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 12月4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欢迎和陆遥一起打开本周财经人物谱。这期节目有些特别---我们甄选了70后、80后、90后中的几位企业家代表人物,听听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故事。话说,70后是改革开放时出生的;80后是从贫穷到富足夹生的一代;90后是享受现代化成果的一代。我们从年代的距离和差异,找找他们相似的地方,总结他们作为个体的不同风格和特质。不管你是哪一代,学些别人成功的经验,总是没有坏处的。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70后企业家代表---周鸿祎、马化腾、刘强东、江南春。上榜理由:哥们都是70后,别说哥们不够创新不够大胆不够豪气干云,走到今天,哥容易嘛?

 当人们习惯将一些财富拥有者想象成为大腹便便,人近黄昏的形象时,却有一群人踏浪而来,他们年轻,充满朝气,更重要的是,当无数的传统富豪充满神秘与原罪的气息时,这群年轻的财富创造者,却充满阳光,人们似乎对他们的创业过程耳熟能详,并引为楷模。他们就是被称为“70后企业家”、正值盛年的一群人。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甄选了几位极具个性和特质的70后“大佬”,看看他们是如何把握机会,赢得自己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赚得人生“第一桶金”的。

  周鸿祎,1970年生人。在流行丛林文化的中国互联网产业中,周鸿祎似乎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周鸿祎曾在北大方正做过工程师,后创办3721公司被雅虎收购,他本人也出任雅虎中国CEO。在3721公司,周鸿祎开发了令他背负骂名的“流氓软件”3721,业内出现过众多模仿者,以至于后来中国互联网界一度“流氓软件”横行。但恰恰也是这个一度“臭名昭著”的“流氓软件”,让周鸿祎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马化腾,1971年生人。虽然马化腾家庭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是来自自己的积累。有传言马化腾的启动资金来自炒股,传说他曾经有过把10万元炒成70万元的手笔。对此,马化腾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过,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并借此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本原始积累。众所周知,马化腾的父亲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此在资本市场上马化腾还是有人可以请教的。马化腾给公司起名为腾讯,饱含着深长的意味。一方面,马化腾的名字里有个“腾”字,公司和自己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腾”也有腾飞、发达的意思。

  江南春,1973年生人。1993年,江南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时,已经通过"拉广告"挣到了五、六万元,并且创建了永怡传播,并自任总经理。大学还没毕业,江南春就已经成为学生中少见的百万富翁了。到1998年,永怡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

  刘强东,1974年生人。1992年那年,刘强东参加了高考,而且成绩很不错。在报考志愿时,他义无返顾的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因为他曾经对朋友说:“我就是想从政、想当官,所以才报了人大。”大三时,刘强东已靠给别人写编程拥有了一部2.6万的“大哥大”。1998年6月,刘强东怀揣着工作赚的2万余元现金,前往中关村创业摆柜台,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当然,这几位赫赫有名的70后互联网大佬,能够走到今天,首先是赶上了互联网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好时机,其次也都经历了一个融资扩大的过程--借助资本的力量,放大自身的价值,完满实现了知识经济与资本的有机联合,并最终成就了自己。相对于很多企业家一刀一枪地打拼十年二十年后,才逐步取得立足之地,很多生于70年代的企业家,似乎却“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他们获得财富的过程,似乎更像是传奇,而少了一些现实色彩。

  关于对70后企业家的群像印象,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职场专家薛莉莉曾经有过这样的描写:“60后不喜欢谈利益,虽然他们现在都是商业世界的主宰者,但他们一直羞于谈钱。70后也一样,不过他们虽然有很文艺的外表,内心却已经被环境影响,接受了商业世界快速发展的现实。不过他们可能会先和你谈谈价值观,这一点比60后直接,却比80后更加委婉。”

  70后---沉默的一代,理性的一代,矛盾的一代,同时也是迷茫和困惑的一代。

  好吧,那么我们来看看80后企业家又是什么特点和做派。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80后企业家代表---娃哈哈集团“后备掌门人”宗馥莉。上榜理由:不要叫姐“富二代”,姐的纠结你永远不懂。

  “80后”是现在最热门的名词之一,当80后以自己独有的姿态走进职场时,更多的人抱着猎奇的态度观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和传统意义上的职场白领不那么相同,他们可以满不在乎,时刻都在发着短信,耳朵里永远插着耳机.....更多的人表示了对他们的态度以及能力的质疑,但是不可否认,同样也有很多的80后年轻人正在书写着创富神话。他们中有李想、舒义、茅侃侃、戴志康、高燃等一批影响较大的80后创业者。

  但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80后企业家,稍微有点特别。为什么呢?严格的说她拥有的企业不是她自己白手起家一点一滴创立起来的,而是女承父业延续下来的。也就是网友们口中戏称的“富二代”。她的名字叫“宗馥莉”,她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一度登上中国首富榜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

  每每在公共活动露面时,宗馥莉总是免不了频频被提及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的父女关系。正因如此,她在职场的打拼中,认真和努力不输给任何人。在不久前揭晓的2014年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上,她排名第八。

  经过八年的海外留学岁月,2004年,宗馥莉以新人身份回到娃哈哈,并没有立刻进入决策层,2010年才担任娃哈哈旗下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据她的员工透露,宗馥莉“非常勤奋,经常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

  但宗馥莉对“企业家应该如何承担责任”这个问题,与父亲有着不同的看法。她说:“我父亲是亲力亲为做每一件事情,他觉得这样有更多的成就感,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附在一个人身上,这个风险就高了,所以我希望打造人与人之间的共赢。”

  宗馥莉坦陈,和她差不多的“创二代”基本都是在国外留学,西方文化崇尚标新立异,也非常有创新性,但是自己还是需要回到国内这个大环境里面。因为她觉得在过去的留学岁月中,更多的是在认同和学习别人的东西。那么学成之后,有义务和责任把所学到的一些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传递到每一个员工身边,共同成长。

  宗馥莉很不接受别人叫她“二代”什么的:“不要把我们看作是二代,80后本身也有一代企业家要出来,我们扮演的可能更多的是承前启后的角色,我们除了要传承,同样也要发展。”

  但是,宗馥莉也特别强调:“80后是最尴尬的一代,被70后压着,被90后赶着。”瞧见没?甭以为做个富二代就能整天欢天喜地花天酒地,人家也得干点事证明自己!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被称为“霸道总裁”的90后企业家余佳文。上榜理由:认阿里巴巴做“干爹”,不仅拼了,更是醉了...

  这位90后CEO不久前出现在央视一档青年节目中,做了一段5分多钟的演讲,分享自己的青春及创业故事。舞台上的余佳文,带着一副没有镜片的眼镜,言语间充分展示了他张扬的个性和“自由”的想法。

  很快,他遭致舆论热议。原因很大程度缘于上述演讲透露的3个数字:一个24岁的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拿到了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并放言“明年要拿一个亿分给员工”。

  余佳文是一款名为“超级课程表”的App的创始人。因为大学期间经常忘记去哪儿上课,他开发了这个手机应用。

  此App可以对接高校的教务系统,学生只要输入学号和密码,就能将课表导入自己的手机。同时,它还是一个匿名社交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它给周围的人传送小纸条,搭讪课堂上发现的美女和帅哥。

  据余佳文介绍,超级课程表拥有超过1000万的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为200多万,覆盖全国3000所高校,目前已有17亿次的搜索量。

  IT桔子的资料显示,2013年10月,超级课程表获得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以及联创策源1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今年6月又得到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红杉资本和策源创投参投。

  目前网上有很多关于余佳文的个人介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算得上是“易经”的粉丝。他说自己学习从不抱目的性,遇到喜欢的书就翻一翻,不规定自己要什么时候看完,不感兴趣或看不懂的书就直接pass掉。除程序书外,他最常看的是《易经》,“我能把六十四卦颠来复去地讲一遍,《易经》里的‘二合一’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太绝对,这有利于我生活里的很多决策。” 

主持人:余佳文是一个说话爱吐舌头、爱卖萌、不按常理出牌、个性十足的年轻人,他告诉媒体,只要是质疑自己的投资人,他绝对不会再见第二面---阿里巴巴除外,整整磨合了半年之久,最终还是搞定了。因为考虑来考虑去,就算自己是满脑子想法虎虎生威,可虎崽子没独立之前,不还得靠大老虎叼来食物供养它长大吗?所以,倚靠着阿里巴巴这位“干爹”,大树底下好乘凉---何乐而不为?感谢收听,明天见!