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捋捋非正常链条

主持人:2014年医改重点,国办于5月28日终于挂网。这一年,医院改革仍然为主要重点,取消药品加成、增加政府补偿、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等等,在这一系列改变中,或许人们不禁要问,医院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关于医改的核心,或许好回答,自新医改2009年以来,卫生部门即解释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医改一直得不到解题,一直纠结在服务价格上,总是认为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是价格在作祟。因此人们在“调整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和降低检查价格以及加大政府投入”做文章。这种策略看似很美好,而事实上,医改5年至今,效果究竟如何呢?恐怕依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无奈与尴尬。本周欢乐财经之商业观察,我们将以经观评论员温鈊撰写的“医院改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为观察焦点,共同关注这个话题。

(段落提示)“看病难看病贵”已成老百姓诟病已久的社会话题,这样的格局究竟始于何时?医改的关键所在真的只是“服务价格”一个方面的问题吗?一个历经几十年已经形成的利益体里,如何短时间内“破冰”?让我们好好捋捋这个“非正常”的链条。

依据医改的推进逻辑,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这两个问题,需要从事态的集结点即提供服务的医院入手。因为一切的矛盾爆发点,都集中在了这里,老百姓排长长的队伍才能挂上号,寻求医生的问诊,看病时医药费用又太高,令患者难以承担。

也就是说,医院---服务终端,暴露出的问题是,药价高、就医困难。

“娘要断奶,想活命就得自己学会生存。”在80年代医院市场化改革初期这一轮力求活命的挣扎中,医院逐渐学会了赚钱,进入医院的药品价格在招标后,顺加15%的价格销售,医药企业的逐利使得医生的处方笔更多地为其倾斜。

在这一逐利环境中,赚钱多得医院自然发展最好,好医生、医院的规模得到充实。逐渐,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在竞争的市场化中更加集中。过渡集中的背景下,患者看好医生成为一种奢侈的消费,看名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凸显。

解决这两个弊病,显而易见的方式是分散优质医疗资源,分散患者的就医取向,降低药品价格。

公立医院改革拉开序幕。但一个历经几十年已经形成的利益体里,如何短时间内破冰,利益得到重新划分?这自然艰难坎坷。

在此,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核心,是为了公平。

为了老百姓的就医公平,为了医院的收支结构公平,为了医务人员的收入公平,为了政府的补偿公平,为了医保制度的公平……

在多年的历史沉淀中,一个收入20亿的三甲医院,至少40%的收入来自药品,即8亿为药品收入,如果取消15%加成,即医院减少1.2亿。

此时,如果政府大额补偿,或许不甘心,“药价这么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补偿到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觉得花了冤枉钱,因为高药价的构成,在招标采购、中间流通环节、医院环节、制造企业环节共同串出了一个畸形结果。

在遏制中间环节、严查腐败方面医务人员的收入急剧下降,这一环节中呼唤公平的呼声,最为激烈,“国外的医务人员自身的薪酬很高,与技术成正比,于是谁愿意去铤而走险拿回扣。”薪酬改革,变成医务人员的期望。

而随着医保制度的逐渐广覆盖,在高药价不遏制的背景下,医保部门又认为,这部分钱没有用到公益性的患者保障方面,而是流向了药厂、中间环节,甚至医院。

医院也很冤枉,“政府补偿不到位,我如何实现各方的公平化。药事服务费、手术费、政府补偿相应地提高了一些,但只弥补到了损失额的40%。”据医院人士透露,最高的只弥补到60%,剩下的怎么办?

因此,关于利益的重新分配,仍是今年改革的重点。

只有经过一场伤筋动骨的挤压,或许公立医院的公平化改革才会真正启动,那时,医院的收支在回归公益中逐渐体现,医务人员的薪酬得到提升,政府的补偿、医保的支付逐渐理顺。

而基本药物制度的持续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试点改革推进、完善药品价格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等等改革重点,都是在为这一场重新划分的利益实现公平而做奠基。

(段落提示)为什么国际医疗机构都非常强调医改的方向?为什么明确和坚定医改的方向如此重要?从世界各国来看,“医改难”究竟难在哪些方面?

第一,医改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因为无论医疗技术怎么发达,人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医疗供给永远处在短缺状态,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不会出现医疗“产能过剩”。既然这样,如何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就是一个社会如何决定“谁该生存”的价值观问题,涉及到一个社会如何看待公平,如何看待生命。

第二,医改往往需要正确的时机。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化全球化凯歌行进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医疗保障,而成功的医疗保障制度,往往是由危机推动的,是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建立的,以弥补被高速发展掩盖的社会的创伤。

第三,医疗卫生制度具有刚性。美国和英国的对比表明,不管制度运行好坏,要改掉都不容易。

第四,医疗卫生制度有多重目标,需要在公平、效率、质量和成本控制这几者之间不断做权衡取舍。但我国的医疗体制,还没有到考虑这几点矛盾的时候,而是还有使这几方面同时改善的巨大空间。

主持人:古语有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医改,公众高度关注,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可谓不乏曲折与艰辛。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实现13亿多人“病有所医”的福祉,我们自当“知难而上。”对于这项艰难的改革,即使收获的掌声远远少于抱怨声,我们依然没有观望和退缩的理由;可以做出的选择,唯有一往直前。感谢各位收听本周欢乐财经之商业观察,明天财经人物,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