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离开不是结束 10月30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欢迎收听欢乐财经。被称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的新浪总编辑陈彤日前正式宣布离职,门户网站大变革是导火索,促成此举的引擎当是陈彤自己千思万虑之后的慎重决定;博洛尼老板蔡明是个“玩家子”,玩着转着溜达着就把钱挣了---你可知其背后为此动了多少脑筋,累死了多少脑细胞啊?扎克伯格来中国访问,清华大学猛秀中文,还说自己是大侠霍元甲的粉丝---这么卖力为哪般?是自个的股价跌了,还是瞅准了再赚一桶金的好时机?一起打开本周财经人物谱。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新浪前总编辑陈彤。上榜理由:离开不是结束,最好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以“老沉”的名号被媒体圈熟知的新浪总编辑陈彤日前通过个人微博宣布正式离职,文中说道:“即将告别新浪。回望17年路程,往事历历如昨,心中千言万语。谨以此信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感谢大家!”

  陈彤2007年2月起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被新闻业界称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新浪认证微博昵称是“老沉”。陈彤在微博上,对网友和新浪同事等表达了感谢之情。而在多年中,陈彤曾多次传闻“被离职”,均被证伪。

  与四大门户传统网站相比,新浪的风格偏重新闻产品。1998年,陈彤主持“法国98足球风暴”网站一鸣惊人,创造了中文网站的访问记录。

  之后,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优势。

  这位当年的“中文网站第一编辑”,此前数次被传离职,甚至传闻被某视频网站挖走,但均未被证实。最终还是离开了媒体阵营。

  在其发布的长微博中,陈彤以五个感谢向公司、同事、朋友们告别,但并未透露新去向。据钛媒体了解,相关人士爆料称陈彤可能是“接受雷军邀请加入小米,负责市场副总裁”,也有消息称陈彤未来可能建立团队自己创业。

  教父陈彤离开了,而事实上从搜狐的刘春、网易的赵莹的离开开始,门户网站总编辑的离开其实已经是一种行业现象。

  其实,无论是职位还是对于整个行业,陈彤之于新浪乃至整个中国网络新闻行业的影响更大,那么陈彤的离开传递的信号更为明显:抛开私人因素不谈,门户网站这些年所面临的挑战有目共睹,总编辑也需要一个缜密的抉择。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进入垂直化大背景到来,门户网站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能也随之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驱动力使然,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门户总编辑主管的板块开始减少,垂直领域的频道纷纷独立运作经营,愈发商业化的频道需要的不仅仅是内容和新闻,像汽车、娱乐、时尚这一类的频道,商业化才是其维系发展的重点,门户到了需要积极应对改变的时刻。

  “内容为王“诚然依旧是做新闻、做运营的法则,但这个法则也是随势而变的产物,当汽车之家、金融界这些垂直网站崛起,似乎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让位于商业模式的趋势正在为人们所接受,那么在商业化面前、尤其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商业化压力面前,门户网站总编辑的职能被弱化看上去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此一来,陈彤选择离开也就不难理解了。

  尽管陈彤并没有在离开后对外表示自己今后的打算,我们也不愿更多去八卦他未来的落脚之处,但凭借他个人职业生涯的积累,做天使投资人或者是创业都会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暂且不提陈彤早年投资开心网、雪球的案子,想必以他的人脉之广和个人影响力,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剂强心剂。毕竟我们需要人才的流动、资本的流动,而这一切,恰好是陈彤所具备的。也许未来不久,我们可以看到陈彤新的事业起点:不时出没在创业孵化器中,和创业者侃侃而谈,面授机宜;在某个写字楼里和自己的团队头脑风暴,找回当年最初的创业激情。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也许,对于陈彤来说,他最好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科宝.博洛尼CEO蔡明。上榜理由:发明家?哲学家?时尚人士?旅行家?艺术家?还是家居业老板?---到底哪个头衔更适合他?

  如果你对科宝.博洛尼的老总蔡明并不熟悉,单从其外表以及穿着打扮来看,估计常常会觉得:此人不是时尚圈的,就是娱乐圈的---对穿衣搭配相当讲究,对时尚品位的嗅觉相当灵敏甚至超前,言谈举止十分放得开,甚至有些不加掩饰的狂妄。其实,人家是搞家居业的老板,而且,生意做得还不小。

  蔡明,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自动控制系,1992年下海,从此开始书写他的创业传奇:卖拖把,一天卖77把,一年销售额达100万元;1994年开始卖电气,年销售额以千万元速度增长;1999年出国留学;2001年与意大利博洛尼合资成立博洛尼家居用品有限公司,2005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目前在国内整体橱柜业名列前茅。

  也许源于从小父亲对他的“放养式管理”,蔡明对一切时髦的事物感兴趣。

 上世纪八十年代,蔡明像其他爱好文艺的年青人一样,看弗洛伊德、听迈克尔•杰克逊、跳霹雳舞、玩吉他、踢足球、打群架……他那时还没想过“创富”,他想的是“改穷”,想追上自己想追的姑娘。

  于是他在25岁那年,以“发明家”身份开始创业,发明了拧水墩布,年营业额100万人民币---那是1993年。

 2001年,科宝•博洛尼成立之后,他像其他成功的商人一样,看国外各种包括艺术的展会、旅行、航海、玩昆曲、马术、……并推出了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整体家居解决方案。

 到了2008年,他又像其他经历过物质丰盛之余、进而深度思考的“偏执狂”一样,开始了对于未来的追寻、探索,并着手打造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的深度作品。

  至于2011年以后,他说要创造一种能代表中国的顶级生活方式,而且是世界级中的顶级。

  如今的蔡明是一位在家居行业引领潮流并拥有话话权的人,他理想中的“家”,必须具备“安全、温暖、稳妥”三个要素。而且,他将自己对这几个要素的理解,尽可能完满的体现到了产品的具象中,获得了更大更多的空间释放和立体化。

  在蔡明身上,商业头脑、文艺气质、理工背景融合得恰如其分。他是电视剧《奋斗》主人公陆涛的原型,对用设计构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充满信心。他是游历世界各地艺术展览的跨界狂人,对新鲜事物始终抱有不竭的探寻动力。他似乎是个“不务正业”的企业家,而正是他这种看似散漫的“不务正业”,让科宝博洛尼,不再局限于高档家装品牌,而拓展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媒体记者,采访蔡明之前尤其得多做准备和功课,以防他跳跃的思维和动辄令人意外的答案令你措手不及。这个人的性格色彩相当鲜明,攻击性也相当强,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劝你还是先缓缓采访。当然,这里提到的“攻击性”三个字也并非一定是贬义,至少说明作为一个企业家,蔡明是相当在状态的,只不过,很多时候,他制胜的法宝可能是以攻为守,主动出击,赢得胜利。

  按照北京人的土话形容,蔡明这个人,相当“个色”。这就对了,不“个色”哪里来的“特色”,没有特色哪里来的市场和认可?也有网友说“蔡明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大骗子”---这个,咱还真不敢瞎说,但就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而言,其实很多人是愿意花点钱被“骗”,而且骗得舒舒服服、心甘情愿的。不是吗?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FacebookCEO扎克伯格。上榜理由:中文好到让人吃惊的地步,绝不仅仅是为了和华裔老婆套近乎。

  马克• 扎克伯格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男,他不是一个天生的演说家。相反, 他惧怕镜头,但是Facebook需要一个明星CEO,这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品牌,这是Facebook的商业外交的关键,因此,人们最终还是看到了扎克伯格的蜕变。

  曾经的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即使在公开场合回答简单问题时,他的脸都涨得通红,不停地冒汗。人们还记得道琼斯D8会接受采访时,马克•扎克伯格的表现让人觉得他好像马上要在台上晕过去。

  但是,10月22日, 出现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扎克伯格则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他用中文谈笑风生,媒体评论是“根本停不下来”。用中文演讲,拥有一位华裔妻子,这些都让中国人对他充满好感。他甚至幽默地说,“我的太太在家说中文,她的奶奶也只说中文,所以我想和她们说中文,我必须学中文。

  扎克伯格坚持着用他的并不熟练的中文暗示了对中国市场的雄心勃勃。他明确表示,将于明年启动Facebook的中国招聘计划。目前,Facebook拥有140多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员工。Facebook正在帮助中国公司增长海外客户、连接世界。他透露,目前联想在印尼的新款手机广告就是出自Facebook,在与中国城市合作发展中,杭州和青岛已经有了自己的Facebook页面。

  这是问题的关键。一位创始人,特别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他的形象是公司商业外交中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人们热爱还是厌恶他,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市场、股价甚至未来。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CEO无疑就是这家公司最好的形象招牌。

  促使扎克伯格主动作出改变的是好莱坞电影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影片《社交网络》,该片是扎克伯格的传记片。2010年,自《社交网络》上映后,公众最初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就像电影里男主角所扮演的年轻的企业家的形象一样:冷漠,精打细算,优越感十足。

  扎克伯格迫切地改变这个形象,因为公众一旦形成根深蒂固地认知,那就糟透了。于是,一改平日神秘低调的做派,扎克伯格开始接受电视的采访,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脸上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人们发现与2008年第一次采访扎克伯格时相比的变化:那时他很难为情,并且不停眨眼睛;而现在他很放松,很爱笑,明显自信了很多。

  此次中国之行,扎克伯格特别提到自己会去天津看看,原因是他特别喜欢大侠霍元甲,于是爱屋及乌,就很想去霍元甲的家乡天津去看看,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

 主持人:显然,拥有一个传奇色彩的CEO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而如果事实上,企业的创始人喜欢躲避公众的视线或者根本不擅言辞,那么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改变他。这就是扎克伯格的故事。不过对扎克伯格来说,眼下最大的愿望应该不是中文“秀”得有多好,而是他的FACEBOOK何时能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给他的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贡献...这局棋不好下,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决然没戏的,坐等吧。感谢收听本期节目,欢迎您明天继续关注欢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