死板、理论、头疼·····财经记者那会儿在我的心里就像是一座无法企及只能仰望的高峰。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次的训练营就是一个全新的人生体验,我打心里非常珍惜这次的机会。在经观训练营,我逐渐了解到了财经新闻是怎么回事,财经记者又是怎么回事。这种感觉好神奇。就像是,你本来就暗恋着你某个男孩子,突然你得到了机会,跟他有了接触,有机会在他身边好好了解他。然后,越了解越深爱。

在来训练营之前,我就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记得要主动、要积极、要多跑新闻、要勤奋、一定要学到点东西······训练营的活动安排不多,主要是选题会、编前会、讲座等。训练营第一周,我们基本上都是跟着报社的活动安排表做事。接下来一连串的事情让我立马感觉到了自己和别的营员的落差。首先,当我们的指导老师东哥跟我们说我们的报道选题——城镇化与中国经济二次起飞时,组里很多同学立马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城镇化的看法和对城镇化的理解。而我由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一句话也搭不上。心里在默默地称赞着组员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会上回来后,我决定从城镇化本身理解开始,我在网上查阅很多很多关于城镇化相关的资料理解并尝试寻找采访的选题和角度。很努力地去做准备,但到第二周汇报选题的时候,东哥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我的弱点。东哥说,我的问题在于过多关注理论本身,采访选题太大,没有切实的落脚点。虽然有些被打击到了的感觉,但东哥让我了解到我的缺点所在。仔细想想,以前的我确实也是这样的,我往往有些时候会因为过多地关注理论本而忘记了所有的报道都需要一个落脚点。

报社的部门选题会、编前会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财经媒体,但它们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我真的是菜鸟一枚”的这个事实。首先,第一次参加我们要闻部的选题会时发现,虽然记者老师们说的都是中文,但自己却压根儿没听懂。陌生的词语、陌生的名字让我有点慌。但问我从中总结出自己的问题就是,平时财经新闻还是看得比较少,正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听起来才这么费力。有了这层醒悟之后,我开始明了自己要如何迈出自己的下一步了。然而,打击我最深的是那次的国债期货的课程培训。我发现一个多小时下来,没几个能听懂的。虽然并没有要到老师的课程ppt,但课后,我根据自己的记忆,网上搜查资料消化了那一堂课。

我们的城镇化选题,在几经波折后,我终于确定了一个让东哥肯定的选题——北京的外地同乡会和商会。这个选题蛮有意思的。确定选题之后,我开始从街边的普通人开始做起。我很快就发现,普通外地打工阶层并不知道或者从未参与过同乡会,所谓的同乡会其实和商会属同一性质,都是纯商业化的社会组织。接着,我用最笨的办法,从网上找到了一大堆各省同乡会或者商会的负责人,电话联系采访。这个电话采访状况百出。但是随着采访越多人越深入,我很快发现选题不对劲。找不到冲突非常大的点不说,这个选题慢慢被发现跟城镇化关系不大。但当我发现这个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周的周四了。跟东哥简单的汇报交流之后,我决定了不再做同乡会,而是集中精力采访各地商会,而且独立于城镇化的主题去做。我在采访中发现,在北京的异地同乡会因为受到“一地一会”的社会组织的政策限制,北京有很多商会属“黑户”状态。为了确认是否真的有“一地一会”的限制和为什么限制,我周五便开始采访确认。但是,许是周五下午的原因,我打了北京市民政局和N多个区的民政局电话都无法接通或者接通没人工服务。多次打北京社会组织管理处的电话也收不到任何的回应。更运背的是,我打之前我采访过的湖南省商会的人也那么巧没人接。打了几十个电话居然一无所获。还好,最好让我大同了先前采访的广东商会的商务部经理的电话。但“坏消息”也接踵而来。我被告知,恰好今年3月份取消了商业类社会组织需要挂靠政府单位的政策规定。于是,整个选题失去了价值。也就是说,忙活了这么久才发现,选题黄了。

东哥安慰我说,记者做选题时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相信我从中也收获了很多。我还是会有点失落。失落是因为,我更想体验一下自己一个人跑财经选题,做一篇财经新闻的感觉到底是怎样的。我想知道自己的财经新闻写作水平到底到哪里。我跟东哥说,我就是怕闲,就是喜欢做事。东哥马上给了我一个数据整理的任务让我去做。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到其他组员的采访写作中。因为,我真的想从训练营里学到点东西。

财经记者和普通跑社会类新闻的记者不同。当我在南都实习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突发的事情发生,很多可以采访的大事小事。但是,来到财经媒体后,让我有点不适应的是,你会发现,好像财经新闻的选题不容易找。以前,我们是通过网上或者爆料者报料找选题,但是现在却被告知:一个好的财经记者从来不在网上找选题。以前看到一个新闻线索就可以拿着笔和纸,拦个出租车就走,现在的却是,不知道往哪找选题,或者即使找到选题也会发现,不是你说想采访就能采访的。一些选题因为价值性不够大不值得深入操作而不得不放弃。一些选题因为复杂或者危险而也不得不放弃,比如报社记者给我们提议的酒吧买假酒的选题。

这个财经记者的体验推翻了很多我在普通媒体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财经媒体,什么是财经记者,什么是财经新闻。我也更坚定了自己未来要走“财经记者”这条路,无论多少的挑战,多少的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