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双十一”口水战伤害了谁 11月5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一年一度的网购大战“双十一”即将来临,火药味也越来越浓,眼下各类海报、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各大电商更是纷纷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争夺用户眼球。围绕“谁的‘双十一’”,几大电商巨头在今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前夕掀起了一场舆论大战。京东、苏宁携手公开“控诉”天猫,称后者以注册了“双十一”商标为由,向媒体、搜索渠道发邮件及通告函,要求停止京东等电商关于“双十一”广告的投放。天猫当然也不甘示弱---好吧,你有“倚天剑”,我有“屠龙刀”,能奈我何?本周商业观察,陆遥推荐您关注的是经观记者李娟撰写的---电商“双十一”口水战伤害了谁,当我们抽丝剥茧厘清了这根剪不断理还乱的“商战线”,只能无语于“利润面前,人人腿软”这句调侃了......

(段落提示)“双十一”来袭,各家电商进入最后备战阶段。高度的亢奋中,各家等到的会是再度盛宴狂欢,还是出人意料的的萧条疲软?明争暗斗中”阳招阴招”全都齐活了----说好的“节操呢”?君不见,在利益面前,节操早已被践踏的稀巴烂...

  根据京东的说法,“双十一”已经成为全国零售行业的节日,天猫的这一行为“有违互联网开放精神”,是“以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其同盟军苏宁亦抱怨,在各家电商广告出街之前釜底抽薪,阿里方面的做法“合法合规、手段不义。”

  对此,辩论的反方天猫也有话要说。坊间流传的消息版本是:京东10月初预备在某电视台投放“双十一”广告,其广告语“又瞎淘了吧?同一低价、买一真的,双11就上京东”,其中的影射之意激怒了阿里,这引发阿里一怒之下祭出“商标大棒”。

  很快又有好事者爆料称,作为指责方之一的京东事实上早在2012就已经对“京东双十一“申请了专利注册。这次轮到天猫看热闹了:瞧,京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并不比我们差。

  无疑,这又是一轮电商口水大战。你说你的法律,我讲我的道义,他来谈开放精神。谁都清楚对方的论点跟自己不在一个次元,但没关系,大家的诉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关注度和眼球。双十一购物狂欢之前,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要紧吗?

  这样的戏码何其眼熟---不打不热闹,俨然已经成为了电商圈共同的默契。以至于有互联网业内人士感慨,“国内电商在供应链的管理、内功打造上功力欠缺不少,但做起营销来可个个头头是道”。如此评语也许略有犀利,但的确不无道理。

  不说别的,就来看此次引发几大电商巨头怒而相互撕扯的“双十一”电商狂欢。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由阿里打造、乃至创造出来的一个节日,基于阿里强大的营销能力,再加上国人令人叹为观止的购买力,在2012年的“双十一”,天猫当天的销售额达到191亿元,2013年的“双十一”其当天的销售额更是达到351亿元,而今年购物节作为阿里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有预测称天猫本次销售额将有望达到近500亿元。

  正是基于此,电商平台的一些商家将双11视为“清库存”、“冲销量”的黄金时机,而依托于电商的快递行业亦是因此出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双十一”期间国内电商快递业务总量达到3.46亿件,国家邮政总局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处理的快件业务量将超过5.1亿件,同比增幅达到50%。

(段落提示)细想想,“双十一”也罢,“七夕”也好,名目繁多的网购狂欢节无非只是电商促销的花哨手段之一。可“市场”这东西就是这样,要想生意兴隆,买卖双方都得积极踊跃态度端正才行。光凭电商们在那穷吆喝,没有“剁手族”们的大力支持,这宗生意一准要黄。所以,光骂电商“奸猾狡诈”,多少有些丧失了“自我批评”的能力和勇气哦! 

  在狂欢硬币的另一面,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将消费集中于一年内特定某一天,这样的拥堵式消费有无必要?事实上,在过去两年间,“双十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资源浪费问题,已经引来多方的质疑,其过度营销、拥堵消费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扭曲了供应链的发展规律。

  众所周知,每年为了迎接“双十一”到来,电商网站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去抢广告位拼营销打口水仗,“双十一”当日经常有多个网站被爆出因短期内访问量剧增导致系统拥堵瘫痪;商家则要使出浑身解数、用各式各样的促销手法来吸引消费者,这种促销有时候往往被证明并没有进行足够的让利,此外商家还不得不因为“双十一”快递投递滞后被投诉、处理一系列因为用户冲动消费导致的后期退货退款。快递企业更是难逃波及,不久前来自邮政总局的消息称,今年快递企业预计最终高峰日处理量可能突破 9000万件,比去年增长38.5%,是今年以来日常处理量的两倍多,这已经极大超出行业的日常处理水平,每逢“双十一”必然爆仓这样的宿命眼见今年又要重演。

  甚至坊间流行这样的故事: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某大型电商公司的销售部门为了完成“指标”,甚至自己员工后台下单购买大量商品以实现目标销量额,而在“双十一”结束之后,这些东西又很快被全部申请退款。

  另外,在此期间,快递企业也因人力匮乏,打出高薪招聘的旗子大力吸纳快递员工,以应对双十一期间快递员人手严重不足的现状。

  毫不夸张的讲,“双十一”已经逐渐由一个创新的节日变成了一场缺乏理性的狂欢,而最终要为此买单的是每一个参与者。 

主持人:电商自成立之日起就号称要以培育用户在线消费为己任,这种培养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而不是一年内集中于一两天的拥堵式消费。一个优秀的电商生态是,无论是促销期间,还是日常的销售,都应该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和有效的资源保障,都需要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和供应商快速销售产品的需求,而非将过多的资源耗费在十来天的高强度的服务上。否则,“双十一”就与黄金周休假制度一样,只会遭遇越来越多的吐槽。至于喜欢网购的亲,您也该稍微收收网购的瘾头,别等又买了一堆“垃圾”回来再后悔自己瞎折腾...真心的说,咱累死累活挣点钱容易吗?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