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交易首秀 流动性桎梏解除

彭友2014-08-26 10:5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彭友 昨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启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进一步。

8月25日,首批43家挂牌企业进行做市转让交易。除了东亚装饰零成交之外,另外42家企业交投明显活跃,一共发生2722笔成交,成交股数为479万股,成交金额为3892万元。

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不少个股的振幅明显放大,瞬间翻倍的股票也出现多只,只有7家企业挂牌价出现了下跌。

海通证券盘后的统计显示,首日交易活跃,43家公司总成交金额3892万元,8家公司涨幅超50%,其中行悦信息涨幅最高为128%,英思科技换手率最高为9.5%。

资料显示,行悦信息总股本8680万股,为连锁酒店互动电视平台运营商,主办券商为国金证券;此外新眼光昨日涨幅达到125.17%,为医疗器械企业,主办券商为中信建投证券。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之前新三板流动性差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此外,随着未来开户门槛的降低,个人投资者有望参与其中,成交会更加活跃。新三板规定,定向增发对象人数不超过35人,按照一家企业募资千万元计算,投资者最少付出十多万元就可参与增发,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投中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新三板存量挂牌企业已突破1000家大关,达到1024家。成交方面,2014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共成交930笔,成交量为4.46亿股,成交总额35.79亿元,成交金额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的4倍。

业内人士评价,做市制度有利于挂牌公司的价格发现,促进市场发展。做市业务可以为交投清淡的股转系统提供更多的流动性,从而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形成挂牌公司的估值基础,合理公开的价格发现机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股转系统对投资者和优秀公司的吸引力,助力场外市场的繁荣发展。

但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参与做市的券商来说,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可以获得一定的差价收益,当日的股价上涨也使库存股票出现浮盈。不过由于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规避风险敞口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海通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新三板做市业务带给券商新的收入增长点,但有一定的风险:由于做市业务需要券商通过自有资金投资新三板公司,而新三板公司质地相差较大,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需要券商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及对所投三板公司的了解。做市商制度将利好两类券商,一种是在新三板业务上具备优势的券商,如东吴、西南、长江、西部;第二种是资金实力较强,投研实力突出的大券商。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则表示,参照成熟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场外市场建设经验,简洁的融资制度、流畅的转板制度、适当宽松的投资人准入制度以及良好的资产定价功能是场外市场“成熟”的主要标志,而市场的活跃性则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实现程度,是最为核心的制度之一。对比美国 NASDAQ、OTCBB 以及台湾兴柜市场的成功经验,做市商制度在激活市场流动性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做市商制度利于新三板市场充分发挥资产定价功能,激活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