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能写书,入世做高管

主持人:每周四的欢乐财经之财经人物谱又和您见面了,欢迎收听,我是陆遥。年近花甲,绿城创始人宋卫平终于挥别自己为之奋斗了20年的绿城,黯然谢幕。有人说宋卫平的理想化个性化导致了企业的分崩离析,有人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特质的绿城走到今天是意料之中。宋卫平又会如何梳理他在绿城的这些年呢?原华润医疗集团CEO张海鹏近日辞职,离职说法不一。然张海鹏通过其名为“冯唐”的个人微博发出声明,以“恨我的别得意,爱我的别担心”等独有的文艺范表明心志,粉丝纷纷呼应表示支持,此人还真不是一般“银”啊!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成都,学做宫保鸡丁遭网友吐槽---美食面前,女强人也毫无抵抗之力。一起来听吧!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绿城创始人宋卫平。上榜理由:肉身在此岸,理想在彼岸---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58岁的宋卫平两鬓斑白,略显疲惫,但丝毫没有斗志消退的迹象。日前,在出售了自己苦心经营20年的绿城股份之后,他把新公司名字改成了蓝城,准备专心做代建、农业、养老、医疗。这些领域几年前进入,已经小有成果。他甚至不无豪迈地说,舍得是为了做得更好,“现在绿城为100万人服务,养老做好了可以为两三亿的老人服务,农业可以为四五亿的农民服务,医疗做好了可以为13亿人服务。”

  但他在情感上的失落是显而易见的。早前5月底的公司内部会议上,他说到绿城“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宗旨时,忍不住哽咽。在更早的时候,他在公司念业主发来的挽留短信时,也忍不住失声流泪。

  从2011年以来,宋卫平在情感上一直处于受挫状态。2011年9月,绿城开始被破产的流言所困。2012年断臂求生,引入香港上市公司九龙仓作为第二大股东,又将一部分项目卖给融创。2013年新疆项目遭遇合作方的恶意构陷,人心之叵测令他一整年不能释怀。2014年经济下行,中高端房地产的销售越发困难,绿城也将再次面临考验。在这样的时刻,老搭档寿柏年健康出现问题,宋卫平与九龙仓又产生分歧,而公司内部没有接班人。宋卫平说:“出售绿城股权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公司应该让比他更有激情、更有斗志的年轻人接手。

  就这样,这位被誉为传奇色彩“产品教父”的男人,告别了他曾经的舞台。在一个被怀疑是否“流着道德血液”的行业,他得到了非同一般的赞誉---几百条业主的短信,“像在开追悼会”;发布会上女记者献上的拥抱;以及铺天盖地而来的诸如“房地产行业的一颗良心湮灭”、“工匠精神在商业游戏面前彻底破产”等等惋惜评论。

  宋卫平符合所有东方式权威的特点。他绝顶聪明,发明了围棋宋氏开局定式,桥牌也是顶级高手。在东方的统治结构中,领导者的道德约束力很关键,在道德上他几乎没有可挑剔的。他既是绿城的首席产品官,也是首席营销官,还是首席培训官。大部分员工发自内心地崇拜他,他是绿城最大的资产,也是绿城最大的风险。

  在绿城,没有人敢挑战宋卫平的权威,他就是绿城的国王。他的喜怒哀乐,都会导致绿城的波动。有一些评价:“如果绿城没有宋卫平,那么它还是一家公司吗?”

  宋卫平明白管理者的天职是什么。但是他的强势,事实上造成没有人敢提不同意见,导致组织创造力的萎缩,一些有能力有个性的人会离开。在这样的环境下,绿城为什么没有从内部培养出接班人,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要知道,东方式的权威并不意味着必然失败,但它通常的结局是“人亡政息”,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宋卫平经常骂人,而且骂得很难听,但一位员工描述,如果你表示出被逼入死角、完全放弃抵抗的姿态,他会露出非常温暖的一面,全力帮你解决问题。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女中层不堪被骂,开始掉眼泪。宋卫平转而安慰她,最后竟然这样说:“算我错了,好吗?”有这样的老板,绿城注定是没有狼性的公司。

  宋卫平还有一些文人的懒散和放纵。公司开会,迟到的永远是他。而最不能让身边的人接受的,是他赌博。宋卫平是一个自律性很差的人,他以为自己能战胜人性的弱点,但常常是争强好胜的魔障完全控制了他,他想到的只有一个字:赢。

  宋卫平没有任何政治身份,也很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唯一的社会身份是浙江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绿城的行业地位不容他推辞这个身份。总体上,宋卫平不是一个很入世的人。他自己也承认:“我的系统是比较封闭的。” 

  一个心灵极为丰富敏感的人,面对这个斑斓驳杂的世界时,往往更愿意停留在自己构建的理想世界中,与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世界自说自话,并力图保留自己内心的一份恬淡和纯净。作为一个普通人,这样做不难理解,可作为一个商人,宋卫平坚持的意义究竟厚重几许?市场对他的宽容度又能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也许,某一天宋卫平自己回头再看当年往事,会在瞬间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了也说不定。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原华润医疗集团CEO张海鹏。上榜理由:出世能写书,入世做高管。

  财经圈的人未必都知道“张海鹏”是谁,但文艺青年们几乎没有不知道“冯唐”的。这是个什么情况?很简单,张海鹏就是冯唐,冯唐也是张海鹏。不过,一个是企业高管,一个是明星作家---一人分饰两角而已。

  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金牛座。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90年-1998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美国知名学府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2011年10月,当选为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

  “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这三种身份同时放到一个人身上,是不是显得很奇怪?但在冯唐身上,这些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这三样工作的共性----敏锐,同时也能找到三样工作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不同东西。

  对此,冯唐的自我总结是:“医学是我针对人类写作的素描。其他各种工作经历让我码字有源头活水。亲尝大于耳闻目睹。”

  不论是否喜欢冯唐,文艺圈正悄然涌动并持续许久的“冯唐现象”却不能否认。它变成了一个人是否文艺的标签之一,“你读没读过冯唐”,在文艺圈中的质问并不亚于在文学圈里问“你读没读过莫言”。

  与其说很多人喜好冯唐的文字,不如说是冯唐填补了一些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空虚,这些人大多是年轻的白领,初入社会的学生,总体来看,都是对生活还有热情和追求,却碍于种种羁绊无法实现和跳脱的人。冯唐直来直去的文字显得纯粹坦白,让那些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间、夹缝中生存的年轻人仿佛找到了情感的知音,冯唐以他独有的方式,给了城市中的一群人们最缺失,也最迫切需求的东西。

  从十几岁就写下的小说《欢喜》、到《北京三部曲》、到《不二》和《素女经》,再到《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三十六大》、《活着活着就老了》一系列文集和《冯唐诗百首》诗集。冯唐的文字以他固定的好恶,形成了一个气候,描述北京,笼罩北京。当提及“冯唐”二字就有人开始尖叫时,冯唐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作者,不管他是否愿意,他已然成为了一个明星作家。

  在作家“粉丝经济”这个圈中,冯唐是最低调的一个,没有什么新书发布会,也不会搞签售,更少谈及自己电影的进展,除了每天晚上跟粉丝在微博上玩一会儿“今宵欢乐多”(活动是冯唐的粉丝拿他的书拍合照,之后@冯唐,冯唐会转发并评论“今宵欢乐多”)他似乎不那么愿意营销自己。很多人不知道冯唐的本名叫张海鹏,也不清楚他的经历和职位,但就是这种遗世独立让“冯唐现象”巧妙地、慢慢地变成文艺青年的身份标识。

  然而最近的一条新闻把冯唐的另一个身份暴露于公众眼前---原华润医疗集团CEO。今年4月,宋林被纪委调查之后,华润集团董事长一职由时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任,作为宋林“左右手”的张海鹏(冯唐本名)一度被传将从华润离职,但据传其本人当时予以了否认。3个月后,传言成真。7月2日媒体消息称,华润医疗CEO张海鹏已经正式离职。业界认为与华润动荡、宋林被查等有关。

  七月四日,冯唐在个人微博上发出如下声明:“这两天被报辞职,被头条。个人声明如下,不再一一应答:“2009年7月到2014年7月,整五年。因个人原因辞职。之后,多陪陪老父老母、狠狠读书、多多写书。”论功过太早且无聊,不如真心祝福医疗善业。又,恨我的别得意,爱我的别担心,如果需要,我还可以卖艺为生,比如刻印,比如开个妇科诊所。”

  的确,人家是艺多不压身,干啥都能混口饭吃。所以,“恨我的别得意,爱我的别担心”,真真是句可以拿来借鉴的励志名言啊!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上榜理由:中国美食,让世界最有权势的女人也忍不住弯下腰来----品尝。

  据新华社报道:7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飞抵成都,正式开启了她的第七次访华之旅。

  当晚,李克强总理设小范围晚宴款待默克尔一行。默克尔访问成都时曾学炒川菜,为此晚宴专门增加了一道水煮牛肉。

  默克尔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小时候生活在东德,物质相对匮乏,她现在逛超市还会忍不住囤积食物。谈到最爱吃的菜,默克尔说她喜欢吃辣味烤肉串,还有青菜卷肉末香肠、土豆汤、鳟鱼以及梅子蛋糕等。

  默克尔表示,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她会亲自做饭煲汤。她说:“我喜欢做饭,最喜欢做的菜是马铃薯汤和肉卷。”

  第一次访问成都的默克尔,忙里偷闲拜师学艺,和川菜大厨学做宫保鸡丁。

  当天上午,默克尔来到成都神仙树农贸市场,为学艺购买原料。默克尔要去拜师学艺的地方是成都一家著名的川菜馆,据悉餐馆提前向德国方面告知了炒菜需要的原料和调料。

  在农贸市场,默克尔对丰富的干货和调味品感到十分好奇,详细地向农贸市场的摊主们打听咨询。默克尔用5元人民币,购买了一小袋郫县豆瓣酱,她还买了一些八角等调料。在菜市场买完调料后,默克尔去了那家川菜馆,跟那里的川菜大厨学做宫保鸡丁。

  默克尔并没有亲自上手炒菜,但她很认真地和厨师学习。考虑到安全,这份菜是在大厅用电磁炉炒的。默克尔表示,有些调料在德国不常见到,不然她应该也能做这道菜。

  据悉,厨师为默克尔做的这道宫保鸡丁,分量要比平时小一些,辣椒和花椒也放得少一些。做完后,默克尔熟练地使用筷子品尝,还招呼旁边的人一起品尝,口里一直说“very good”。

  默克尔绝对是标准的“吃货”,要不然这些年体重怎么一直也没有明显的下降,始终是“膀大腰圆”的范儿。特别是在“美食之都”成都,默克尔为了美食,心甘情愿的俯下了身子弯下了腰,为的是尝一尝正宗宫保鸡丁的味儿。 

主持人:说到这里,不得不“P个S”:为啥所有的老外好像都知道中国有道叫做“宫保鸡丁”的菜,而且实际上他们吃进嘴里的早已经是味道拐了八十个弯的所谓“宫保鸡丁”,你没看见但凡英剧美剧里,无论下中餐馆还是点外卖,老外们永远众口一词:“来份宫保鸡丁”!这一出究竟是咋闹得哩?以后就不能换个酸辣土豆丝、夫妻肺片啥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