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卡组织在中国还能干些什么

李意安2014-07-06 10:39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李意安 这大概是外卡组织最煎熬的一年。随着PBOC标准的芯片卡普及速度渐渐加快,政策前景的不明朗让他们更加看不清未来可以行进的道路。

Visa也好,MasterCard也罢,眼下外卡组织最期待的无非是放开人民币业务的清结算服务,这个等待从他们进入中国开始,已经持续了有二十多年,WTO的开放曾带给过他们无限期许,然而在WTO的开放时点真正到来以后,这个憧憬并没有兑现。

“本来以为是一扇门,现在才知道那是一堵墙。”某外卡品牌的运营总监曾经和记者这么形容。

近日,在和万事达卡中国区总经理常青一个半小时的聊天中,对方一直在强调的仍然是万事达卡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创新以及成就,而对中国区目前的发展仅仅只用“平稳增长”粗粗带过。因为身为上市公司,不经美国总部允许无法透露区域发展数据,常青谈及数据的部分都显得异常谨慎。然而记者据可靠渠道了解,目前和Visa一样,万事达卡的发卡量还停留在千万级别。虽然全球业绩骄人,但中国业务裹足不前,终极因由依然是外卡组织与人民币业务的绝缘。

当下,外卡所能专注的就是境外客户来中国的刷卡消费以及境内客户出国的部分消费服务。在PBOC标准芯片卡普及以后,同时拥有银联和外卡标识的“双标识卡”将慢慢从市场上消逝,外卡将以自身标准的形式独立存在,且只能经营外币结算的业务。

事实上,对于技术层面底层的内容而言,PBOC标准与国际通行的EMV标准96%趋同,剩余4%内容作了改写。因此境外的机具改造多数在EMV标准下进行升级,而国内则是将具备PBOC标准的受理终端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兼容EMV标准。无疑,这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以标准不同之由终结双标识卡时代的过渡阶段,Visa及万事达卡不约而同地将国内大多数的创新放在了安全层面,以及力推其介于银行端所完成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如MasterPass的目标便是致力于针对各个银行推出的“钱包”服务打造“钱包的钱包”。

卡组织B2B2C的模式决定了银行在卡种普及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虽然目前各大主流银行依然没有放弃营销外卡,只是相对于银联卡而言,更像是一种补充性的服务。所幸的是,在信用卡高端客群的市场占有率上,两者还是远远超过了银联。根据中国银联主编的《2013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各卡境内高端信用卡交易金额市场份额中Visa占据47.9%,万事达卡占据23.6%,银联占据28.2%。而相应的,境内信用卡活卡份额,三者的比例为25%,17.7%和54.1%。

来自Visa层面的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因市场标准、开放程度以及市场迁移的问题,对于在新加坡、伦敦等地都已经非常普及的业务在中国仍属于创新范畴,且还不具备普及的条件和环境。

“我们一直在等待,一直密切关注监管层的意向。”常青如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