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每周四,欢乐财经之财经人物谱准时与您相约。陌陌一度很是火爆,这会子又准备美国上市,可总有人说:名声不太好的家伙,能跳腾多久?听陌陌CEO唐岩如何解读自己心中的“它”;美图秀秀蔡文胜美国演讲,自称是“一个高中没有读完、不会英文、不会技术,连中国话都不标准的人”,何以在互联网大潮中搏击自如?原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离职后办起了CC讲坛,物质名利都不匮乏的他,到底想干点啥?一起来听吧!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陌陌CEO唐岩。上榜理由:最火爆的社交APP创始人,最不羁的互联网新贵---成功和富有的开始,也是孤独和束缚的开始。
2002年的冬天,受“网友”黄章晋的举荐,湖南娄底23岁的青年唐岩到北京,成为网易的一个评论编辑。这之前,他在四川一所理工大学学建筑。毕业后,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工程监理三年,又在亲戚家的礼品公司做了一阵推销员。
当时唐岩对北京的直接想象来自由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来自“三T公司”。所以一到北京,他就盼着吃一顿“老莫”。但当时,他全部家当是:一卷铺盖、两千块钱,外加一个姑娘。当时,这对年轻的情侣还为买不买10块钱的栗子而争吵,所以唐岩到“老莫”吃顿饭这个心愿,拖了好几年才完成。
唐岩加入网易后,在网易一度做得风生水起,成绩显著。2011年4月,唐岩被任命为网站总编辑。按说在很多人眼里,能坐到这个位置已经相当不错,没必要再费力气瞎折腾。可没想到还不到半年光景,唐岩就因选择个人创业而申请离职了,这件事曾经让很多人颇感意外。也就是在那一年8月,唐岩一手创立起来的陌陌上线,一年后,陌陌用户已经积累到一千万。
唐岩在网易时的前上司,猿题库创始人李勇这样评价他:他热爱社会生活,热爱“升级”,物质、地位、财富从不掩饰。有些人可能对此产生不适,但也正是这一点令他始终生机勃勃。
而唐岩的人脉资源,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也是在网易工作的那段时间,奠定下来的。
唐岩创办陌陌的契机,还得从陌陌的首席运营官王力当年初识唐岩的时候说起。有一次,王力偶然发现发现唐岩在使用一个叫做Jack’d的应用和其他男人聊天,这是美国的一款用于男同性恋交友的应用。
王力心里顿时犯上嘀咕:难不成....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对唐岩的性取向满腹狐疑---后来他才知道,唐岩在交错使用着各个同事的照片做头像,去和别的男人搭讪---他是在“钻研业务”。不难看出,唐岩早就有意愿涉足社交应用。
在唐岩看来,过去同城聊天室的火爆证明了中国人交友的“刚性需求”,因为中国人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对陌生人打招呼,所以需要一个工具,即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使得虚拟交友和现实世界有了对接。这也是陌陌诞生的背后逻辑。
唐岩这样诠释他对陌陌的定位:“当初我做陌陌的时候,就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和陌生人聊天?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好奇怪,因为我第一反应就是我为什么要和熟人聊天?我的QQ关系熟人基本上全是同事与行业圈的,我要有话和他们说的话在白天的PC上早就说完了,为什么下班后还要和他们聊?因此,我觉得和合适的陌生人交流对我而言是一个刚需。”
11月8日,陌陌向美国证券市场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拟最高融资3亿美元,计划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MOMO。
11月9日,唐岩就外界传闻许久的、称“唐岩曾经酒后表白说自己的理想其实做个古惑仔的”段子在个人微博上特别做了说明:“我真的需要澄清一下,我没混过黑社会,中学打过架跟黑社会是两回事。我也没喝醉酒和王力(陌陌的首席运营官)说我最(想)做的其实还是古惑仔。”
回顾两年半的创业历程,唐岩觉得自己在人和钱方面相对来说走得比较顺,现在困扰他最多的还是产品。他心中构想的那个乌托邦式的陌生人社交环境,或许是陌陌的底色,当陌陌在沟通、发现、分享上的效率不如预期时,他也会心生纠结。“这是困扰我的东西,但也让我乐此不疲,不停地在科技、产品以及人性之间找它们的关联,找这个平衡点,还挺好玩的。”
不过据说直到现在,唐岩骨子里那种愤青似的、随时可能爆发的火爆脾气依然如故。有一次,因为别人捷足先登抢了他招来的出租车,他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跟那人扭打在一起。有人说,唐岩事业都做这么大了,该收收性子了;也有人说:哎!还是保持本色比较好啊!要不然陌陌也不会凭空出世了!你说呢?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上榜理由:摆摊卖服装起家,拥抱互联网发迹---这样的人生,还不算励志嘛?
日前,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在纽约老虎基金全球年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对于一个高中没有读完、不会英文、不会技术,连中国话都不标准的人来说,感觉有点彷徨而自豪,25年前只想能够偷渡到纽约来打工,而今天却在全球资本精英面前展示他创建的美图公司故事。1995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才是真正让中国和世界链接起来。中国互联网创造了很多奇迹,包括个人的成功,在中国,互联网是唯一不需要金权资源又相对公平的创业机会。”
在这次年会上,蔡文胜讲了一个关于签证的小故事:2010年,他已经小有成就,把265导航网站卖给Google,赚了不少钱,他想他应该去美国看看。但他在美国领事馆面签的时候被拒绝了,理由是有移民倾向。虽然当时他带了很多房产证存款证明公司董事长证明,但没有用,签证官根本不给你机会展示,只简单问了你去过哪些国家就下结论。后来他才知道原因在于:他没有文凭,户口又是福建的农村。于是,他就在微博公布这个事情,那时候他已经有200万粉丝,刚好美国领事馆也有微博,他们关注这个问题,给他发邮件让他再次提交文件去签证。回想起来,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他可能永远没机会到美国看看。所以说,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这个世界方方面面,改变每个人!
蔡文胜是真正意义上创业者榜样之一。在他眼里,没有正而八经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一两个“必杀技”,在互联网的空间里杀出一条阳光大道---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总是被互联网界忽略其存在。
了解群众需求的最大化,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功能去满足群众需求。这是蔡文胜的致胜法宝。他因而寻找到最低的门槛介入,然后寻找最高价值的收获。
蔡文胜说,过去两年自己最大的“教训”就是看到了趋势,但行动还不够坚决。在今年,他共投了七八个项目,全部来自移动互联网。在真格基金的一次内部演讲上,蔡文胜宣称,从去年3月份开始已经不再投互联网项目,只投移动互联网。他的理由是:
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改变的是信息的构成,第二个阶段改变了娱乐和电子商务的方式;而有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后,传统行业的改变刚刚开始。
而传统行业正是蔡文胜的“地盘”。一方面,他自己是做传统生意起家的,对这些行业再熟悉不过;另一方面,他的很多“线人”也是来自传统行业。以前做站长的时候,他见到那些做传统生意的朋友、老乡就问人家最近上什么网、用什么软件,甚至他自己也会去泡网吧;而如今,他会留意对方用什么手机、玩什么应用。“这些小白用户的需求,往往代表着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蔡文胜说。
蔡文胜生于1970年,老家福建石狮,早年是做服装生意起家。对他来说,商业模式永远不是靠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先有用户,后生模式。商业模式始终是为客户需求服务的---将这招“必杀技”烂熟于心,还有什么不能见招拆招呢?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原物美集团董事长、现CC讲坛创始人吴坚忠。上榜理由:不缺名不缺利,办讲坛,只为一份深沉的“情怀”。
吴坚忠身份变了,办公还在老地方---玉泉大厦(原物美集团总部)。这位前物美集团董事长如今的身份是CC讲坛创始人、北京君和创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办公场所虽然与物美看似藕断丝连,但他现在做的事情,却和他的商业过往毫无关系。“物美总部三年前已经搬走了,我们基金会在这租房办公。”吴坚忠说。
自去年辞任物美董事长后,吴坚忠似乎想要完全抹去自己的历史,重新开始一份新的事业。此前,他已经在零售连锁行业干了20年。与他同一代的企业家在告别公司的大舞台后,往往会选择去做投资人,但他不准备那样做。他让很多人意外的是,他创办了一个书卷气相当浓厚的机构:CC讲坛。
公益并不是CC讲坛的全部要义。这个讲坛模仿TED演讲形式,每期六到八个嘉宾,每人18分钟。涉及内容领域十分广泛。乍一看,这个讲坛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拼盘,科学、人文、公益无所不包。这或许是吴坚忠喜欢的,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很多人认为吴坚忠放弃了自己在商业领域20年的积累未免可惜,而突变发生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晚期,也不无风险。回溯吴坚忠的过往经历你将发现,他如今的选择其实并不突兀。
过去在物美集团担任高管直至出任董事长,吴坚忠不可避免成了场面上的人。但别人介绍他的身份时,通常会称他“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博士”,这里暗含着他的价值观:他是个读书人。
如果说过去创办物美是顺势而为,创办CC讲坛,算是吴坚忠第一次为了自己的心愿去创业。对于自己现在做的事,吴坚忠这样解释:过去三十年全力发展经济是对的,但是当社会上所有人都在急功近利地投身于制造财富,人们都以财富多少作为成功乃至幸福的标准时,整个社会就失衡了。“应该有人去关注财富以外的事情,关注社会和谐环境的改善和心灵深处的东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不想做投资人。“我觉得有100个人在做了,那我没有必要去当那101个。”
但CC讲坛百科全书般的定位,使得吴坚忠及其团队的任务是去发现创新、多样性的新文化、新科技、新思想。这显然对从商20年的吴坚忠是个挑战和颠覆,他过去的知识结构和人脉资源都近似归零。按说,这样的事似乎更应该出自一个愤青,而不是已经57岁头发开始花白的吴坚忠。
主持人:目前的CC讲坛还是一块只花钱不挣钱的理想主义试验田,但吴坚忠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他现在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中午就拿着国科大的饭卡去学校食堂和学生一起排队吃饭,周末休息,也不允许团队的人加班。“我告诉他们要多陪陪家人”。看来,往后吴博士”这个名号不仅会越叫越响,也更加的名副其实了。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于跌宕起落之间,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感谢收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