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不看好中国房地产 5月29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这里是欢乐财经每周四带来的财经人物谱,欢迎收听,我是陆遥。在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的互联网时代,知乎创始人周源不走屌丝路线,坚持以知性启智为先导,从最初的0用户发展到今天的注册用户400万,个中有什么奥妙?潘石屹称中国房地产就是泰坦尼克,马上就要撞倒冰山了。盖房子的不看好房地产,这个生意可不那么好玩;索尼CEO平井一夫上任两年使劲浑身解数,试图带领索尼走出困境杀出重围,他的美梦能实现吗?打开本周财经人物谱,分享他们的成败得失。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知乎”创始人周源。上榜理由:不随波逐流,做自己。

  周源是个求知欲极强的人。他从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就到了上海,做超市软件开发,过着标准的码农生活。直到春节回老家,他在旧书摊上翻到了《IT 经理世界》,他被互联网世界震动了,他迫不及待的给这本杂志投了简历,然后来到北京。他想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跟他们聊一聊。

  在三年的记者生涯里,他接触到了许多互联网创业者和各种神乎其神的创业模式,2008年,他决定辞职自己创业,“我没办法验证,这些人说的真假,只有自己去试。”周源说。

  第一次创业,周源成立了一家名为Meta搜索的公司,为电子商务公司提供搜索数据分析。一年多以后,130万元投资只收回17万,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周源反思,“没有沉到用户中去,不知道用户需求的痛点在哪里。”

  知乎的源起是集体博客apple4us,2007年由时任《环球企业家》记者张亮发起,由黄继新、周源等朋友业余自发写作,讨论和分析国外科技业最新动态,从苹果公司动态,延展到互联网产品设计、行业趋势和网络文化。后来,周源、黄继新这几个核心成员陆续邀请到一些未曾谋面的写作者,慢慢积累了近40个作者。

  一小撮专业的人探讨专业的事,其实很像硅谷的问答社区Quora。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周源受Quora启发,拉来当时已在创新工厂工作的黄继新,一起做Meta搜索的老团队来做一个中国版问答社区。

  知乎的前两年,一直用邀请注册的方式维护社区的专业性,在很多圈内人眼中属于互联网人士的小众社区,参与讨论的人也大都来自互联网业。

  2013年3月开放注册后,知乎在更广的话题领域有了较大发展。虽然互联网仍是知乎话题的重头领域,但因为其他行业从业者和大众用户的加入,IT互联网从业者所占用户比已经被稀释到10%以下,金融、法律、健康、医学甚至生活领域等相关话题都有了很大拓展。

  2013年5月,“慢吞吞”的知乎有了新动作,发布一款新闻资讯应用——知乎日报,这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周源作为媒体人的背景,“我们一开始对知乎日报的想法就是‘重新发明报纸’。我们发现,不是所有人在阅读的时候都需要社区。另一方面,在手机上阅读的需求非常旺盛。”

  周源将这款产品形容为“一个超级印刷机”。这台印刷机每天印一张“报纸”,内容是知乎社区中的十来条问答,它们大多结合时事热点,人们喜闻乐见。随后,知乎又连续推出了知乎周刊、月刊,已在多看阅读、豆瓣阅读和 Kindle 商店上架。知乎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创造一种阅读方式。

  许多知乎日报的用户反过来注册社区,对知乎社区形成了一种反哺,使知乎以一种逆潮的方式持续进步。

  周源说自己是重度完美主义症患者,他对目前知乎日报的界面和功能不甚满意。他透露,2014年,知乎的计划不是推出什么新产品,而是继续打磨现有产品。

  如果说知乎是一家互联网报社,那它如何盈利?外界永远比知乎自己着急。两年前有不少知乎用户给知乎支招:可以涉足出版、网页游戏、高峰论坛、招聘,甚至征婚。除了出版,周源仍然希望保持知乎的纯净性。周源多次表示,谈“知乎”的盈利为时尚早,他仍不改创立知乎的初心:知乎将持续产生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让有价值的信息和人都关联起来。

  周源喜欢将一个社区比喻成一个城市,管理一个社区,其实就是在管理一座逐渐变大的城市。在一座城市里,肯定很多人在丢垃圾,有人迷路,社区管理员不可能顾及到每一部分,不可能给每一个新来的人指路,而是要靠这个城市里完善的交通指示牌,以及社区已有的文化和氛围。而如何实现这个网络社区从0到400万用户的蜕变和飞跃,周源说:每一个创意和思路,都应该和用户的思路和想法与时俱进,如此创造的价值,才称得上真正的“价值”。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SOHO董事长潘石屹。上榜理由:看好中国,看好中国经济,就是不看好中国房地产。

  5月23日,在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家论坛上,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潘石屹如是表示:“我对住宅市场不看好。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就是泰坦尼克号,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撞到之后,不但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更大的是金融行业的风险。”

  作为地产大亨,潘石屹难以回避关于房价的提问。他说:“我对于中国的房价不看好。尽管最近,房地产开发商、学者,用各种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尤其是任志强为代表。我认为是瞎掰。做市场的人,不要太相信这些。”

  那该怎么办?带着头脑,去市场上看一看。这才是最真实的。潘石屹说,市场比理论更加复杂。我宁可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自己所想到的,实际上我更多相信统计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绝对不是来自国家统计局。

  之所以看跌房价,潘石屹分析到,原因有三。一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后,会增加市场上的供应量。房价就会下跌。“要搞不动产登记,傻瓜都知道,变成人民币会比较隐蔽一些。宁肯换成英镑、美元、也不能换成房子。”

  二是,房产税政策的推出。潘石屹说,现在北京,就我所知,拥有房子20套以上的人是有的。拥有100套房子的人也是有的。而且这些房子都没有租出去。“如果出台房产税政策,就导致持有成本增加。就会促使这些人,将手中的房子变成市场的供应量。供应量大的话,房价就会下跌。”

  三是,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潘石屹举例到,北京CBD是4平方公里,但是北京的农村建设用地有1006平方公里,相当于250多个CBD。所以土地的供应量是非常大的。

  除此以外,潘石屹也直言,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最薄弱的环节还不是银行贷款。承担金融风险最大的是金融产品。

  与之相应的是,今年年初,SOHO中国出售上海两处房产。回笼资金52.3亿元。再加上此前李嘉诚“套现撤资”的传言,这引起市场紧张和各种猜测。

  潘石屹坦言,这引起政府官员不满。那他就只有不断去道歉,说这都是外面的谣传。“我们看好中国,看好中国的未来,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过,就最后一句话没有说,不看好中国的房地产。

  谁都知道:楼市现在就是一场戏,搅和着房地产商、政府官员、刚需者和围观者等众多角色的大集合。潘石屹在其中固然有着大于常人的角色定位,不过台词过于抢戏,可能对整个舞台起不到太好的支撑效果。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楼市多空双方的确进入了阵地,购买方越发选择持币观望,而政策则有着利好一面。接下来如何走 ,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潘石屹的一番话,却不可能有着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之用。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索尼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平井一夫。上榜理由:努力的前提,先看方向对不对。

  索尼,这家昔日的全球消费电子巨头,至今仍在为它所错失的历史机遇买单。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之中,新的挑战还在不断继续涌现。而能否重新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索尼能否直面自身的“硬伤”,作出艰难而痛苦的调整。 正因为如此,对于现任掌门人平井一夫来说,重振索尼,可谓“任重而道远”。

  平井一夫,2012年2月开始担任索尼总裁一职。他精通IT技术,重视内容创建,并具有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所主张的“将娱乐内容与一系列硬件产品平台相联系”,似乎为索尼在互联网时代指明出了一条追赶苹果、三星等强势竞争对手的道路。

  上任之后,对于那些已经过时、廉价、附加值又低的产品,平井一夫将其逐步剥离,并对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同时,为了强化索尼的执行力,平井一夫还高调打造“一个索尼”,对索尼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对索尼集团各项业务板块的把控,各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直接向平井一夫汇报。

  为了推动核心的电子业务的增长,索尼总部将原来的“消费产品及服务”、“专业及部件解决方案”两大业务集团,分拆为十大二级集团,具体来说就是:数码影像、游戏和移动三大板块。此外,索尼音乐、索尼影视娱乐和索尼金融控股等部门,依然保持为独立的业务。

  对于索尼最为核心的电视机业务,并没有被平井一夫列在上述整改计划之中,而是由他亲自挂帅,在生产上依托代工的方式轻资产运行,彻底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全力攻占OLED从而抢占下一个技术制高点。平井一夫的一系列措施,让索尼电视机业务的运营成本开始不断降低。

  不难看出,平井一夫的整体战略思想,与前任霍华德·斯金格有着诸多相似的轨迹:注重控制成本、致力于企业内部的结构重组、提升索尼制造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平井一夫的施政策略,只是根据周围环境变化而对斯金格的整体战略进行微调。

  平井一夫于近日表示,未来公司将通过进一步加强PS4游戏平台的销售,驱动包括流媒体游戏及视频在内的网络服务增长,同时为其硬件业务注入活力,收复被苹果和三星占领失地。

  利用硬件来传播其生态系统的内容服务,是索尼20年来一直追求的梦想,索尼曾多次尝试在其设计制造的硬件设备和美国娱乐业间,搭起一座能够消除鸿沟的桥梁。平井一夫称,“现在我们有了宽带,眨眼间即可发送内容…技术最终赶上了时代的发展。”

 主持人:平井一夫多次对媒体表示,索尼并不缺乏现代互联网思维,只需进行战略调整即可杀出重围再战江湖。他的想法固然积极乐观,问题是现实有那么简单易行吗?要知道,消费电子产品门槛越来越低,早已不是当年只有几家厂商才有的高精尖技术。索尼既不愿与低端品牌打成一片,又没有核心技术增加附加值吸引用户,结果只能慢慢被挤出市场。真想杀出重围---要么学三星适应市场,要么学苹果走技术创新,要么就在痛苦中挣扎死去。平井一夫还得早点大彻大悟才行啊!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