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之问

陈哲2014-05-30 21:51

陈哲

宋卫平卖股权事终告一段落。其中太多的个性色彩会让围绕这场交易的诸多细节或许在很多年后仍会是人们谈资。但其中让我深思的,恐怕是宋在发布会上的那段结束语。

即兴之下,宋卫平口述2000字左右的篇幅,发出了对行业的若干个问题:“谁让你们把行业和市场弄成了这样?”“什么是相对合适的市场?”“保障房(土地)怎么会放到五万块钱,分给谁?”“政府为什么不讲信用?卖地的时候说好了,卖房的时候却要限购限贷,不是逼我们死么?”“等待等待等待,等到今天过去,愚蠢的政策还不肯取消,你还我们自由好不好?”“前面竟然有人怀疑发展商的血是什么颜色,没有哪个行业天生就是好人或坏人,修女也会出轨,你能这么说我们么?”“那些东西还在孙宏斌的承受范围,不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对不起我不做了,去做农业行不行?”

这恐怕是宋卫平在公开场合对调控发出最多的感慨了。之前在某一次内部会议上,他突然提及限购时说道,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房屋买卖就应当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由,你能让上海的人不许到杭州呼吸空气么?

它们是所有房地产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有宋卫平摆在桌面上说了。然后他在无数的目光下退场。

从这个角度,那是一次漂亮的谢幕,既让宋摆脱了当下异化的市场环境,也为后来者警示和深思。

当然在商言商,宋氏离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战略和方向与现实市场环境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绿城在巅峰时期的客户集中在江浙,而随着民营实体经济数年间的不振,再铁的绿粉亦有心无力。另外一方面,随着土地价格的攀升透支房价上涨空间,本有限的客群被挤到了更高的金字塔尖。

同是产品主义大师,有人将宋卫平比作乔布斯。但乔布斯面临的政经空间,恐怕与宋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种根本性的市场变化,显然没有让宋卫平“妥协”,或者说,当他开始更注重成本控制的时候,市场愈加恶化,就连那些“盖几千块钱房子”的龙头开发商,都纷纷转向。

那些常常被宋卫平在品质上“看不起”的大块头,在现实面前的种种作法无疑是识时务、符合企业利益的。那些可能在战略和战术上还不及绿城,却能拿着无利息资金活得更滋润的房企,也是现实的存在。但扭曲毕竟是扭曲,民生绝不应是监管者出台“恶政”的借口,不健全的市场不应被参与者视作理所当然的常态,宋卫平对产品的极端偏执也不应成为人们麻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