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 10月23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这里是欢乐财经,欢迎收听!眼瞅着阿里巴巴美国纽交所盛大上市,小米BOSS雷军表示,小米五年内不会上市。雷军就真的一点也不急吗?任泉、李冰冰、黄晓明三人组成现实版“中国合伙人”,大手笔进军投资界。殊不知,演戏不容易,投资更没那么简单。德国桑威尔三兄弟带领火箭网横冲直撞,明目张胆搞“山寨”大获成功,不料反遭员工集体反水跳槽自立门户,是劫数难逃还是自作自受?一起打开今天的财经人物谱。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上榜理由:小米不会“春心萌动”急吼吼上市,“九头鸟”成功背后有玄机。

  要说2014年国内民营企业发生的大事,当属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同样作为企业领头羊,雷军对于阿里巴巴上市是如何看待的?回头再看自己的企业“小米”,雷军就没有一点点感情上的“被煽动”、“被激昂”,也萌生小米上市的激情和念头吗?

  雷军说:“阿里上市那天晚上,我也通过网络实时看报道和股市反馈,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我当时就给阿里巴巴高管发了祝贺短信,这份骄傲不仅仅属于阿里巴巴公司,我觉得属于我们整个互联网行业,整个中国人民,尤其在美国创造这么成功,这么大规模的IPO,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实力和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非常了不起。”

  “谈到小米,我们从创办之日起就谈到五年之内不考虑IPO,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今天的回答依然是五年之内不考虑IPO。”

  至于为什么依然秉持“五年内不上市”的想法,雷军的解释是:“阿里创办14年后上市,小米才干了4年,我们还可以再等十年。我这么讲,网上也有批评说我完全不考虑员工的死活。我们做事情的目的是把事情做好,享受这个过程,同时能够获得好的回报来改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活变的更美好。我觉得小米即使不IPO也能完成这个目标。所以,我们认为让员工高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众所周知,2013年底,雷军曾经和格力“老大”董明珠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赌约”,称五年之后小米的营业额将超过格力集团,输的一方将给对方十亿元。现在雷军对这个赌局是不是依然信心满满呢?

  雷军表示,打赌说五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他觉得可能现在的信心指数是99.99%。核心原因是,格力是工业时代的骄傲,而小米是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不是小米公司,而是小米所代表的这种形态极具竞争力。尽管格力是一家很成功的企业,但雷军坚持认为,小米在五年之内营业额胜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今年夏天,雷军和国内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应邀参加了“总理座谈会”。他向媒体透露,他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把互联网战略能够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他的建议是:“先管好,在管好的前提下怎么样加速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怎么鼓励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这将会极大的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重视这个能量,并把这个能量转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雷军说:“我跟总理谈了半个小时,总理觉得有道理。”

  雷军是1969年生人,来自湖北仙桃。国人常常会用“湖北佬,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的精明算计,而雷军的做人做事之风格,很大程度上也很形象生动的诠释了这些特质。我看过他很多访谈,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参加某次真人秀节目时,在街头进行随机调查的片段。在那段场景中,雷军显得相当诚恳、低调甚至有几分令人意外的谦恭,只为得到街头路人的某个相关答案。面对一干认出的他的路人各种议论和指指点点,雷军表现得相当沉稳平静,并没有在情绪上行为上受到不必要的影响,直到最后完成任务---虽然他自己认为这次任务完成的并不漂亮圆满。

  随便上网一搜“雷军”,你会发现关于雷军的各种说法、观点,甚至不够尊重的调侃,还有一些网友直接打出了“讨厌雷军”的鲜明口号。我不是圈内人,不清楚雷军平素的为人处世,但仅就一个男人做事业而言,雷军无疑已经走在了成功人士的行列当中,而且他也不讳言自己想让未来更好,甚至走向“伟大”。一路走来,我们必须认可和肯定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绝不是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在成功的背后,总有我们看不到的辛酸、痛苦、汗水和拼搏。我们当然可以质疑雷军,骂小米是“山寨”、没格调没品位,但如果我们一边骂,一边还在为自己没米下锅的日子惆怅煎熬,不如闭上嘴巴,先把自己的日子过滋润了再说吧。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演员任泉、李冰冰、黄晓明。上榜理由:从演艺圈投身投资界,辛苦钱要花到刀刃上才不“冤”。

   今年7月,三位明星的“StarVC计划”仿佛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鱼雷,在娱乐和投资圈引起轰动。在这个计划书里,李冰冰、黄晓明和任泉宣布正式涉足创投圈,组建“StarVC”基金,寻找中国有创新力的公司,不仅拿出“真金白银”做企业股东,还要为用户体验负责。这个计划中,任泉是背后主要的组织者,但李冰冰和黄晓明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

  不同于电影中的屌丝逆袭,三位明星正当盛年却已积累了惊人财富---黄晓明和李冰冰在2013年福布斯名人榜上排名第8和24,两人去年的收入加起来超过1.2亿元,任泉通过十几年的投资也积累下了不菲财富和商业经验。

  这是三位不需要名片的投资人,首期资金8000万元,立刻在创投界引起轰动。公布投资计划两个多月,他们收到近3000个项目的融资需求,前三天就收到邮件1000多封,并在9月底确定了第一批投资项目---韩都衣舍和秒拍。

  在李冰冰、黄晓明和任泉的计划中,今年底前StarVC要投资10到15家公司。由于投递过来的项目踊跃,第二期“StarVC”已经在规划中。任泉对媒体透露:“已经有不少明星找到我们希望加入,我们明年可能会募集第二期的基金,联合其他的明星朋友们一起参与打造一个明星投资的平台。”

  尽管将三个人的时间凑在一起很难得,但任泉仍然坚持每次董事会都要见面。“我不喜欢电话或者视频会议,有什么问题必须当面沟通解决。”StarVC成立三个月,三个人的“董事会”已经召开了四五次,尽管这几次见面都是在彼此百忙中硬生生挤出来的时间。

  消息传出后,业内质疑最多的是:三个明星艺人跑来做投资?他们懂什么叫“投资”吗?除了不够专业,外界质疑StarVC最多的是股权结构。目前“StarVC”的股权比例为:李冰冰、黄晓明和任泉各占30%,剩下的专业团队占10%。而这也意味着,这只基金没有真正的大股东和决策人。

  最难以协调的是黄晓明、李冰冰和任泉,三人既是投资人,又有明星的双重身份。任泉说“通常有个项目我跟晓明都觉得很好,但冰冰那边说不行,跟她的某个代言冲突了。或者我跟冰冰都看好,但晓明那边又说不行,投资这个项目他会有违约风险。”在这种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中,他甚至考虑过分别成立三支子基金,例如晓明VC,冰冰VC,任泉VC,这样三个子基金既不会互相冲突又能互相独立。但很显然,这并不是他们三个一起创业的初衷。

  就连“StarVC”的表决机制,也不能参照一般的基金管理人设置。现在StarVC的董事会是四个人---三个明星加一个投资团队的负责人,一共4票。这违背了在一般投资基金决策委员会单数表决的原则。

  任泉承认,至今他们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如何处理某些冲突,只能是“且行且探索”。

  尽管明星独自做投资并不稀奇,但StarVC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合伙人”形式发起的,这既意味着明星不再是单打独斗靠一个人的影响力来获得项目,也意味着三个人的磨合成为关键,能否照顾到三个人共同的利益?谁来拍板做出决策?怎么平衡明星的大众影响力与投资的专业性?...这些问题都不是小问题,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知道任泉、李冰冰、黄晓明这三位演艺界的腕儿,真正涉足投资界后,究竟能够坚持多久?当然,对他们来说,在演艺圈混到这个份上,赚钱已经不是那么太难的事情了,实在不行多接几个广告代言也就赚回来了,重要的是,可别生意没做成,伤了彼此原本浓浓的情意啊!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德国“火箭网”创始人桑威尔兄弟。上榜理由:谁说“山寨”是中国人的专利?天下生意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我愿为赢而死,我希望你们也是如此!”

  说这话的奥利弗·桑威尔和他的两个兄弟是德国大名鼎鼎的“山寨之王”,从创业之始便充满争议。他们创办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器火箭网(Rocket Internet)所孵化出的70多家公司,大多是美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山寨版。而其最擅长的,就是把这些山寨版做大后卖回给美国原创者或其他人,快速套现离场。

  由于其对山寨目标和“销售”时机的精准判断力,他们还被形容为一群“能通过窗口嗅到钱”的狼,而强势、激进的奥利弗被认为是三兄弟中的“头狼”。

  如今,火箭网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有着活跃业务,2013年的海外收入高达10亿美元。今年桑威尔兄弟正在积极筹备火箭网上市,其IPO的估值高达50 多亿美元。光鲜背后,帝国却不安稳:对初创公司的股权争夺越发激烈,自身优势难保;其他山寨工厂依次崛起,互联网公司则越来越精明,甚至开始主动“被山寨”,火箭网的盈利模式危机重重……

  尽管被同行所不耻、被业界所诟病,奥利弗带领的桑威尔兄弟依然激进:“我们要赢!要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我们是最棒的!”

主持人:然而,世上是没有永远的赢家的。现在让桑威尔兄弟最恼火和头疼的问题就是:当初他们花了不少心血培养起来的一些员工竟然集体反水,几乎有将近30名员工同时递出了辞职信,跳槽后自组公司,做的生意都是从当初的老东家那里学来的“山寨版本”。这让桑威尔兄弟暴跳如雷:敢情亲手养大的狼崽到头来把自己狠狠咬了一口!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该说“万事皆有定数”,还是感慨天下生意人都是那种“粘上毛比猴精”的人精呢?感谢收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